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航天空间技术神舟国际酒店旅游军事 |
http://s1/mw690/001wr0e4zy7ayebsAUgc0&690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 至此,中国成功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出舱时嘴角满是鲜血 但仔细观察直播画面,你会发现刚出舱的杨利伟脸色尽显苍白,但身体状况看上去还是良好的。其实这时的杨利伟已经被处理过:他是满脸鲜血地打开舱门的,后来脸上的血迹被擦干了,重拍了出舱画面。
为了展现“中国第一航天员”的完美形象,做一些细节上的处理诚然没错,但大家仍然非常好奇,杨利伟满脸的鲜血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对此,杨利伟在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中曝出了个中真相并回忆了太空飞行中的惊险瞬间。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我担心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历次太空飞行证明,返回阶段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阶段。我对此也非常清楚。 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壮美照片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李素妍因此受伤。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应付自如。 让我紧张以致惊慌另有原因:先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 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杨利伟在接受隔离恢复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同时,他在书中公开介绍了他脸部受伤的原因:“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 自述曾遇神秘敲击声 我在太空碰到另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 这个声音也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不知什么时候就响几声。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而仿佛是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无法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是更像拿一个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我心里很紧张,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什么也没发现。而飞船内部也没发现任何问题…… 飞行时,对声音变化是很敏感的。飞船哪个地方稍稍有点什么动静,都会让人心惊肉跳——怎么会有这个动静? 飞船运行一直很正常,可诡异的敲击声却不时出现! 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想弄清楚这个神秘的声音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听着不像。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声音再也没有在我耳边完全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也出现了,我告诉他们:“出了这个声儿也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确实值得国人和自己自豪一生,也是国家航天事业的象征,毕竟“神六”、“神七”、“神九”这些航天员的名字,国人不一定能记住和叫得出来,但杨利伟的名字,相信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了。
http://s1/mw690/001wr0e4zy7aye4FTY420&690
http://s2/mw690/001wr0e4zy7aye4Y3OV81&690
http://s10/mw690/001wr0e4zy7aye67PAt89&690
标签:
大堂副理国际酒店微笑大接待员航天空间技杂谈 |
1、 客房重复预订之后
