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量子之修,就是量子世界之修,为了好称呼,简约之。
科学认为,在经典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量子世界,这两个世界在逻辑上不一致,甚至相悖。一般理解,人类只处在经典世界之中;果真如此吗?还是,人类处在经典世界的同时,也处在量子世界里,仅是量子世界隐藏在我们身后,不容易被发现?
在这里,我认为是后者。人类处在两个世界之中。因此,我们有必要拾遗;捡起那被我们遗漏了的量子世界。
这是本文想努力的方向。
背景
量子之修的源头是浑圆桩,是我将其演进,另称呼为量子之修的。其目的,主要是强调量子世界逻辑是浑圆桩的理论依据。
浑圆桩,这是个古老的桩法,出于何时,已难考证,但我认为,老子身上就有;甚至可溯至造“道”字那个上古时期,也许就有了。至少从“道”字上可见其痕迹。
不过,当今社会,浑圆桩还是存在着的,人们也常可从网络上,电视上,看到其踪影;一些中华武术家在修它,一些养生者在修它。
也就是说,浑圆桩绵延几千年,一直存续着,若隐若现,神神秘秘。这让我想到瑜珈,瑜珈可是家喻户晓
标签:
杂谈 |
读爱因斯坦“探索的动机”一文后感
这是一篇为了纪念麦克斯普朗克六十岁生日,爱因斯坦在柏林物理学会上的讲话。在《爱因斯坦自述》一书中,还收有另一篇与普朗克有关的文章;它是:悼念麦克斯普朗克。因此可见,爱因斯坦对普朗克是非常看重的。
我们都知道量子力学,尽管我们中间只有极少数人懂得量子力学,但这个名词却是家喻户晓的。由此,我们还知道那些在这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他们有尼尔斯玻尔、沃纳海森堡、薛字谔、沃尔夫冈 泡利、马克斯 玻恩、恩利克 费米、保罗狄拉克等等。这些人在量子力学上的名气似乎都比普朗克还大,似乎量子力学是由他们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这样以为是有其道理的,因为,作为量子力学理论的提出,其概念、理念的成熟,确实是由上述这些物理学家所完成的。
但不可忘记的一点是,量子概念是普朗克首先提出来的,没有量子概念就没有后来的量子力学。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