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普伦寺是古真腊吴哥王朝的国王加亚华尔曼七世为他母亲所修建的寺院。加亚华尔曼七世统治真腊的的时间在1181年到1201年,他即位时大约已过五十岁,在1186年为了纪念母亲,即下令着手兴建塔普伦寺。当年它是一所拥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庙宇和修院双重功用的神殿。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塔普伦寺之后,即因整座寺庙已被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结实雄大的塔普伦寺,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树所盘踞,它们枝繁叶茂,伸向天际。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在屋檐上、裹住窗门,由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开始,历经数百年的努力,深稳紧密地缚住神庙,让枝干有力地向天攀升。郁葱茂盛枝叶就像神的臂膊,护佑着塔普伦寺。
正午的热带骄阳,透过浓密叶层,将斑驳柔光、碧影、洒在寺身,恍若世外。自然的翠绿、人造之瑰丽,亲密无间,宛如天成,犹如一座绿林仙宫,恢弘壮观。
《吴哥的微笑》是在中国文化部和柬埔寨文化部共同支持下,由云南文投集团投资,于2010年在柬埔寨吴哥窟打造的一台全方位展示柬埔寨吴哥王朝的大型文化旅游驻场演出,全剧选取吴哥文化瑰宝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结合现代手法加以表现。
这场演出,气势恢弘,阵容庞大,内容精彩绝伦,由柬中两国艺术家共同编创,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法,浓缩吴哥王朝所有精华,魔幻般呈现多维立体空间。被观众誉为“柬埔寨鲜活的文化艺术博物馆”。
该演出项目自2010年11月28日公演以来,接待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50余万观众,受到了柬埔寨官方及各国观众的高度评价。
2012年被中国政府授予“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被柬埔寨政府授予“柬埔寨旅游特殊贡献奖”。
小吴哥位于'暹粒'以北约6公里处,长1.5公里,宽1.3公里,这是吴哥时代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建筑,它创立于12世纪中期,为供奉印度教毗湿奴神所建,13世纪后期,变成佛教寺庙。
小吴哥 由东南西北四廊(每廊又分两翼),西参道、正门、三重回廊及以主殿中央尖塔为中心的五座尖塔所构成。笔直耸立的尖塔顶部殿堂据说代表“天堂”,台阶陡而滑,只能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让信徒在攀爬过程中体会通向天堂之路的艰辛。以前的台阶是没有扶手的,1973年一名法国女游客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资在台阶一侧修了扶手,以避免悲剧重演。从此这一侧阶梯也被称作“爱情阶梯”。
小吴哥装饰浮雕丰富多彩,刻于回廊的墙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栏杆之上的,令人目不暇接。最常见到的是整墙的仙女浮雕,面带微笑,头戴花饰,端庄秀丽。浮雕题材主要取自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东墙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叙述毗湿奴的故事,北墙是毗湿奴同天魔作战的故事,西墙是“神猴助战”,南墙则是高棉人与入侵者的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暹粒。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柬埔寨王宫建于1866-1870年,由柬埔寨的顶尖建筑师所设计。是柬埔寨现任国王西哈努克的皇宫。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外有黄墙围绕,内忧金殿、银宫、查雅殿等20多座大小宫殿。王宫周围回廊的壁画,是40位艺术家精心绘制的印度神话故事。
柬埔寨王宫坐落于金边东面,面对湄公河、洞里萨河、巴沙河交汇而形成的四臂湾,属于典型的高棉式建筑。建筑的屋顶中央都有高高的尖塔,屋脊两端尖尖翘起,造型美观,金碧辉煌。从空中俯瞰,王宫一片金光闪烁,格外引人瞩目。王宫东面围墙中央是一个检阅台。王宫内有大小宫殿20多座,其中凯马琳宫相当于我国皇宫中的金銮殿,设有国王宝座。宝座镶着黄金、钻石,雕镂极其精巧。凯马琳宫是国王接受百官朝见、接见外国贵宾、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在金边王宫中还有一栋法式建筑,与其他高棉式建筑相映成趣,那就是拿破仑三世阁,是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赠送给诺罗敦国王的。整个王宫分为两部分,北面部分因有王室居住,游客不能入内参观,
大吴哥城的斗象台始建于十二世纪末,也是苏耶跋摩七世的年代,这里是国王观看斗象的地方,也是国王阅兵及庆典的观礼台。斗象台的长度超过三百米,共有三个平台。南部的梯级以三头花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着莲花。平台的墙壁则雕上狮子和神鸟。在古代的吴哥王朝,大象占有重要的地位,耕作农田,运输建筑材料、以及出征打仗。所以,国王就修建了一个很壮观的斗象场,用来观赏大象部队打仗练兵,由此不难想象,曾经的高棉王国是怎样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