销售公关部接到一日本团队住宿的预订,在确定了客房类型和安排在10楼同一楼层后,销售公关部开具了“来客委托书”,交给了总台 石小姐。由于石小姐工作疏忽,错输了电脑,而且与此同时,又接到一位台湾石姓客人的来电预订。因为双方都姓石,石先生又是酒店的常客与石小姐相识,石小姐便把10楼1015客房许诺订给了这位台湾客人。
当发现客房被重复预订之后,总台的石小姐受到了严厉的处分。不仅因为工作出现了差错,而且违反了客人预订只提供客房类型、楼层,不得提供具体的房号的店规。这样一来,酒店处于潜在的被动地位。如何回避可能出现的矛盾呢?酒店总经理找来了销售公关部和客房部的两位经理,商量了几种应变方案。
台湾石先生如期来到酒店,当得知因为有日本客人来才使自己不能如愿时,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换间客房是坚决不同意的,也无论总台怎么解释和赔礼,这位台湾客人仍指责酒店背信弃义,崇洋媚外,“东洋人有什么了不起,我先预订,我先住店,这间客房非我莫属。”
销售公关部经理向石先生再三致歉,并道出了事情经过的原委和对总台失职的石小姐的处罚,还转告了酒店总经理的态度,一定要使石先生这样的
处罚,还转告了酒店总经理的态度,一定要使石先生这样的酒店常客最终满意。
这位台湾石先生每次到这座城市,都下榻这家酒店,而且特别偏爱住10楼。据他说,他的石姓与10楼谐音相同,有一种住在自己的家的心理满足;更因为他对10楼的客房的陈设、布置、色调、家具都有特别的亲切感,会唤起他对逝去的岁月中一段美好而温馨往事的回忆。因此对10楼他情有独钟。
销售公关部经理想,石先生既然没有提出换一家酒店住宿,表明对我们酒店仍抱有好感,“住10楼比较困难,因为要涉及另一批客人,会产生新的矛盾,请石先生谅解。”
“看在酒店和石小姐的面子上,同意换楼层。但房型和陈设、布置各方面要与1015客房一样。”石先生作出了让步。
“14楼有一间客房与1015客房完全一样。”销售公关部经理说,“事先已为先生准备好了。”
“14楼,我一向不住14楼的。西方人忌13楼,我不忌,但我忌讳的就是14,什么叫14,不等于是‘石死’吗?让我死,多么不吉利。”石先生脸上多云转阴。
“那么先生住8楼该不会有所禁忌了吧?”销售公关部经理问道。
“您刚才不是说只有14楼有同样的客房吗?”石先生疑惑地问。
“8楼有相同的客房,但其中的布置,家具可能不尽如石先生之意。您来之前我们已经了解石先生酷爱保龄球,现在我陪先生玩上一会儿,在这段时间里,酒店会以最快的速度将您所满意家具换到8楼客房。”销售公关经理说。
“不胜感激,我同意。”石先生惊喜。
销售公关部经理拿出对讲机,通知有关部门:“请传达总经理指令,以最快速度将1402客户的可移动设施全部搬入806客房。”
酒店的这一举措,弥补了工作中失误,赢得了石先生的心。为了换回酒店的信誉,同时也为了使“上帝”真正满意,酒店做出了超值的服务。此事被传为佳话,声名远播。
1、 开房的抉择
2002年圣诞前夕的下午,南京天京大酒店公关销售部施经理正在大堂忙忙碌碌地张罗圣诞节的环境布置,只见一位身穿西装的先生带着一位身穿茄克衫的男子急匆匆地走到他跟前,轻轻地对他说:“施经理,有件事跟您商量一下。我是北京XX公司的总经理,这几天和另一位同事住在贵店,开了一间房。这位先生是我的南京客户,刚才和我一起吃完饭,多喝了点酒,我想给他另开一间房,让他休息一下,晚上住一宿,顺便谈点生意。可总台服务员说我已经开了一间房,不能再开了。而这位客户正好没带身份证,也不让登记。这就麻烦了。施经理,您就帮忙再开一间房吧。您看,这是我的身份证。”他边说边递上身份证,下面还衬着一张没有填写的住房登记表。“施经理,您就行个方便呢。”旁边那位男子也递上名片求情。
此刻,施经理感到很为难:这位北京某大公司的总经理是本酒店的常客,他的要求应该
尽量满足,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失掉一个很有潜力的常客,但如果答应让其客户无身份证入住,又不合饭店住宿的一般规程。他试图找到一个变通办法,便询问那男子:“您有没有证明你身份的其他证件?”男子摇了摇头。“那可不行啊。”施经理显得无可奈何。那位先生有点急了,赶紧说:“这是特殊情况嘛,请允许我用我的身份证来担保他入住吧。”“好,就这么办吧。”施经理略一沉思,下了决心答应下来。两位客人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表示今后有机会一定再住天京大酒店。
施经理领两位客人到总台办完入住登记后,又给楼层服务台挂了个电话,向值台服务员介绍了那位新入住客人的特殊情况,请她特别多加注意。
[评析]
以上施经理对客人特殊要求的特殊处理,既拉住了一个重要客源,又确保了酒店安全无恙。
第一,施经理照顾的客人是一个熟悉了解的信得过的大公司总经理,此事的基础是稳妥可靠的。
第二、公司总经理以自己的身份证担保客户入住的安全,并办理了有效的登记手续,就正式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有据可凭,有案可查。
第三、施经理最后又请楼层服务员对新入住客人特别多加注意,再增加了一条保险措施,可以说是慎之以慎,万无一失。
