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it

魅族也要出智能手表?今天下午,新浪微博C科技曝光了一张名为Mwatch智能手表的谍照,上面的单位名称赫然写着:“珠海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从产品说明可以了解到,该手表通过NFC和蓝牙与手机连接,能够实现在手表上接听拨打电话。而其外观也较为独特,不但采用弧形屏,还没有佩戴表带,设计相当超前呀!

面对众多网友的询问,魅族高级总监李楠只回复了七个字:“万事皆有可能吧~”。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高音质很可能是其一大特色。谍照上的产品说明非常详细:欧胜WM5102音频芯片和SmartPA音频系统使音质如泉水般清澈。通过内置高感应GPS接收器,可以精确地记录日常生活和运动时的各项数据,并能更加准确快速计算以心率为基础的热量消耗,显示实时身体状况,给出准确提示。具备手机连接和多方交互功能,通过 nfc 配对和蓝牙连接可以接受和发送数据至手机或者各种第三方应用程序,轻松在手表上阅读信息、邮件、接听拨打电话,实现多种增值应用。

最近国内外有关智能手表的信息越

标签:

it

说到苹果在英文拼写上的错误,相信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这家公司经典的广告词“Think Different”。然而,这是苹果这一种勇于违背传统的行为,才能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推出令世人震惊的产品。而今,苹果在英文拼写上的错误又让人指了 出来,这一次是该公司最炙手可热的智能手机 iPhone。

芬兰官方的语言学机构日前在一次公开声明中表示,iPhone的拼写实际上是错误的,正确的拼法应该是Iphone或者是I-phone

芬兰语言学机构副主编Raija Moilanen还表示,很多公司在其产品的拼写上都出现了错误,比如 PowerPoints 的正确拼法应该是Powerpoints、LEGO 应该拼为Lego,SaiPa应该拼为Saipa等等。

我们不难看出,芬兰语言学机构主要是以单词首字母大写,随后的字母一律小写的语法规则来判定产品名称是否拼写错误。之前苹果曾经透露过,他们之所以拼写为iPhone,主要是为了名称的着眼形象考虑。iPhone 和Iphone,单从字面效果上看,你觉得哪一个更美观?

中国专家孔乙己:茴香豆的“茴”字写法有几种,你知道吗?

标签:

it

http://s4/mw690/5d98baeetdb3d118ee9a3&690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发展前景诱人,但至今还没有一款APP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 (何籽/图)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蒋昕捷 实习生 王悦

 

    '在医药健康领域的跨界革命移动医疗冲击之下,中国创业者首先从医疗健康类App开始自己的梦想。如何在两千多款医疗健康类App突围,规避监管,寻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正考验着年轻的创业者。'

 

    健康革命,从App开始

 

    54岁的王琪要挑战“80后、90后玩转世界的方式”——移动互联网世界。

 

    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她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她是专家——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她像在医院时那样接受“备孕”“保胎

(2013-02-06 08:02)
标签:

it

九年前,田健是我老板,我记忆最深的事是他提拔我为Yahoo3721市场总监,月薪11000元,那时我刚大学毕业三年。在他手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跟他学会了之后赖以谋生的几个方法论,于是我一辈子都感激他。直到今天,每当我负责一个新业务,自然而然的用到他的方法论时,我对他的感激就涌上心头。2004年7月的一天,他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禁止我说话,在痛斥了我一小时后,对我说:“你走吧”,从那以后,我没和他说过话,甚至离开3721后再没见过面。昨天早上,我在大雪里最后送他了最后一程,我很后悔,自己过去为什么没当面告诉他我的感激,那怕只是一个电话。

田健是少年天才,毕业于中科大,三十岁不到就做到方正电脑总经理。他跟我说:“我三十岁就有个大办公室,自己问自己难道未来就这样过了吗,于是跳槽来做互联网,决心挑战自己。”1999年,田健加盟263,出任263在线总裁,后来因为3721销售业绩遇到瓶颈,被同是方正出身的周鸿祎请来做高级营销副总裁。田健一到任,没两个季度,3721业绩就上去了,每个人都佩服他。他不喜欢管具体的事,喜欢放权,成天躲在办公里抽烟,最讨厌没事加班。04年高考

标签:

it

  文/尹生

    Facebook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模仿Snapchat,封杀Wonder,不惜和Synga闹掰?苹果为什么明知在地图上不如谷歌时,却急于取而代之?谷歌何时会改变在Android上大公无私形象?答案即将揭晓。

  行业剧变导致的在位者地位确认困难,传统业务放缓导致的短期盈利压力,在资本市场、技术、用户和生态系统方面形成的在位者寡头局面等,将在互联网领域掀开新的一页——对那些雄心勃勃的创业者而言,毫无疑问是黑暗的一页。

  从网景和雅虎开始,开放的潮流一直主导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但接下来的数年,通过开放战略变得愈发强大的互联网巨头,可能走向反动。不用说,我这里所说的巨头,指的是谷歌,Facebook这些开放互联网的标榜者,或者苹果这样的有控制的开放推动者。

