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本工作站周期为三年,所选人员都是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多在30岁以下。按所选教师特长分别制定个体发展方案,大概分三类:教学表演型、教学能手型、教
标签:
杂谈 |
编者按:很早就准备写这样一篇博文,但有所顾忌,因都是真人真事,且又是本校,很容易被人误读!但还是准备写出来,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会有缺点,人非圣贤嘛!我相信他们也会理解和包容;其次,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总结他们的优缺点,给在任的校长和将来的校长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作用。
一、精力充沛、吃苦耐劳的姜荣芳校长
我到黔中后经历的第一任校长是姜荣芳老校长,他的专业是化学,好象是南充师院毕业,但一直是教政治。他给我的印象是精力充沛、吃苦耐劳。我是94年借调到黔中教高三,他每天早出晚归,好多时候比班主任还到得早,同老师们同甘共苦,特别是考试后主动来给我们统分、登分,与教师一起分析学生成绩的变化,若是考差了共同找原因等。还教我们年轻老师一些统计、制作试卷的方法。记得我第一次出卷子的时候,上下左右不留空隙,他就给我说,这样学生写名字的地方都没有了,且四周可能印不到,学生怎么回答?上下左右得留一定的空隙,并亲自示范。从此之后我学会了怎么制作试卷。那时补课不象现在有补课费,但校长与老师们战斗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且平时节气还是要发一定的费用,据说比往年要多。有一点我记得
标签:
杂谈 |
2011年度重庆市中学研究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拟批准人员公示 |
|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众信息网 www.cqhrss.gov.cn 2011-11-4 14:09:00 |
|
标签:
黔江中学历史老师 |
黔江中学与黔洲中学合并后,分成高中部和初中部,原黔洲中学变为黔江中学的初中部。与初中部接触较少,初中部历史组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熟悉的历史老师也不多,能叫出名字的仅几人。一个是徐子德,比我长几岁,是我函授同学,是一个爱学习、有思想、肯动脑筋、为人忠厚的兄长。第二个王红平,是一位有气质而又漂亮的女老师,特别是普通话说得好,是教委聘请的普通话测试员,我今年参加普通话测试的主考老师之一,所以我戏称我们是师生关系。最早与王红平老师接触是2004年,当年重庆市总工会发出学习自学成才的创新能手米鈺林的先进事迹,为此总工会组织了一次全市范围的演讲比赛,宣传身边的“米鈺林”,黔江工会将我作为黔江的“米鈺林”推荐给重庆市总工会,并安排一个写作能力较强的老师--原黔州中学的刘老师(记不住名字了),二位老师对我进行了专门采访,刘老师负责稿子,王老师负责演讲,其题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