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歌 |
付立松: 《诗经》的长,是偏重“国风”部分,来自民间,风格淳朴,原生态气息浓厚。根在民间,生命力旺盛。唐诗的嚷,是说意气奋发,丰神情韵兼擅,但这也是局限于盛唐诗歌。中唐晚唐诗风转变,尤其李贺李商隐他们的诗,就难说是嚷出来的。
2012-4-13 22:03回复
付立松: 宋诗比较注重哲思义理,在格律对仗方面很下功夫。黄庭坚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用这方式作诗,肯定要费很多心思了。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若言琴上有琴声”“人生到处知何似”等诗,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等诗,都寄寓一定的哲理,这也要想吧。
2012-4-13 22:08回复
付立松: 唐诗的嚷,如果想想李白的绝句,几乎都冲口而出,有浑然天成,真乃神品!
2012-4-13 22:09回复
深深意: 回复 @付立松 :我开始想到是子美的《饮中八仙歌》。
梅花赞(二首) [七绝(新韵)] 文/诗缘 简体 繁体
配偶、小梅,乳名梅花,七岁伤母,十岁离父,哥哥17岁参战牺牲,就剩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姐姐,姊妹俩相依为命。
多亏党和政府以烈属家庭多方照顾才长大成人,这其中的艰辛无语言表。19岁与我结伴,但由于家贫母亡,我又连病数年,
长期体弱多病,几十年来,是她在风雨中扛起了这个家,我无以为报,回首往昔,和着泪水淡抹几句,以表感激之情。
一
秋深叶落百花残,
雪片纷纷冷早还。
日久天长呈本色,
梅花更是耐霜寒。
二
扎根便在半崖中,
雨雪风霜己饱经。
柳绿桃红从不比,
严寒酷暑总从容。
———————————
一七令·梅
文\清风
梅。
雅士,花魁。
虬枝瘦,蕾苞肥。
琼镶艳蕊,鸟窥香眉。
冰霜何所惧,松竹相依随。
含玉暗香缕缕,离尘素月辉辉。
瑞雪曼舞丹心在,银山素裹报春归。
———————————————
谢诗友留玉添香
文/曾经的橄榄绿
【七律—腊梅赞】—平水韵(首句入韵)
冰心玉洁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