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文化

藝術

昆曲

斷橋

白蛇傳

梅蘭芳

舞台藝術

俞振飛

昆曲 斷  橋

白娘娘:梅蘭芳

青  兒:梅葆玖

許  仙:俞振飛

白娘娘:(白)哎呀,好苦哇!(唱「山坡羊」)頓然間,哎呀!鴛鴦折頸。(呼疼)啊喲!

青  兒:(白)看仔細!

白娘娘、青  兒:(同唱)唉,奴薄命孤鸞照命。好教我淚珠暗滾。哎呀!怎知他一旦多薄倖。

白娘娘:(白)哎呀!

青  兒:(白)娘娘吃了苦了。

白娘娘:(白)青兒啊。

青  兒:(白)娘娘。

白娘娘:(白)可恨法海竟不放俺官人下山。與他爭鬥,奈他法力無邊,險被擒拿。幸借水遁而

        逃,來到臨安;不然險遭一命。(哭)

青  兒:(白)娘娘,仔細想來都是許仙那廝薄倖。倘此番見面,斷斷不可饒恕他。

白娘娘:(白)便是。

青  兒:(白)如今我們往哪裡安身才好?

白娘娘:(白)許郎的姊丈,在此錢塘居住;我和你投奔到彼,再作道理。

青  兒:(白)倘若不肯相留如何是好?

白娘娘:(白)不妨。且到彼再處。

青  兒:(白)如此,娘娘請。

白娘娘:(白)啊喲,啊喲!

青  兒:(白)娘娘,為什麼啦?

白娘娘:(白)我腹中疼痛,寸步難行,怎生挨得到彼呀!

青  兒:(白)哎呀呀!想是要分娩了。喏喏喏,前面已是斷橋亭;待我扶著娘娘,去至亭中稍坐

        片時再行便了。

白娘娘:(白)使得。唉,許郎啊,我和你恩情非淺,不想你這般薄倖,哎呀,好凄慘人也。

青  兒:(白)可憐!

白娘娘:(白)(接唱)唉,忒硬心。哎喲……

青  兒:(白)娘娘。

青  兒:(白)娘娘看仔細。

白娘娘:(接唱)怎不教人雨淚淋。無端拋閃,拋閃無投奔。青兒呀!

青  兒:(白)娘娘。

白娘娘:(想)我細想前情。好教人氣滿襟。凄情,不覺的鸞鳳分;傷情,怎教再和鳴。

許  仙:(接唱前腔)一程程錢塘將近,驀過了千山萬嶺;錦層層過眼煙雲,虛飄飄魂斷藍橋境。

        (白)悔不該去往金山燒香,連累我家娘子受盡苦楚,這都是我的不是啊!想我與娘子恩

        情非淺,平日待我十分體貼,故此我下得山來,尋找娘子的下落。(忽然想起)啊呀慢

        來,想金山之事,那青兒必然懷恨於我,倘若見面,定不與我干休,這這……倒叫我猶豫

        不定,進退兩難。哦,有了,我不免去到姐丈家中暫且安身再做計較。(接唱)且在錢塘

        安身。愁煞人進退無門。尋思教我兩下分如迸;只怕怨雨愁雲恨未平,追省,感垂憐相救

        恩;傷心,痛往事暗傷情。

白娘娘、青  兒:(白)許仙!

許  仙:(白)啊!

白娘娘、青  兒:(白)往哪裡走!

許  仙:(白)哎呀,嚇死我也,嚇……嚇死我也!你看,那邊青兒,同著娘子,怒氣沖沖,追趕

        前來,哎呀!我此番性命休矣!(接唱「五供養」)我雙眼定睛……

白娘娘、青  兒:(白)許仙!

許  仙:(接唱)呀!忽聽他言,相叫聲聲;遙觀青兒娘子到,心內戰兢兢。哎呀,蒼天憐憫!竟

        無處將身遮隱,怎香天相救這災星,罷!我暫時拚命向前行。

白娘娘、青  兒:(白)許仙!往哪裡走!

許  仙:(白)哎喲,哎喲!

白娘娘、青  兒:(白)許仙,往哪裡走。

白娘娘、青  兒:(同唱「玉交枝」)輕分鸞鏡,那知他豺狼心性。思量到此教人恨。全不想鳳枕

        鴛衾。

青  兒:(白)娘娘,你看許仙見了我們,反自逃奔。哎呀,咦!思之可恨!

白娘娘:(白)不必多言,我和你急急趕上前去。

青  兒:(白)娘娘請。

白娘娘:(接唱)誰知今朝絕恩情!教人不覺添悲哽!哎喲!

青  兒:(白)看仔細。

白娘娘:(接唱)哎呀,那怕他插翅飛騰!我這裡急忙追奔。(白)許仙!往哪裡走!

許  仙:(白)哎呀,啊,哎呀!

許  仙:(唱「川撥棹」)我行步緊。願葵賜救星。止不住珠淚盈盈,止不住珠淚盈盈。

許  仙:(白)哎呀,且住!看她們緊緊追來,教我向何處躲避呀!也罷!我不免上前相見,這生

        死付之天命也。(接唱)我向……

白娘娘:(白)許仙!

許  仙:(白)哎喲!

許  仙:(接唱)向前行心內戰兢。

白娘娘、青  兒:(唱)笑伊行何處行,笑伊行何處行!

許  仙:(白)哎呀,娘子,娘子!

白娘娘:(白)你好薄情也……

許  仙:(白)啊,娘子,為休這般狼狽來到這裡介?

白娘娘:(白)你聽信讒言,把夫婦恩情一旦相拋,累我們受此苦楚。喂呀,還要問它怎麼?

青  兒:(白)還要問他怎麼?

