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08
  • 关注人气:4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24-11-20 08:29)
    
            突如其来,这座城市一夜就变冷了!可以说,这不是渐变,乃是“速冻”!
  来不及翻箱倒柜,出门冻成“狗”,紧绷着神经,脚跟捣地,小跑着回来了……
  再看路人甲乙丙丁,大家都一样。哈哈,心里稍微平衡一些些。原来无准备之态是世人的通病,毕竟强大的是大自然!
  细雨绵绵,廊雨叮咚,这不是情调哦,没有外套,还真的不行!
  国 足巴 林之后,又进步了一球!好事!汉子们终于可以有效
(2023-09-13 10:23)
    

            

    哈哈,昨天这日子太给力,公历、农历都应景!
  这得多少年一遇?没考证过。
  俺家孩儿有意见,说总不能张张扬扬的!
  这有什么关系?俺喜欢就好!有什么热闹能比安安静静来得舒服?
(2023-08-31 08:23)
    在家“有闲”了几日,换着法儿的操厨煮饭,省得就这点儿基本生活技能都废了。
  还是心劲儿不足,没多少来来回回,少盐缺醋,没招儿了。
  昨儿孩子点了外卖的“热干面”一起来吃,味道不错,挺地道。但这面也确实热,今天热劲儿还没过!眼睛看东西都模糊。哈哈,学白景琦,蘸茶水清洗,没多大作用!
  “飞蚊症”也有些年头了,刚开始还千方百计地治,后听说得这毛病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几乎没什么好办法治,干脆不理睬不治了,就这样吧,它飞它的。所以,飞蚊症加热干面的热,哪儿哪儿不爽!
  八月眼看着见底儿了,没作为……
  借着睡意朦胧,絮叨絮叨。

  
(2023-05-15 10:47)
    
        糊里糊涂喝了许多年茶,第一次听说有人把茶叶混搭在一起喝。混搭的喝法且有好几种呢。
  赶巧儿新得一枚生普
(2023-05-01 08:31)
       昨天晴了大半日。懂的这现象的土著人家,将被单什么的都做了紧急晾晒:花花绿绿,薄的厚的。
   哈阳光灿烂!好喜欢把“太阳香”拥在怀里的感觉,棒棒的!
  果然,今日一大早淅淅沥沥的,又落雨了……
  总是赶不上的样子,让自己哂笑!
  没关系喽,变化总是打败计划,不止气候如此,世 间好多事,不都这样嘛。
  继续“猫”在家,挺好。看乌泱乌泱被堵在路上的出行者,夸自己的“假从容”。哼,阿Q吧?小情绪!
  “五一”节于俺,仍然是最美好的日子,无碍。那么,就送给自己一个满满的祝福吧!
  “艾拉花园”的女孩子们在造 梦。
(2023-04-17 11:13)
   
              有人洋洋洒洒动笔就能写出七、八百,几千、几万的文字来,御风领雨,气象万千,世间琳琳琅琅,尽可下笔……只要愿意,都是景色,能议论、有思考,言而无尽。
   吾就不行,没得写。脑子里空空如也。
   偶尔也无病呻吟地捏巴几十字充数。为什么要这样?并没有人要求你,自扰自。

   有个女诗人吟道:“ 我需要明月相照时,就掬水在手;我需要人间柔情时,就放你入山水。你看洒脱不?让人歆羡呐!
(2023-04-11 10:04)
   在路边,见一只鸟扑棱棱飞过去,追寻看是乌黑的,没有肚白,不是喜鹊,应该是乌鸫。
    南方的鸟比之北方的鸟,体量都偏小一圈。
  在这个季节,鸟的翅膀沉重了些吧?
  侬又不是鸟,怎知也?
  窝木给(粤语:我不知)
  哈哈,自我的“娱乐”。邨巴来了,一边暗笑,一边上了车。葱葱白白的,有女子着一袭绿裙,汉服的感觉,春天的意味,养眼。
  莫道梨花风起,恰便是独步寻春,行也……
            
              
(2023-04-03 11:00)
        人一旦上了岁数后,饮食的口味会变。记忆中的香椿不好吃,土腥味儿重。加之北方也少见这种菜蔬。
  今年不知怎地,香椿满屏满幕的,不用邮购,菜市场、超市里都买得到,而且价格不菲。
  为尝春季之鲜儿,买了一束回来,和鸡蛋一起炒了,没觉得不好吃,也没觉得特好吃,但还是接连吃了三、四顿。却也凑为春趣!
  这不,昨天老弟来家,又送来一盒,先继续搁在冰箱里保 鲜着。据说香椿拌面也好吃,找来人家的短视频一则,学学具体做法。说香椿焯水后要过凉,过凉是必须,因为此“手 段”尤能保香椿之鲜。有些细 节,忽略了就不是那回事儿。这视频中介绍得是“油泼香椿面”,咋样?刺激不刺激?西北人在南方,就寻味这个!刺
(2023-03-27 10:36)



仲春季节,木瓜树一边开着花儿,一边结着果儿;一边的果儿青涩着,一边的果儿金黄了……好率性!

 

(2023-03-22 15:12)
      

    乡村里关于老井的故事很多,很遥远。如果有人深淘的话。
    现在的人,尤其是城里的人,早忘记水井存在过并不可或缺,年轻人更是不知道井为何物。偏偏,有位还住在乡村里的老人念念有词道:
  
   村里老井 写成字
   画成图 都是井的
   内容 井的姿式
  
   老井不说谎
   村里的许多事
   都是老井说的
   或者 说给老井听的……
  
   这几节排列成行的句子,没有添加任何的修饰,真就像井水一样纯净,没用明矾漂染,井的具象却立马浮现在人的眼前。老人家还说:“井的根,不是伸进河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