  具体来说,它们将比过去更加明确而坚定的使用手中积累的资源,公开与过去的合作者进行竞争,对那些开放战略受益者中的潜力股进行防备甚至封杀,在推行有利于其自身的商业化战略方面变得更加有攻击性。

  以Facebook为例,它的成功与“互联网的基础架构”这一开放战略有直接关系,该战略意味着,Facebook只需将更多的用户吸引过来

标签:

跳槽

职场

it

    作者:David K. Williams

 

    《福布斯》撰稿人珍妮·迈斯特(Jeanne Meiste)最近写了一篇名为《跳槽对年轻一代已是家常便饭》(Job Hopping Is The New Normal For Millennials)的文章,以下是她对读者评论的一段回复:

 

     “……跳槽是种新潮流……我认为,如果应聘者在一家公司工作超过10年的话,会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很显然,他们会问,为什么?是没有勇气寻找新的机会?还是习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应聘者们注意了,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超过10年,你或许会将之认为是忠诚的象征,但这也有可能成为你的职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恕我直言,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观点。但是珍妮的说法是有统计数据支持的:据美国劳工统计局9月19日发布的报告,截至2012年2月,美国工薪阶层员工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平均年限是4.6年。这是个糟糕的趋势。


    事实上,美国最大的人才招聘网站Monster.com认为,频繁跳槽(一般认为入职两年内)是潜在的职业杀手。Monster.com称,频繁跳槽等于

(2012-08-29 08:40)
标签:

中国

搜狗

百度

谷歌

it

杂谈

    作者:程苓峰


    曾经那个被憧憬为创新和梦想之地的互联网,也落定凡尘拥抱了拼爹的生活。不拼产品拼资源,不拼创新拼靠山。这事其实并不以360开始,但不好意思拿360做个噱头。


    此前发布的360搜索刚开始几天已经拿下10%的流量份额。360导航页一直有个搜索框,集合了百度、谷歌、即刻好几家搜索引擎。用户在框里输入搜 索词然后选择其中一家来搜。虽然有几家备选,但只有一个是默认。谁给360钱多,360就默认谁,以前是百度后来是谷歌。大多数网民是小白,你默认谁他就 用谁。据说中国50%的搜索都是买来的流量,即,不认品牌认方便,你默认谁他就用谁。


    所谓360搜索,就是把默认的这一家变成360自己。流量疯长,表示小白用户没什么感觉,照样能用。360股价小涨而百度股价大跌,表示资本市场也觉得小白用户被吃定了。


    谷歌响当当一个山头原来是360的马甲。之前就给36

标签:

logo

商标

转换

it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1日报道,20世纪70年代早期,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品牌标志和现今有很大不同之处。例如,一说起微软,我们脑海中就会呈现出它的斜黑体英文名称,或者一个电脑视窗。由此可以想象,在几十年里,其他行业尖端企业的品牌标志的巨大演变。
  以上是部分企业的品牌标志(左图:原始标志;右图:现行标志)

http://s9/middle/5d98baeetc6522589cb18&690
比尔•盖茨和朋友保罗•艾伦于1983年联手创办的微软公司

http://s2/middle/5d98baeetc65225b086a1&690
麦当劳兄弟(Dick and Mac McDonald)于1940年创立
标签:

纳百川

前端

开发流程

团队成员

人人平等

运营

操作系统

it

   作者:大CC

     做了两年的项目失败了,我们的项目做的是数码3C的优惠信息,我是一个80后,小硕一枚;我们的1号创始人是90后,有激情、有梦想;在十八岁 那年带上他的梦想千里北上,找我们的开复老师指点一二;但那时,开复老师正为他的创新工场忙得不亦乐乎,也就用了三分钟召见了我们的男一号。之后,男一号 又南下广州调研;回来后,广发英雄帖,于是,我们走到了一起。

   从一开始,我们的规划和分工很明确,前端、后台、美工、数据库以及市场营销各司其职。



    随着项目的推进,我们的问题逐渐暴露:

  1.操作系统问题

  之前大家都做
标签:

媒体

广告

创业家

网络阅读

it

http://s9/bmiddle/5d98baeetc49811376628&690

    作者:许维

    从事媒体行业已有6年,经营和内容都做过,积累了不少想法,在这个快速阅读的年代,大段的文字大家看起来累,我写起来也累,所以就采用类似微博的“碎碎念”文体,谈谈我对媒体行业的看法。

    1、人们需要媒体吗?“肯定需要!”那现在媒体为什么越来越难赚到钱?“这个,这个,不知道……”如果有市场,还赚不到钱,那一定是商业模式本身出了问题。

    2、媒体的传统商业模式:靠内容吸引读者来做大发行量(包括网站媒体的流量),靠发行量来博得广告主的订单,赚钱。

    3、上面的商业模式越来越不work了,为什么?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了,这个模式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量”。任何媒体,哪怕是强调细分的媒体,都需要有“量”作为支撑,你的“量”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