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bmiddle/001J5wBuzy73CnWhQIebe
老上海有50个标志,诸如:初到上海滩的“拜码头”、灯红酒绿的“百合门”、报童高声叫卖的《申报》等,其中还包括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上海牌手表。当时年轻人有一块上海手表恨不得戴在袖子口上。
记得一直到七十年代末上海手表还是按计划供应的,想购块上海牌子手表要持票购买。1979年7月高考后要到武汉上学,家里很不容易凑足了120元的上海手表钱,可惜没法搞到指标。后来正好武汉手表投入市场,在麻城百货公司门口排队购买了一块武汉牌手表。上图这块上海表是我岳父当时买给我妻子上医学院的一块表,我一直保存着这块表。这块机械表三十七年了,现在还能正常走动三到五个小时。
浅谈不可不知的地震知识。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如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
“古墓经济”别丢了文化毁了经济
2010年01月25日 00:00:00 来源:新华网
周继坚 作者文集
这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年代。继河南安阳出土“曹操墓”后,四川彭山也申请开挖莲花坝皇墓,期望能确认该墓为“刘备墓”。当年的逐鹿者如今纷纷被逐,只不过多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古墓经济”。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表面上看,发展“古墓经济”既能复活传统文化,又能促进地方经济,何乐而不为?但单纯为了地方利益、盲目上马的挖坟掘墓总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且不说有悖传统风俗和道德,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也断然不是好事。现在一拥而上的人多了,彼此反倒都没了顾忌。
中华文明历史长,名人多墓葬也多,这在一些地方官员的眼里就是宝藏。其实,曹操墓也好,刘备墓也罢,并非都需要刨出来验明正身,方便大家都来看个究竟。古代墓葬或许真能留下遗产、吸引猎奇,但也是一旦挖掘破坏便不可恢复的“易碎品”。作为地方政府,除了经济的算盘外,是不是该多想想文物保护呢!
有人说,我们要发展地方经济,还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