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弼马温
弼马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76
  • 关注人气: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分类: 天文地理

正确的握拍都是相似的(图解)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列夫·托尔斯泰所著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的第一句话。

“正确的握拍都是相似的,错误的握拍各有各的错误”,记不住,这是哪位名人讲的了。

讲握拍,有许多教材,每个教练也都是从“握拍”开始讲起的。

我所见的,比较经典的,如《1990年国家体委羽毛球教学训练大纲声像教材》,侯加昌、汤仙虎两位羽坛名宿,讲握拍,讲指法,讲发力,让人叹为观止。

李在福,让我知道了两个东西。一是握拍很重要,错误的握拍就像穿衣服,第一个纽扣错了,下面的纽扣全错。十年、二十年后,认识到握拍不正确时,不得不重新学习握拍。二是握拍有很多种。球来自不同的角度,中间、右手、左手;还有,回球的击球点也不同,身前、身侧、身后,这意味着没有一个固定的握拍法,能够适应所有这些情况。握拍必须要变换,来适应不同的击球位置。

熊国宝教练,更是发明了专利球拍,想给我们初学者固定握拍指法,就像给青少年固定牙齿一样。他将握拍比喻成“拿手术刀”,对握拍的表述,对手指作用的形容,可谓到了细致入微、通俗易懂的地步。

俄罗斯博士乌尔里希·菲舍尔的《羽毛球教学》一书,图文并茂,对握拍也有自己的分类。大家也都熟悉了。

今天,我们“盯”住伦敦奥运会羽毛球赛场上那些“高手”的,看看菲舍尔教授的握拍分类,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正确的握拍都是相似的”?!

 

一、基础握拍法

配图01-1基础握拍法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0TdTK.jpg 

本图文字说明:

㈠拍头:手臂的延伸

紧紧抓牢,指根轻贴拍柄(参见上图中的12)。

拇指位于拍柄一侧。

其他手指从另一侧环绕拍柄,中指指甲在拇指下,食指在拇指上面(参见上图中的1)。

拍子尾部正抵在鱼际处(参见上图中的1,2)。

㈡6点位置

整个手保持一种向别人问好似的手型(像握手)。

要注意拍杆和前臂要一直保持130度到140度角状态。

注意事项:

拍头是作为手臂的延长。

注意击球手臂和拍面要保持垂直(参见上图中的3,4)。

㈢拍头垂直

这用钟表做比喻来说,球拍和击球者是牌6点的位置关系(参见上图中的3,3a4)。

基础握拍法几乎适合各种打法,尤其适合初学者使用。

(羽道客:有人称为“自然握拍法”)

 

配图01-2林丹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2iCMi.jpg

 

配图01-3谌龙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3RejA.jpg

 

配图01-4陈金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5a1rf.jpg

 

配图01-5王仪涵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53g32.jpg

 

配图01-6李雪芮1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6NZHD.jpg

 

配图01-7李雪芮2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7b1m8.jpg

 

配图01-8蔡赟/傅海峰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7riAE.jpg

 

配图01-9张楠/赵芸蕾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8PnAv.jpg

 

配图01-10徐晨/马晋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9j1d9.jpg

 

配图01-11李宗伟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29ZcVd.jpg

 

配图01-12外国女单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308hgE.jpg

 

配图01-13外国混双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231n5JM.jpg

 

二、反手握拍法

配图02-1反手握拍法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56XU48.jpg

本图文字说明:

㈠从正手一般握拍到反手握拍

以一般握拍法轻握球拍,将胳膊翻转(6点位置),(参见上图中的1,1a)。

手中球拍随手指尽量向右转,直到大拇指转到拍柄另一侧为止(参见上图中的2,3)。

㈡“握拍时钟”为9点一刻

上图4为反手握拍后视图,即击球的透视图。

在握拍时钟上,正好为915分(参见上图中的4a)。

上图中的5,为右手握拍的侧视图。由此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大拇指所在位置和前臂外旋的发力的情况。

㈢角度为120度到130

前臂和拍杆此时应保持120度到130度角的状况。

最重要的是手腕要随手背灵活转动。

反手握拍或叫做拇指握拍,主要应用于反手扑球、反手防守和反手平抽球等。

 

配图02-2谌龙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57h3NH.jpg

 

