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京兆堂主
京兆堂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3
  • 关注人气: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汉孰与我大?”2000多年前,夜郎王竹多同的一句问话,使得“夜郎自大”一句成语一直与贵州如影随形。问话不久,一个拥有十万精兵、雄踞西南夷的“大国”,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风尘中,只在司马迁的《史记》里留下“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的寥寥几笔。
   2100多年后的今天,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纷纷争抢“夜郎”,使得夜郎故地愈发迷雾重重,一切徘徊在猜想中。“夜郎”在哪里?人们寻寻觅觅,争论不休。但是在黔南州福泉市的凤山镇,当你踏上杨老村的“竹王城遗址”,也许可以窥见夜郎古国的一丝神秘。

 

福泉羊老:一个被遗忘的王城
文/图  京兆堂主


    翻开《中国名胜词典》,“夜郎竹王祠”词条赫然在目;沿着千年前的湘黔古驿道,跨过皋阳桥,踏上凤山镇的杨老村,“竹王城

标签:

杂谈

牙舟陶造型古朴敦厚、光泽晶莹,被列入贵州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十大名陶之一,牙舟陶让贵州陶瓷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

据平塘县志记载:“牙舟陶始于明洪武16年”,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当时,明朝为了扫荡元朝残余势力,大量屯军进驻贵州。后来屯军与当地人通婚,逐渐融入当地布依民族,制陶技艺随之传入当地。由于牙舟有着丰富的陶土和独特的制釉原料,加上布依族丰厚的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牙舟陶技艺。

 

http://s11/middle/590c0183ha4437d7be42a&690


清朝末期,牙舟陶已具相当规模,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民国时期进入鼎盛期,产品靠人背

标签:

杂谈

四月的阳宝山,浅草茵茵,但有限的绿色,遮盖不了些许的苍凉,使得这里的春天比外界显得有些疲惫。尽管如此,阳宝山的魅力依然不减,游人不时徜徉其间,不为烧香拜佛,只为感受那历史文化的沧桑印记。
    第一次知道阳宝山,是十多年前从报上读到的一篇散文。记得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昔日修炼的高僧已吃尽仙丹,遁入西方极乐世界,空遗下这满山的断墙残壁,留与后人遐想。由于语句精妙,所以过目不忘,并一直想拜谒这方圣地。
    今年四月底的一天上午,出于旅游开发宣传的需要,我们跟随贵定宣传部和文化局的几名干部,对阳宝山作了一次探访。车沿山间公路蜿蜒而上,直到半山腰停下来。这里的缓坡上,就是著名的阳宝山塔林,当地俗称“和尚坟”。

 

http://s10/middle/590c0183ha2b1f143d3f9&690

标签:

杂谈

盐贩子坟

 

 鹧鸪屯在滇黔边境上,过去只是个村落,不过几十户人家。南来北往的马帮、茶叶贩子、盐贩子经常走这条道,而且无论是从贵州过去,还是由云南过来,走到这里刚好天晚,劳顿了一天的客人就在这里歇脚,花点小钱,找一户人家借宿,喝几杯烧酒,洗一下绑腿的裹脚布,给牲口喂点草料。等到住了一夜,人畜都缓过劲来了,第二天继续赶路。上百年间,这里慢慢繁荣起来,如今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镇。

 盐贩子坟在鹧鸪屯的大路边,也就是当年的茶马古道上。这坟修得高大气派,奇怪的是碑上却没有死者名讳,也没有立碑孝子的名,只刻着两句莫名其妙的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坟墓背靠青山,面临河水,清早薄雾散开时,透过前面的柳树梢,可以看到河上的小木船摇摇晃晃的划过来划过去。那坟背靠的山,形似鹧鸪,鹧鸪屯由此而得名。

 

标签:

杂谈

巫女莫幺娘

 

 莫家寨是个小寨。明洪武调北征南时,大军平叛后驻扎在珉谷,莫家寨只是个护卫大营的左哨。时过境迁,当年就地屯田的驻军,后裔早已变成了农人,散落在一个个村庄,生活习惯、风俗与当地人没什么两样。若说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在逢年过节、扫寨驱邪、老人谢世做道场的时候,寨中人会戴了木雕的鬼脸壳,身穿红红绿绿的长袍,背插若干战旗,手持刀枪剑戟各类兵器,在院坝里唱上一场傩戏。那唱词,多为薛仁贵征西、穆桂英挂帅、关公战秦琼之类。双方各十几人,分为两队,绕着圈子边唱边打。一时间,烟尘四起,旌旗猎猎,锣鼓喧天,恍如当年征战,场面极为壮观。

 莫家寨因为祖上原是随军护卫,职位低下,其后裔又人少势单,在各大寨人眼中没有地位。上百年间,非但农耕诸事,就是婚姻上也从不往来,渐渐沿袭成习。不过自从出了莫幺娘后,情形就变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