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0-05-27 13:17)
标签:

杂谈

歌剧(意大利语:opera)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也即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首先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悲剧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有些歌剧中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纵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国作曲家到法国谋生,韩

  斯特拉文斯基的第一部芭蕾舞剧《火鸟》,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德彪西音乐的启发和影响;他的第二部芭蕾舞剧《彼特鲁什卡》虽然不协和音的运用十分突出,节奏强烈多变,很少看得出浪漫派或印象派的痕迹,总的来说,但该曲所体现的仍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精神;然而,他的第三部芭蕾舞剧《春之祭》则完全算得上是在音乐、节奏、和声等诸多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的一场革命。

  

  正因为如此,该剧1913年5月29日在法国香榭里榭大街巴黎剧院首演时, 曾引起了一场大骚动,遭到了口哨、嘘声、议论声,甚至恶意凌辱的侵袭。而在音乐家和乐师们中间,引起的震动则比一场地震还要剧烈。面对如此带有冲突的和弦、调性与节奏的音乐,有人表示赞同(以拉威尔为其代表),有人试图仿效(普罗柯菲耶夫便是一例),也有人不置可否,而更多的音乐家是一种竭力反抗的态度。就连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就此转向了“新古典主义”的音乐创作。

  

  

  《动物狂欢节》, 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的行进;(二)公鸡和母鸡;(三)野马;(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 

 

  第十三曲《天鹅》。此曲是本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奏,甚至成为作者圣-桑的代表作品。本曲是整部组曲中唯一一首优雅、温柔的小曲,与其他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般认为《天鹅》是全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乐,曲中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

  《女武神》, 又称《英雄传唤使》,三幕歌剧,是歌剧四部曲《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其它三部分别为《莱茵河的黄金》、《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作于1854-1856年间。整套歌剧初演于1876年,其中的四部作品均为作者自撰脚本,以德国史诗和神话为题材。《尼伯龙根的指环》体现了作者的叔本华唯意识论思想,被认为是瓦格纳歌剧创作的顶峰。整个创作长达二十年,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大手笔。其规模巨大,需要四个晚上才能演完,并且必须有特殊的超大型的剧院。

  

  《女武神》 歌剧的剧情为《莱茵河的黄金》的继续: 沃坦预见到阿尔贝里希将要从法弗纳手中夺回指环,进攻神殿,使众神遭殃, 于是让他和智慧女神所生的九位女武神到各地寻觅阵亡的英勇武士并把他们带到天界,使他们复生,以守卫瓦尔哈拉神殿。沃坦有一对子女,儿子齐格蒙德,女儿齐格林德,两人在两地长大,互不相识。齐格林德自幼被人拐骗,被迫嫁给武士洪丁。齐格蒙德是洪丁仇人,一天晚上,他趁洪丁外出进入洪丁家,与齐格林德产生

  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

  

  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 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 得他 。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歌剧的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如第二幕瓦伦丁的《全能的上帝,慈爱的上帝》,

  发现莎士比亚、发现《罗密欧与朱丽叶》、发现自己倾心相爱并终于成为他的妻子的女歌手哈里特·史密森,都是在1824年9月11日与15日这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晚上,发生在二十三岁的青年柏辽兹身上的。当他在《回忆录》中讲到这三件事时,他把它们称为"我一生最重大的戏剧性事件。"

  

  《罗密欧与朱丽叶》几乎超出了他的火山般的热情所能接受的极限。六年以后,柏辽兹娶了他的朱丽叶--哈里特·史密森,而她成为一个争风吃醋、难以侍候的悍妇,最终柏辽兹爱上了杯中之物。但是,婚后五年,当柏辽兹着手写他的杰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他早期的浪漫主义狂热又重新激发起来。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会选段中最脍炙人口的三段是:

  

  一、爱情场面。这一乐章当然就是柏辽兹所说的他觉得歌词--即使是莎士比亚的歌词--会把他束缚住,因而他宁愿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