加载中…
博文
(2010-02-24 17:31)
标签:

历史

文化

精神收藏

杂谈

分类: 经笥之晤

 

    友人给我的风景照用PS处理成版画形态,透过照片,我在费力辩析和想像那些“留黑”手法、“斑点” 效果、阳刻、阴刻,及“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的意义。

我不太懂版画,对它的知晓和印象,总容易和一幅具像的木刻混淆一处。我只知木刻属版画的一种,它的定义如是写着:“木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

    我却难以理性地按定义去认同它,而更愿意把另外一些词语与之重叠:黑重的土地、炽烈的火焰、合金的钢坨、藤蔓的坚韧、痛彻的苦难、不可测的黑暗……我一直确信这是一些能够燃起熊熊地火的材质,并把它们视为人类原初的能量和赖以生存的能量。

    而当它们其中的几项碰撞于一处时,便凿出了这样一桢木刻——珂勒惠支的《战争·牺牲》。

    这也是鲁

标签:

思悟

情感

分类: 经笥之晤

 

    《廊桥遗梦》,衣阿华州这个纯美而凄婉的故事,多年前手上已有一个版本,无奈其中错字太多——就像享用着一道美味却不时会咯着沙子一样——只得重新寻觅。前些年再次到手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梅嘉译的九四年版本。终于欣然了,从版面设计到译笔。

                                

     这本只有八万字的小书,有个极有意思的现象。因被戴上畅销书帽子,从译者到一定量的读者,其心态是既近之又欲远之。如译者梅嘉,从事学术著述并主持煌

标签:

精神收藏

思悟

文化

杂谈

分类: 经笥之晤

                                          

    阅读杰出诗人的诗集,过后往往会把诗人的背景、文风及其代表作品作一种笼统的存留,然后便浑然一体地凿刻在记忆中了,读普希金、叶赛宁、莱蒙托夫、艾米莉·狄金森……阿赫玛托娃(与茨维塔耶娃并称为“自古希腊的萨孚之后世界女性诗歌中两座直耸云天、令人望之弥高的青峰”),无不若此。惟独茨维塔耶娃,被独独地凸显出来。一想到她,首先不是其他诸方面,而是她那独特的

标签:

情感

行走

分类: 寒夜独语

 

    你一定不会料到,我一直在想你。是那种深抑地、却时而浮现的绵长地想。

    “潜意识中觉得不想让知道了内心的我的人再看到现实中的我,反之亦然,知道了现实的我的人便一定不能走进我的内心。”——你给自己设置了心篱,可局外的我,虽若此,仍然喜欢读你的忧伤到极致却清俊着的性情文章。

    都是活得太明白的人,几段文字品下来,在拽住我的同时,也把对方的你作了一个基本的定位。

    早就知道,活得明白是一种苦。太通透了,没有一点儿玄念。什么憧憬、希冀、奢望、幻觉……全没了。既不能自欺,也毋须心灵的慰藉,只剩了淡然,还有“壳”。这是为了防备受伤或指望少受伤——人在行走着,总容易被伤。

    很偶然的几条留言往来,你隐晦地道出正面临的处境。和我当时一样,我们的至亲都在与病魔

(2009-12-02 15:32)
标签:

杂谈

思悟

分类: 雪泥鸿爪

 

    案前时常会堆积着同时拉开的数十篇文章的头,它们当然不是“成品”,连“半成品”都够不上。几段、半篇甚而只有一个主旨性题目,或无题,只是一段感慨,一点心得,一缕回忆,或一腔愤懑……都是在阅读、反刍、思索时突然闪现出来的,便随手记下了。前文未清,后面的杂思却又涌来——因不以文作稻粮谋,便可以不用着急,只是跟着感觉走——扯开头的那些个篇什或许几周、几个月甚而半年地搁着,但新近动笔却已成形出笼的也时而会有之。

    写文追求的是快意,发思旧之幽情,舒心中之块垒,扬思绪之风帆……尽着吾手吾写心,真是何等的畅快淋漓。然而,当那雏形出来之后,却开始了多遍的修改。窃以为,立意和修改,其重要性竟是不分伯仲。

 

(2009-11-23 21:43)
标签:

山水之间

行走

杂谈

分类: 凝眸之处

 

 蝴蝶兰,当我唇齿相触,低低飘出这三个音节时,似已感觉到蝴蝶的翩跹和兰的馨香了。

 两个月前,朋友捧来了你,你便一直留驻在了我的案头。他们将你置于精致的盆中。外层为木质,缕花,本色。盆中纤细的五株因齐齐的植入,便有了齐整的叶,和处于同一平面的花。

 齐整,是我们这方土地的特色。是的,已经刈除得差不多了,那些个个性。这就是宏纲的意旨和指向罢。而你的名字组合,却让我无法停止去想像那动感和静止、色的夺目和味的清雅的那份贴切融合。难不成你已是花卉中的万千宠爱在一身?

 然而并非如此。

 一瞥间,我已看到了那些与枝杆同色的不易觉察的小夹子,它们在悄然中禁锢着你的自由舒展和生命的张扬。还有,那些细细的签条,一支又一

(2009-09-17 21:45)
标签:

山水之间

行走

分类: 凝眸之处

                   寒 

  立秋,处暑,白露……全过了,时令又到了第三波。虽还未及万木萧萧的态势,悄无声息中,兀自该黄的黄了,红的红了,熟的熟了,飘零的便也离枝了。

 大自然对秋的敏感程度从来都是让人暗自惊讶。那条北高峰旁的小径,并没经过多少的时辰,此刻却已是一派秋的味道了。

 

 

标签:

文化

精神收藏

分类: 经笥之晤

                  

        早年学过的俄语早已远我而去,再也无法用动听的卷舌音吟出那圆润如低沉的雷声般滚过的音韵,只剩了一串俄文花体字从眼前排列着静静走过。重叠着影现在记忆中的,是广袤的白桦林、莽莽雪原的初始地貌,还有,波涛汹涌的德涅泊尔传来的阵阵涛声……就在这样的时辰里,《金蔷薇》被我从思绪深处重新触摸到了。

近些年《金蔷薇》似又被人开始关注,可却改名为《金玫瑰》。心底存留的是那朵珍贵的金蔷薇呵,怎么成了簇新和时尚的金玫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