本案例实际上提出了酒店管理者和服务员如何在维护酒店利益的前提下灵活处理遵守规章制度的问题,值得引起酒店同行的思考。有关的例子是不少的,比如,酒店除了对少数了解熟悉、有信誉的客人,原则上是不予赊账的,但有时对有特殊情况且印象不错的客人,可暂允其赊帐;住店客人进房时钥匙给同房朋友带走且身边未带住房卡,但服务员认得出客人,宜先开房让其进去休息,等等。
1、 “It will do”与“It won’t do”的错位
一天,内地某宾馆一位美国客人到总台登记住宿,顺便用英语询问接待服务员小杨:“贵店的房费是否包括早餐(指欧式计价方式)?”小杨英语才达到C级水平,没有听明白客人的意思便随口回答了个“It will do”,(行得通)。次日早晨,客人去西式餐厅用自助餐,出于细心,又向服务员小贾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不料小贾的英语亦欠佳,只得穷于应付,慌忙中又回答了“It will do”(行得通)
几天以后,美国客人离店前到帐台结帐。服务员把帐单递给客人,客人一看吃一惊,帐单上对他每顿早餐一笔不漏!客人越想越糊涂:明明总台和餐厅服务员两次答“It will do”怎么结果变成了“It won’t do”(行不通)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经再三追问,总台才告诉他:“我们早餐历来不包括在房费内。”客人将初来时两次获得“It will do”答复的原委告诉总台服务员,希望早餐能得到兑现,但遭到拒绝。客人于无奈中只得付了早餐费,然后怒气冲冲
地向饭店投诉。
最后,饭店重申了总台的意见,加上早餐收款已做了电脑帐户,不便更改,仍没有同意退款。美国客人心里不服,怀着一肚怒气离开宾馆。
[评析]
第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涉外旅游饭店的涉外成份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客人进入了我国涉外旅游饭店。更好地掌握外语(主要是英语)这个中外交往的基本交际工具,已成为我国涉外旅游饭店服务员工日益迫切的任务。本案例反应了内地某饭店两位服务员外语水平过不了关,将“It won’t do”答成“It will do”,给客人造成意外的困惑和麻烦,直接影响了饭店的服务质量,实际上在我国整个饭店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值得深入反思。为了能适应我国涉外旅游业这一变化形势,各地饭店要有一种紧迫感,尽快制订既有超前意识而又切实可行的外语培训计划,对各部门特别是前台服务,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务使过关。否则,语言不通,软件不硬,将会极大地拖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后腿。
第二,本案例中总台和饭店对客人申诉和投诉的处理也是不妥当的。诚然,该饭店确实“餐费历来不包括在房费内”的,但是,既然饭店总台、餐厅的服务员已两次答复客人房费包括早餐费为“It will do”,就是代表饭店对客人作了承诺。在这以错为对,满足客人的要求,这才是弥补服务员工“It will do”与“It won’t do”错位的正确做法,何况为了这区区几顿早餐费,带来饭店信誉的损害和回头客的流失,也是完全得不偿失的。
1、 一张机票
一位客人匆匆从电梯出来,拐到礼宾部,“哈罗,帮我订一张后天去北京的机票。”
接待员应声招呼,立即作了记录并储进电脑。言谈中,客人与接待员有点熟。
客人交待完毕欲走,忽又转身,似真似假地笑着说:“我要东航,东方航空公司的票。”边说边用食指向天划一下。
接待员用手势做了个“O”型:“OK”。
客人匆匆走出酒店。
下午,酒店的旋转门闪进了早上的那位客人,大步走向礼宾部,满面春风:“嗨,搞定啦!”
客人笑着接过机票,低头一看,傻了眼,一脸不悦的神情。
[特定]机票——西南航空公司
“有没有搞错啊,跟你说要东航机票,你还是给我拉郎配。”说罢,摇头。
接待员:“对不起,东方航空公司的机票已订完。我还以为你是随便说说的,并不一定……”
客人打断接待员的话:“我是随便说说还是你随便订订啊?”
接待员忙不迭:“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们……”
“算啦,算啦”客人晃着头,按着手。
这时,大堂副理闻声赶来。
画面无声:大堂副理、接待员、客人在说话。客人抱怨,副理倾听并安慰,接待员委屈兼带理亏。
[旁白]客人要求理应满足,在满足不了的情况下,事先要向客人解释,并征得客人的同意。
[镜头]客人已走,大堂副理不停地拨打电话,每放一次电话,脸上都显出无奈与焦急。
“什么,还有东航余票,好,谢谢,谢谢,我马上来取,好,再见。”
[镜头]客人房间,门铃叮当一声,客人起身开门,进来的是大堂副理。
大堂副理脸上流着汗,手里拿着机票。
“张先生,这是您订的机票,因为我们服务不够周到,忽视了您指定的东航班机,真是对不起。现在我们通过其他途径搞到了东航机票,请您核收,最后再一次道歉。”
客人与大堂副理握手,副理右手握着对方,左手拍打着对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