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明清

性爱

风气

杂谈

分类: 当下阅读

吴存存女士这本书,是人文社2000年所出“旸谷文丛”之一。其它的几本是陈桐生的《史记与诗经》,黄仕忠的《婚变、道德与文学》,张兴武的《五代作家的人格与诗格》,陈维昭的《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作者都是当时比较优秀的中青年学者。都不曾读过,但也不可惜。读过吴存存这一本,就够了。

吴存存应该是治明清史的硕士和博士,任教于天津南开。选这样的题目,需要一些勇气,更需要坚实的学术功底。这两样,吴存存都具备。难得的是,她的文字表述也好,让人读之,不觉得是在读专著,而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历史书。文字表述其实反映的是思想的清晰度,知道怎么能将意思表达得最好。这只要与我同时在读的另一本书《人类文明的功过》比较,则高下立判。

每期的《文学自由谈》到手,首篇必是李国文先生的特约稿,说历史人物(大都与文学有关的人物),透彻到位,还不时抨击讥刺一下当代文人,读起来过瘾。但论文字以及文字表现的逻辑性,紧随李先生之后的河南作家陈冲还要更胜一筹。

这里不是写书评。关于吴存存女士这本书,只写一点零星的札记。

此书除“绪论”外,设五章,分别说“明清时期正统性爱观与节烈风气”“晚明的纵欲主义思潮”“明清社会男性同性恋风气”“女子缠足的流行与金莲崇拜”“明清社会的异装癖风气”。最精彩的是晚明那一章。关于纵欲风气的思想源流讲得尤好。王阳明嫡传弟子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在对宋明理学的反叛上比王阳明走得更远。泰州学派的何心隐就如此肯定“人欲”的合理性:“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乘乎其欲也,而命则为之御焉。” 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好(皆念四声)美食、好美色、好美声、好安逸嘛,四川话说的“安嘚儿逸得扳!”。这与现在成都人的生活理念如此契合。如果何心隐先生活在当下,恐怕成都人要将他供起来。他说的话,比起那个余含泪大师说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精彩得多。

吴女士说,何心隐“反对‘绝欲’而主张‘育欲’,并要求‘与百姓同欲’。何心隐的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所以当他被统治者杀害时,大量的并不相识的人们都对他表示同情或为他鸣不平。”(P64)

比何心隐更深刻影响更大的是晚明李贽。李贽是以理学掘墓人的姿态出现的。他的“童心说”认为“童心”乃人之真义,是人最纯粹最自然最自由的“本心”。用这样的本心看世界,李贽的批判是 ——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

                                             ——《李氏焚书》卷三《童心说》

此真绝论也。我们说了那么多,不如李贽这一席。原来我们从来不曾说过“自出之言”,天天讲的“皆闻见道理之言”,那些东西,虽然一套一套的,可“与我何与”,和我有什么相干呢。大家一齐“假言”,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讲到最后,无所不假,无所不喜,满场是假了。

正是:假作真来真亦假。那么,再去哪里寻找那个“真”呢?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