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海山随笔 |
自从我搬进4号楼,跟两位楼管阿姨认识已经2年了。不知不觉,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次从外边回来都要进值班室跟两位阿姨聊会天。我跟阿姨那点事儿,今日总结一下,真是其乐融融。。
标签:
杂谈 |
分类: 海山随笔 |
上课无聊,遂掏出P5,附于耳际。偶听得李玉刚之《新贵妃醉酒》。顿有所感,信笔涂鸦,《悼玉环》一首,聊以自娱,聊悼玉环。
悼玉环
宫羽云裳舞半开,兵戈惊诧玉颜改。
云垂堕马雀钗斜,玉搔慌落金殿台。
剑门关外冷风紧,马嵬坡下别君难。
云起袖舞天地窄,但得一饮醉王怀。
爱恨两亡人不知,来生莫见帝王冕。
华清池语仍犹在,菊花台影映月来。
注解:
伴着宫羽的旋律,为君舞动云裳刚至一半,忽然安史作乱,兵戈四起,惊诧了玉人的欢颜。
惊慌之中,发髻垂落,好像从马上坠落一般,金雀钗也斜了下来。但是这些我都不在意,只是君王送我的玉搔头被遗落在了那金殿的台阶上。
即使你不再是君王,但是只要与君在一起,我就不怕剑门关外那刺骨的寒风,而我最怕的却是与君分离。
云裳再次舞动,就让我跳完那段君王最爱的舞吧。因为这是此生为
标签:
杂谈 |
分类: 海山随笔 |
鲁老爷子抛下一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后,便撒手人寰。要说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老爷子可算是在临死之前着实造孽了一把。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这句话实在害人不浅,通常被害者为两种人:
第一种人是在沉默中感到压抑,闻得此话,如获指南,为了打破沉默,便在苟延中爆发式的残喘了一息。诚然,勇气可嘉。但据调查显示,对于那些不主动沉默的人,等待他们的结果将是被沉默。对于残喘动静太大的人,甚至是被永远沉默。如此一来,则断不如维持之前的“苟延残喘”来的划算。这是鲁迅给害的。
第二种人虽然也在沉默中感到压抑,但相比第一种人,明显勇气不足。于是,他们为摆脱沉默选择了灭亡。由此可看出,“爆发”比“灭亡”要可怕的多。从五楼到九楼,更有淡泊名利如“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者,直上十一楼。显然,灭亡的程度越来越彻底,姑且也算做人类的一种进步。
然而幸运的是,这两种人毕竟只是少数。对于鲁迅给出的“不向左,即向右”的死胡同,深谙“中庸之道”的大多数“聪明人”奇迹般的开辟了第三条路,虽然前方没有路,但是聪明人多,也便有了路。
毕竟“好死,赖死,都不如苟活着”,只有
标签:
杂谈 |
分类: 海山评论 |
标签:
裁缝大二大捷掎角之势保尔杂谈 |
分类: 海山随笔 |
《裁缝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海山斯基
小序:
人生没有回忆便不算完整。
一部成裁史,满把辛酸泪。。。。。。。
题记:裁缝赋
滚滚坯布东逝水,剪刀成就英雄,裁衣成败转头空,渔樵白发缝纫机上,还有俩个袖子没缝。。。。。。
标签:
文化 |
分类: 海山思想 |
关于苏秦的合纵与张仪的连横,我近日突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合纵与连横本身其实并没有孰高孰劣之分,苏秦其实并不是败给了张仪,而是败给了孔子。
合纵即“与邻为友,共御远敌”,连横即是“与邻为敌,远交近攻”。
之前,我一直不解其中奥妙,为何周围都是朋友的六国却败给了一个周围都是敌人的秦国呢?
直到近日孔子的一句话才让我大惑初解,那便是: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到了这里,“真凶”方才浮出了水面,那便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平均主义!
据查,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而秦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那么粗算一下,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响中国已有了近300年的历史。那么我说孔子是“元凶”也便不是无中生有了。
其实,六国失败的原因再简单不过,那便是“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更何况他们当时是六个和尚。
中庸之道其实潜移默化了人们一种“平均主义”,孔子强调“过犹不及”,那便是“更好不如正好,正好
标签:
情感 |
分类: 海山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