配图02-3王仪涵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58KiTQ.jpg

 

配图02-4汪鑫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58Hq7a.jpg

配图02-5李雪芮1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59td7J.jpg

 

配图02-6李雪芮2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60x9MW.jpg

 

配图02-7蔡赟/傅海峰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61fsBL.jpg

 

配图02-8柴飚/郭振东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61IMfl.jpg

 

配图02-9于洋/王晓理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62icQ8.jpg

 

配图02-10张楠/赵芸蕾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639Zz7.jpg

 

配图02-11叶姵延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64F978.jpg

 

配图02-12李宗伟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64djX6.jpg

 

配图02-13外国女双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65CcHt.jpg

 

配图02-14外国女单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565kV0V.jpg

 

三、力量型握拍法

配图03-0力量型握拍法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22V10A.jpg

 

本图文字说明:

㈠握紧

这种握拍方式就要握紧拍子,如同用锤子要往木板钉钉子一样(参见上图中的1,2)。

所有手指并在一起,食指指尖位于拇指下面并与之相接触(参见上图中的2)。

㈡拍头垂直

球拍头的表面在这种握拍法中是击球者手臂的延伸。伸开的手臂与拍头成垂直状态(参见上图中的3)。

拍子处于6点状态(参见上图中的3,3a)。

㈢成90

前臂和拍柄在力量型握拍中大约成90度角(参见上图中的4)。

㈣在打击过程中握紧球拍

力量型握拍法对付大力来球很有效,击球前一定要握紧球拍。但要注意前臂肌肉极易扭伤。

(羽道客:翻译朋友在这里是反着说的,应该说是“力量型握拍法主要用于大力击球等”)。

 

 

配图03-1林丹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24vXXD.jpg

 

配图03-2谌龙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250Ee0.jpg

 

配图03-3陈金

http://img1.ttymq.com/201208/4/53563_13440835610DIW.jpg

 

配图03-4蔡赟/傅海峰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26AwG5.jpg

 

配图03-5柴飚/郭振东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2695TN.jpg

 

配图03-6于洋/王晓理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27geYR.jpg

 

配图03-7田卿/赵芸蕾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27A1Lf.jpg

 

配图03-8张楠/赵芸蕾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28XMnS.jpg

 

配图03-9正手杀球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29qq3h.jpg

 

四、钳式握拍法

配图04-1钳式握拍法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308PHp.jpg

 

本图文字说明:

㈠拍头平置

通过名字就可以看出握拍手法就像钳子一样。

㈡反手

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并拢在球拍柄上侧(参见上图中的1)。

击球者可以转动手腕,使拍头拍弦面处于水平状态,与地面平行(参见上图中的1,1a)。

拍头略微下沉。

大拇指处于拍柄下侧接触面(参见上图中的2)。

主要应用:反手放网,反手搓球,反手羽毛球第一阶段等。

㈢正手

这里同样,拇指不同于其他手指处于另一侧,无论怎样,手指都紧密地排列于狭窄的拍柄上(参见上图中的3,4)。

拍头略微下沉。

主要应用:正手放网,正手搓球等。

 

配图04-2林丹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32d6UV.jpg

 

配图04-3谌龙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34SZrO.jpg

 

配图04-4陈金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35CeT1.jpg

 

配图04-5王仪涵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35dru6.jpg

 

配图04-6外国女单1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36cl5E.jpg

 

配图04-7外国女单2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36DWcn.jpg

 

 

 

附录:关于握拍的作业题及答案

 

配图05-1握拍法作业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37Ss19.jpg

 

 

配图05-2握拍法作业题的答案

http://img1.ttymq.com/201208/3/53563_1344002938G626.jpg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羽乐无限

http://img1.ttymq.com/201206/21/59628_1340290856XRWR.jpg

关于反手后场,这次2012版的李再福说得很详细了,远比上次《追球》专辑里没提级,完美了!
这次着重的,突出的说了!
在此非常感谢badder到位的翻译!
我发现了几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
肖杰,熊国宝,李再福,3大教练在教授反手后场里,
 
有1个相同点,可能也是唯一的1个!
 
(我估计也是自己打不远的原因之1)---就是,反手击球的同时,右脚同时着地(记住,是同时!是同时!!!)
 
