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2-04-06 11:35)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老天自有安排!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杜威希望打造“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模式。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
标签:

365

读《你的教养,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有感

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中心小学  周飞

曾有过许多人讨论过同一个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个答案!而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下面一件事更让我对这一观点坚信不移。

上周三发生的这件事,至今让我历历在目,着实给我深深上了一课。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三个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在追逐中一个小朋友的胳膊摔伤了,被医生诊断为骨裂,而后打上了厚厚的石膏。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责无旁贷出面处理、解决这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贾汪区江庄中心小学  周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发展,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发展的问题。教师的发展如果不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那么我们就可能无法让自己增值。“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许极有可能会贬值。

新教育理念下新观念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人啊!就是以人为本,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现代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人的新思想、新观念。人有了新观念,并作用

   本次试卷考核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从卷面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填空、计算、选择、动手操作等完成。第二类是综合应用,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考查应用实践。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面面俱到、各具特色。从符合新课标要求,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系统全面地考查了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型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探索与发现能力为主,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得到有序的发展提供指导作用。整个试卷体现“双基并重、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世界名著里最经典的100句话,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2.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3. 我们趋行在人生

“守纪律讲规矩、强师德正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用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灵

贾汪区江庄镇中心小学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从教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情。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老师的指点和恩惠呢?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明方向。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们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用完美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

(2015-04-09 11:45)

 

全省“百万少年争当‘江苏好少年’

展评活动”推荐表

2015 年 3 月 27 日

姓名

周  蕊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2003.11

 

 

 

(必须贴)

 

标签:

杂谈

江庄镇中心小学

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实施意见

 

标签:

杂谈

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心得体会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