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无内-
-小无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40
  • 关注人气:1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摘自《一个自然科学家所感悟的老子人文智慧》:

第六阶段,“功遂身退”之修炼。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要复归于无极,以炼神还虚。
要领是,进一步体悟天地人合一之境界,体会“外丹”即“炁”或者“场”的玄妙,也就是如何虚存精气神于六合之内、于天地之间。“炁”“外丹”“场”都是用来形容高级无极功夫状态的专用术语。

具体做法是,在安舒站立或端坐之体位下,处天地之和,忘生忘死,凝息至虚,入静归无,去意虚神。

(2022-04-09 07:25)
什么是放松、紧张的原因?

    1. 力:无力则松,有力则紧。
        2. 气:气通则松,气滞则紧。
            3. 意:无意则松,有意则紧。
                4. 场:有场则松,断场则紧。

有气无力、有场无意。
(2022-04-07 06:01)
                              
都说太极拳走的是圆,圆是半径不变的圆周运动。如果稍节(圆周)与根节(圆心)距离(半径)不变,很容易产生根节不稳定的结果。

渐开线是半径不断延长的运动曲线,更好体现对拉拔长效果及圆周动,而圆心静的辩证关系。
(2022-03-29 17:45)
沉肩坠肘,我体会是坠肘沉肩。


肘定位,肘如同圆心,遥控肩、腕(圆周)。在气通的前提下,由于坠肘,导致沉肩、舒腕展指。

肘为中,似桥梁,连接着手与身。如肘不坠、漂浮不定,则劲断。
是否能肘定位,也是换劲之一。

目前体会与拳论所说尚不一致,还需要进一步体会、再
(2022-03-24 07:13)
标签:

杂谈

气贴背
        


站桩打拳的要领:
    1. 虚领劲。
    2. 含胸拔背。
    3. 松腰坐胯。
    4. 膝关节放松。
                        
(2021-11-19 06:17)
放松,通常都是通过不断放松自己肢体、不用力,但这种主动刻意的放松,在有负荷刺激下很容易紧张,难以达到完全放松。

如何能在负荷下还能放松不紧张?
认为只有身体不用力才是彻底的放松,就是“用意不用力”,应注意以下要点:
   1.  务虚为主,务实为辅。
   2.  形正气顺。
   3.  借力。
   
首先是心不紧张,需要心静、心
(2021-11-10 18:31)
练拳讲“形正气顺”,那如何才是形正呢?

形正除了按照练拳规范做外,还有一条就是气顺、气通,如果不能满足这条要求,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形正。

气顺,首先要能感受到气,气是通过入静逐渐感知的,没有气顺的感觉,形正的盲目性很大,往往是主观上以为正了,而客观上没有。

纠正的方法最好是先让有功夫的老师来指点,再自己反复练习,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021-08-04 11:48)
康伟:
一根皮筋,把它拉开,它柔不柔?你把皮筋拉开,它照样可以在你的手指上绕来绕去,怎么绕都行,这就是“柔软”,但它能把你的指头勒红,这说明什么?说明它很柔软,但它带着很大的力量呢,所以,它不是“松柔”。

松柔,是不产生力量的柔软。现在很多人都把柔软当太极拳的松柔了。所以,练舞蹈、体操、杂技的,上场就拿太极拳的冠军,因为人家练的就是柔软,你跟人家比这个,不是死定了。

但他们浑身都是力量,软软的有力量叫“柔力”,练太极,这个都不能要!看看那些太极拳的冠军们,有一个会松的吗?都是在玩柔力。
(2021-07-15 10:20)
强度(答群友问

D问:
zh老师,问一个以前应该问过问题,想进一步明确一下。那就是:这种推手间出现的效果,是不是只在都能感应到场的功友之间比较有效比较明显?  如果是一个从不知道场也感应不到场的,一个身高马大的人,比如身高180以上,体重200斤,这样一个健壮的人,让老师推他,还能出现视频中展现的神奇功效吗?只是功友之间互感互应的一种练法?对于不能感应的健壮之人效果不明显?社会上正基于此产生了疑问。

这么好的传统的太极功法精髓,却不被中国人真正认识,实为可惜
(2021-05-23 10:03)
读康伟老师聊太极:

一、意气运动
康老师所将虚实比喻为岸上、水里,比较通俗易懂。
    岸上:肢体运动(实 A )。
    水里:意气运动(虚 Bi)。
从岸上到水里的转变,就是“归无”,通过无极桩来实现的。

二、顶头悬
“虚领顶劲,是太极运动独有的,复归于天然的一大功能,别的运动没有。“
说明以前用顶头悬练拳方向是对的。

三、中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