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行走四方

    2013年7月10日在澄江县完成“三下乡”活动之余,经澄江县科协刘主席的联系安排下,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全体师生专程来到云南澄江帽天山动物化石群博物馆探访参观。

   澄江动物化石群博物馆位于澄江县城以东5公里的帽天山,我们乘车从县城出发约20分钟到达。在博物馆里展示描述了5.3亿年前的海洋全景图,地球生命曾在云南澄江集体爆发的壮观场景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各种生物奇特的姿态、斑斓的色彩让人称奇,它是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奥秘的金钥匙。

http://s4/mw690/5e109634ge177133a31d3&690



标签:

万溪冲

梨花

宝珠梨

昆明呈贡

旅游

分类: 岁月留痕

    http://s14/middle/5e109634x7918fedc406d&690   

   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云南大学校区附近有一小村庄——万溪冲,这是昆明特产宝珠梨的故乡。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从学校驱车十分钟就到了万溪冲,当你远离城市的喧嚣,徜徉于宝珠梨、酸黄梨花开满枝头的3500多亩梨园里的时候,你定会为万溪冲的美景所陶醉。

   昆明人是幸福的,在这春天里,春城是无处不飞花,园通山的鲜艳樱花引来万人潮。但如今吃呈贡宝珠梨长大的昆明人,对过去往往视而不见素白的梨花慢慢地情有独钟,开始寻找纯洁如处女的梨花。

 

标签:

刘采

腾冲

刘宝臣

翡翠大王

民居

旅游

分类: 我的家乡

http://s7/middle/5e109634xaa4f925931a6&690   清末民初的腾冲有五大富商,民间称之为“东董、西董、南刘、北邓、弯子楼”,是把腾冲若干富商中最具代表性的显赫家族所处的宅第,以县城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地理方位而简要的称呼。而南刘就是指居县城南方中绮罗刘家湾的刘采。

http://s2/middle/5e109634xaa4f893849c1&690

    刘采早年出走缅甸经商,历练20余年,生意大盛,拥资数十万,并与乡人李先和筹资百万创立“三益恒”商号,“于粤、缅等埠均有营业”。又在缅甸猛拱附近野人山开辟橡胶园,成立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橡胶公司。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刘采赴广东投资中英公司修建“广九铁路”,为三大股东之一。过去腾冲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哪怕腾冲号事(商号)多,赶不上刘采李先和。”足见其富有程度。刘采1901年在广东去世,其次子刘宝臣承父

标签:

标语

怒江

教育

杂谈

分类: 岁月留痕

       “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初中再打工”,这是在怒江州福贡县通往贡山县的公路旁怒江边的岩石上写着一条标语,这条标语写得很有意思,我特意停下车来拍摄了几张照片。这标语既反映了怒江州这个边远民族地区,由于贫困和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山区的大多数孩子们能够读到初中已经是高学历了,同时如今怒江州农村山区的孩子们可以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的现实。

     同车的几位老师对标语也议论起来,最后对这一标语进行了修改了,也想反映一下目前高校的现实:“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博士再打工”,挺合适的吧!

 

  &nbs

标签:

傣族

白鹭

世外桃源

腾冲荷花乡

分类: 行走四方

    腾冲县荷花乡是鱼米之乡,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2009年5月带学生到荷花乡调研,走进了羡多傣族村。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村寨田园沐浴在明媚灿烂的阳光中,380多户傣族人家与白鹭共居于四面青山里,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大自然的恩赐和人们珍惜环境的生活态度,多姿的民族风情,让你真正体验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世外桃源景致。    

             

 白鹭的家园

  

标签:

丧礼

习俗

腾冲

杂谈

分类: 岁月留痕

    丧礼,是人逝世后逝者亲属哀悼、纪念和祭奠逝者的礼仪。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视丧礼的,已经延续了几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其外来文化的冲走,中国传统丧礼习俗愈来愈式微,这一数千年沿承的习俗,更多地为现代的丧礼习俗所替代,现在的中国大多数无论城乡,似乎都已了无踪迹?无论老少,都已难述其详?但难得的是云南腾冲传统的丧礼习俗依然保存完整。

     腾冲民间守孝是在父母亡故后的丧礼习俗。亲人亡故之后,遗属要服丧持哀一段时间,古称居丧,腾冲称“守孝”。一般来说,父亲亡故子女守孝二年,母亡故则是守孝三年,期间不得婚嫁,过年不祭拜天公,春节不能贴对联........。守孝是子女对父母亡故后应尽的孝道,其真正意义上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坚强的生活,让生者高兴,让逝者安心。 

 

标签:

我的团长我的团

老兵

抗战

分类: 我的家乡

   《我的团长我的团》正在云南卫视、江苏卫视等热播,据说还争得不可开交。虽然每晚都是在零点后播新集,也拍得不紧凑,乱乱的,但还是忍不住要看看,可能是觉得此剧与我有缘吧。

   本剧主要在我家乡腾冲拍摄,更巧的是本剧的主要拍摄地就在本人当知青的地方——腾冲县曲石乡江苴村。江苴此地背靠高黎贡山,面向龙江,是古代通向保山的必经之地,也是战略要地,易守难攻,抗战时确实在此地发生过激烈的战斗。记得当知青时就常常听当地的老百姓讲中央军与日本人打仗的故事,劳动时不时见到从地里控挖出刺刀、钢盔等,在老百姓家里也可见到抗战时遗物,只可惜其时无文物知识和眼光,错过了当抗战文物收藏家的机会。《团》剧中的场景似曾相识,仿佛又回到了过去,格外亲切。

    更重要的是《团》剧中的远征军士兵原型,也曾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记得小时候家间有一位老者,个子大约一米八,腰有点弯,话不多,讲一口我们很难听懂的话,但人很和蔼,见到小孩随时都是笑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