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长视界 |
教材全解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了广大师生的宠儿,几乎是人手必备。为什么教材全解会受到如此的宠爱?最大的好处恐怕就是两个字,省事!但我认为,使用教材全解就像治疗失眠使用安眠药,虽然有一定的效果,可是治标不治本,长期服用产生依赖症,失眠的症状反而加剧。
教材全解的危害有三。
一是养成了老师和学生的懒病。有了教材全解作为依赖,很多老师就失去了课前研读教材的兴趣,反正教材全解上写的都很清楚,到时候照本宣科,不会出现多大的漏子,这样课前备课就不充分,在课堂上,老师就彻彻底底的变成了知识的灌输者,没有智慧的引领,只有复印机一样把全解上的东西复制给学生。对老师来说,教材全解充其量算做拐棍,辅助走路,可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已经离了拐杖不会走路了。再说学生,老师手里有教材全解,他们手里也有,老师照本宣科,他们怎么会有兴趣听讲,听不听都一样,只要对着教材全解背就行了。一本书成了师生学习的全部,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二是导致师生形成思维僵化症。老师有了教材全解,就不愿过多地去思考教学。学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校长视界 |
有的老师夸我语文课上的好,三维目标落实的到位,常常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如果说这些夸奖不谬的话,我想主要得益于我的“批注式”备课法,所谓批注式备课,其实就是在课本上写批注,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然后据此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把教材吃透了,老师就胸有成竹,掌握了课堂的主动,精彩的生成,来自精心的准备。下面,我就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例,做一下批注式备课。请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标签:
杂谈 |
期中考试结束,围绕一个问题老师之间产生了异议,即“三角形作高用虚线还是实线”。有的老师坚持必须用虚线,有的老师说没有强调,学生画成了实线,算不算对。阅卷老师坚持虚线的观点,画成实线就错了,画成实线学生的老师感觉学生知道高的作法,也作对了,扣分实在有些冤。上网查了查,我支持下面的观点。
“这与三角形的高还是中线还是其他什么无关 这要看你做线的目的 如果题目目的就是要求你画出三角形的高,那当然就做实线, 而如果题目是要干别的,画高只是做辅助线,那就做虚线”
“要是做题目的时候,你自行要添加的辅助线,题目没明确写出来,那么是虚线 要是它让你作图,说:请作出这个三角形的高。等等,是题目明确要你做的,是实线”
“虚线就是原本不存在的,起辅助作用的线条。 我认为在解题时,不要拘泥于线形,它们都是思维的工具。 当然,还是要听老师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老师肯定是要求你画虚线对吧,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可以轻松分辨哪些线条是已知的,哪些线条是你后来加上的,避免混淆。 第二,通过不同线形,可以向老师传达你的解题思路。”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 |
今天听了宋芹老师的一节课,是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平角和周角,课上得不错,效果挺好。听课的过程中,想到了一个问题,大于180°小于360°的角是什么角,别说,还真不知道。听完课,查了一下资料,才弄明白了。这内容虽不是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但作为数学老师应该知道。
一、直角:等于平角一半的角,叫做直角。
直角通常记作“RT∠”.直角的大小通常用d来表示,这样,平角等于2d,周角等于4d。
二、钝角:一个比平角小又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钝角的度数大于90°,小于180
标签:
教育 |
聚焦课堂评课系列之一
课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