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蒂斯代尔(Sara Teasdale,
1884-1933)简介:美国女诗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她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勤奋好学,自学成才。曾侨居欧洲和中东,1916年定居纽约。1918年她的诗集《恋歌》获美国第一个诗歌普利策奖。1929年,她与共同生活15年的丈夫离婚,1931年其恋人也是美国著名诗人林赛自杀,1933年1月29日她于纽约寓所服了大量安眠药再也没有醒来。她的主要作品有《献给杜丝的十四行诗》(Sonnets
to Duse and Other Poems,1907)、《特洛伊的海伦》(Helen of Troy and Other
Poems,1911, 1922再版)、《百川归海》(Rivers to the Sea ,1915)、《恋歌》( Love
Songs ,1917 )、《光与影》( Flame and Shadow ,1920, 1924再版)、《月黑时节》( Dark
of the Moon ,1926)、《奇异的胜利》( Strange Victory 1933)、 《诗选》(The
Collected Poems
,1937)等。译者认为蒂斯黛尔诗作语言朴实无华,表达自然流畅,情感真实、敏锐、纤细。她对感情,对自然,对人生的那份真挚以及多愁善感的心灵,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现代主义诗歌几乎一笼世界诗坛时,蒂斯代尔基本保持了古典的抒情方式,正因为这种抒情方式,她的诗未得到多数“专家”的青睐
文/陈畅鸣
莎拉·蒂斯代尔(Sara Teasdale,1884 —
1933),美国抒情女诗人。她的作品主题主要是爱、自然美和死亡。1918年以诗集《爱之歌》(Love
Songs)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诗歌学会奖(普利策诗歌奖前身)和美国诗歌学会年度奖。她的作品在20世纪早期深受读者喜爱。近年来,她的作品不断以各种形式的选集出版。美国有许多关于她的网站。
莎拉(本名sarah,
在第一次发表作品时她没写h,以后一直这样)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一个有浓郁清教徒气息的富商家庭。良好的家庭条件本可以让莎拉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她健康状况很差。直到9岁时才在医生的准许下进入小学学习,而这所私立女子学校和他们家只隔一个街区。
1898年她进入玛丽学院学习,1903年毕业。自1905年,蒂斯代尔频繁地去欧洲旅游,各方面见识大增。其间曾崇拜受两位女士,并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位是意大利著名女演员杜丝。这位演员以演悲剧角色而闻名,俄国剧作家、小说家契诃夫赞赏她在莎士比亚剧作《克利奥帕特拉》中的表演,称她为“杰出的演员”。蒂斯代尔从未看过她的演出,但写了《献给杜丝的十四行诗》。另一位是英国女诗人克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