--------------------------------------------
通过手机的自拍,发现自己打反手后场,
 
A。要么右脚早早落地,然后等球来了再打!
B。要么右脚还在空中没落地,手就已经击球了!
============================================
 
现在再对比一下3大教练的不同之处!
 
1.李再福
-------A:认为直接打,简单有效,但是没有考虑到拍的风阻!
-------B:挥拍的轨迹很短,可以说是0--90度就打!
-------C:在他的错误示范的动作里,认为肥陶拿种反手的"NIKE"LOGO轨迹打反手华而不实,反而会影响精确击球
-------D:发力是后4个手指,拇指是辅助而已。(这个和部分网上观点是1样。拳握一样可以反手后场高远到边线)
-------E: 基本就是身体和边线组成 T ,来打球!(这个和平时在实战里,就绝对没有拿么舒服的位置你打了)
-------F:不需要用到腰的力量,(也就是无须腰力了)纯粹就是手碗的力量。
-------G:动作不是很好看,需要极大的手腕力量啊!没有一段锻炼反手手碗的力量,无法到后场。
 
===============================================
 
2.熊国宝------2012版的,再次感谢badder的翻译,相当到位!高清视频啊!
 
----------A:已经架好拍子来等打球,反复着重说旋力。
----------B:拇指顶斜棱来发力!
----------C:动作来看,不是拿么好看,但是很使用。同样,需要极大的手腕力量啊!
           (没有一段锻炼反手手碗的力量,根本无法到后场。因为挥拍的距离太短)
 
===================================
 
用一个飞机在航母起飞来比喻吧:
 
(李+熊)要求飞机在极短的起跑线上必须起飞!! 于是,飞机肯定自身要强大的发动机!(空气压缩助喷等不在此话题),于是,如果采用它们的方法,拿么,真是只能锻炼好自己的反手碗力了!!!是绝对要死下功夫的。没有这1力量,你无法到后场的!
 
(各位哥,不要再拿9岁小孩能够反到后场来说事,我很抑郁的!为什么小孩可以我不行呢?我自我反问了N次了!!!
==============================================
 
3---肖杰
 
------A:动作好看,有教课书的标准和优美。(肥陶的演绎)
------B:要求挥拍的轨迹要很长,直接达到180度,这个和普通飞机跑道一样了。只要跑道够长,基本全部飞机都可以飞了。
------C:要使用拇指来顶宽面------据我反复看视频,这个是拇指顶,真是不容易顶的。2个结果。一是你的拇指歪了 ,2是你残废了。正常的拇指来顶,是顶不了的!这次真是轮到我不得不顶了!
------D:视频来看应该是后3手指放松,拇指+食指,钳住拍子,最后击球是时刻,4手指拳握。
------E:可惜,挥拍因为是弯道多,眼又要看球,又要借腰了。多个香炉多个鬼!!!问题又来了。。。

===========================================
 
另外顺带说说几位的视频:
 
拉撕姆森+刘瑞豪
 
A:2个人的起始动作,手法,完全一样!让我感觉如果全套动作做成了,球早已下地!
B:拉撕姆森的从步伐到手法都很详细,尤其是说到要使用腰的力量!
 

惠程俊
 
A,最大特色是拇指顶窄面(绿色),强调后3指发力!
B:让我感觉发力不对阿!打球1年半,我还真的拇指没有顶过窄面(绿色)。

陈伟华
 
太简单了。无法学会。或许----这也是国家机密吧!细节就不用多说了
81是什么概念。制造国手的基地阿!向往之,梦想之,神之。。。实在是领悟不到这国密阿。
 
===================================================
 
3位教练都是羽坛神人,功成名就的人物!作为业余打球的我们无须质疑!
需要做的是,尝试一下他们的成功方法,然后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专一下去。
或者从他们当中选择各个的优点再结合自己打球的舒服来打制属于"自己特色"反手后场高远球。
(例如:熊国宝的拇指顶斜面+肖杰的180度挥拍+李在福的眼睛盯死球并强调手腕击打)
======================================================
 
 
总之:业余打羽毛球的,啥技术都掌握好了,杀球猛没用,吊球贴不强,放网准不厉害,
唯独就是不能反手后场到对手后场,是羽球人生的悲哀啊!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