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娱乐

分类: 希望杯竞赛试卷

2014年第十二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四年级 决赛

第十二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五年级

标签:

杂谈

分类: 几个专题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4)

练习十三:

1、东西两地相距5400米,甲乙从东地,丙从西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55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丙每分钟行70米,多少分钟后乙正好走到甲、丙两人的中间。

思路:1、可用方程计算,设所用时间为x分钟。2、用算术方法较难。

2、ABC三地在一条直线上,A             C ,AB两地相距2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向C地行走,甲每分钟走35米,乙每分钟走45米,经过几分钟B地在甲乙两人的中点处?

3、东西两镇相距60千米,甲骑车行全程要4小时,乙骑车行全程要5小时。现在两人同时从东镇到西镇去,经过多少小时后,乙剩下的路程是甲剩下的路程的4倍?

4、老师今年32岁,学生今年8岁。再过几年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3倍?

练习十四:

标签:

杂谈

分类: 几个专题

五年级奥数:火车行程问题

专题分析:

    有关火车过桥,火车过隧道,两列火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等问题,也是一种行程问题。在考虑速度、时间和路程三种数量关系时,必须考虑火车的长度。如果有些问题不容易一下看出来运动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利用作图或演示的方法来帮助解决。

     解答火车行程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火车过桥(或隧道)所用的时间=[桥(隧道)长+火车长]÷火车的速度。

     2、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所用的时间=两列火车长度和÷两列火车速度和

     3、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用的时间=两列火车车身和÷两列火车速度差。

练习一:

1、甲火车

标签:

杂谈

分类: 几个专题

第二十讲:置换问题

专题分析:

    置换问题主要研究把数量关系的两种数量转换成一种数量,从而帮助我们找到解题方法的一类典型的应用题。“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置换问题,解答置换问题一般用转换和假设这两种数学思维方法。

    解答置换问题应注意下面两点:

    1、根据数量关系把两种数量转换成一种数量,从而找出解题方法。

    2、把两种数量假设为一种数量,从而找出解题方法。

练习一:

1、20千克苹果与30千克梨共计132元,2千克苹果的价钱与2.5千克梨的价钱相等。求苹果和梨的单价。

思路:2千克苹果的价钱与2.5千克梨的价钱相等,则20千克苹果相当于25千克梨,这样就把两种数量转化为一种数量了,先计算梨的单价是:132÷(25+30)=2.4(元),其余的计算就容易了。

标签:

杂谈

分类: 典型应用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2)归总问题

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2009-02-02 13:52)
标签:

杂谈

分类: 几何初步知识

巧数图形

数出某种图形的个数是一类有趣的图形问题。数图形虽然很简单,但重复计数和遗漏是经常出现的错误,在细心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几何中的计数问题包括:数线段、数角、数长方形、数正方形、数三角形、数综合图形等。通过这一讲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按照一定顺序去观察、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我们通过观察、思考去探寻事物规律的能力。要想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要图形的个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

一、数线段

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端点.线段是组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最基本的元素。因此,观察图形中的线段,探寻线段与线段之间、线段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对于了解图形、分析图形是很重要的。

例1、 数一数,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与解: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数,就会发现:

以A点为共同端点的线段有:AB AC AD AE AF 5条;

以B点为共同端点的线段有:

标签:

杂谈

分类: 几个专题

容斥原理(集合问题、重叠问题)

 

1.47名学生参加了数学和语文考试,其中语文得100分的12人,数学得100分的17人,两门都没得100分的有26人。问:两门都得100分的有多少人?

 

 

 

2.全班有46名同学,仅会打乒乓球的有18人,会打乒乓球又会打羽毛球的有7人,不会打乒乓球又不会打羽毛球的有6人。问:仅会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

 

 

 

3.电视台向100人调查昨天收看电视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问: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

 

 

 

4.一次数学小测验只有两道题,结果全班有10人全对,第一题有25人做对,第二题有18人做错,那么两题都做错的有多少人?

 

 

 

 

(2009-02-02 13: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几个专题

简单推理

 

【例1二年级有三个班举行数学竞赛,分别从三个班中选一名选手小军、小明、小强参加抢答比赛,知道:小军比二(1)班的选手得分高,小明与二(1)班的选手得分同样多,又比二(3)班选手得分高。问小军、小明、小强各是哪班的选手?

分析:根据“小明与二(1)班的选手得分同样多,又比二(3)选手得分高”,可以判断出:小明是二(2)班的选手。

又根据“小军比二(1)班得分高”和“小明是二(2)班的选手”。可以判断出:小军是二(3)班的选手。

最后小强肯定是二(1)的选手。

 

二(1)

二(2)

二(3)

标签:

教育

分类: 奥赛试卷
历届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1989-1999)

 

        此为我国最高级别、最权威之一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均有答案,多数有详细答案。仔细研习,必有所得。

                1999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B)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