許  仙:(白)是,是。——娘子請息怒,聽卑人一言相告。

青  兒:(白)你且講來!

許  仙:(白)是。我那日上山,本欲就歸。

青  兒:(白)為何不歸?

許  仙:(白)咦!都被那法海將言煽惑,連累娘子受此苦楚,實非卑人之過呀。

青  兒:(白)許仙,你且收了這假慈悲。走來!

許  仙:(白)青姐有何話講?

青  兒:(白)我來問妳;娘娘是何等的待你?

許  仙:(白)娘子,是好的。

青  兒:(白)卻又來,不念夫妻恩情,虧你下得這般毒手,於心何忍!

許  仙:(白)哎呀,冤哉呀!

青  兒:(白)於心何忍!(打許仙)

許  仙:(白)娘子,饒恕卑人吧。

青  兒:(白)娘娘,不要睬他!

許  仙:(白)饒恕卑人吧。

青  兒:(白)不要睬他。

許  仙:(白)哦……哦……

白娘娘:(白)咳,冤家!(唱「金絡索」)曾同鸞鳳衾……指望交鴛頸,不記得當時曾結三生

        證!如今負此情,反背前盟。

許  仙:(白)卑人豈敢。

白娘娘:(接唱)你聽信讒言屢屢起狼心!哎呀,害得我幾喪殘生,進退無門,怎不教人恨?

許  仙:(接唱)娘行須三省,乞望生憐憫。感你恩情,我指望諸歡慶。娘行鑒慈心,幾做鸞鳳

        分。哎呀,娘子啊,望海涵命。——(白)青姐。(接唱)煩你勸解,全仗賴卿卿。——

        伏望娘行暫息雷霆。喏,容賠罪生歡慶。(白)娘子,饒恕卑人罷!

青  兒:(白)娘娘,不要睬他!

許  仙:(白)哦……哦……

白娘娘:(白)我且問你,下次可敢了。

許  仙:(白)下次再……再也不敢了。

白娘娘:(白)如此起來。

許  仙:(白)啊?

青  兒:(白)起來!

許  仙:(白)是,是。多謝娘子。

白娘娘:(白)如今我們往哪裡安身才好?

許  仙:(白)不妨,且到我姐丈家中暫且住下,再作道理。

白娘娘:(白)但此去切不可提起金山之事;倘若洩漏,決不與你干休!

許  仙:(白)是,是,卑人怎敢。娘子請!

白娘娘:(白)啊喲!啊喲!

許  仙:(白)娘子,為什麼啦?

青  兒:(白)他還不曉得!

白娘娘:(白)我腹中疼痛,寸步難行,哎呀,怎生挨得到彼呀!(哭)

許  仙:(白)噢,想是要分娩了。啊娘子,我同青姐扶至前面,雇乘小轎而行便了。

白娘娘:(白)咳,許郎啊。

許  仙:(白)娘子。

白娘娘:(唱「尾聲」)此行休得洩真情。

青  兒:(接唱)兩下裡又生歡慶。

白娘娘:(白)啊,青兒。

許  仙:(白)青姐。

青  兒:(不理)……

白娘娘:(白)青兒。

青  兒:(白)娘娘。

白娘娘:(白)想此事非關許郎之過呀。

許  仙:(白)是呀,實非卑人之過。

白娘娘:(白)都是法海不好。

許  仙:(白)都是法海不好哇!

白娘娘:(白)諒他下次再不敢了。

許  仙:(白)下次再也不敢了。

白娘娘:(白)饒恕他罷!

許  仙:(白)饒恕我罷!

白娘娘:(白)饒恕他罷!

許  仙:(白)饒恕我罷!

青  兒:(白)只怕未必。

白娘娘:(白)咳,我也不怨別的喲!

許  仙:(白)哎呀,娘子呀,敢是卑人麼?

白娘娘:(白)哎呀,喏!(接唱)只恨我命犯我也迍逗,哎呀,遇惡僧。(白)哎呀,……

許  仙:(白)娘子,看仔細。

白娘娘:(白)青兒!

青  兒:(無可奈何)咳!(三人同下)

             摘自中國電影發行公司、北京電影制片廠出品的「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上集)







标签:

文化

艺术

豫剧

叶含嫣

洛阳桥

陈素贞

陈素贞与叶含嫣

江华 李战

——摘自《戏剧报》1957年第4期

    豫剧名演员陈素贞,二十七年前主邓演员生活,从最初的日子起,她就深深地爱上了豫剧艺术。几年后,在开封相国寺豫声剧院登台演唱时,就轰动了汴梁。如果说,把当时陈素贞的艺术生活比拟作初开的花朵,那么二十年后的今天,再来看她的表演,可能说她已经达到了开花结果的成熟阶段了。

从豫剧的流派上看,陈素贞的唱腔上是东路调即祥符调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特别是在旦行里,她至今仍居祥符调的权威地位。就表演艺术上看,陈素贞也有很多创造。她的表演,情感真实,动作精炼。优美,并且舞台作风严肃。

    “宇宙锋”、“拾玉镯”等戏,是豫剧原有的剧目,但久已不演,她从京剧等兄弟剧种吸取长处再经过不断探索,结合豫剧的特点,演出的这些戏。在这些戏中她给予了自己所扮演的人物以新生命,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进一步予以充实和发展。如“装疯”中水袖的挥舞,“拾玉镯”中面部细脚的表情等,突出地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而在“叶含嫣”(原名“洛阳桥”,是豫剧的传统节目之一)一剧的表演中,陈素贞更达到了艺术的很高的成就。

   陈素贞表演的人,都会感觉到,她善于掌握戏曲表演的传统技法。她的水袖干净、利落、潇洒,腕力与指力都强而有节。她的眼神使用,有独到之处,能够很动人地表现出角色内心深处的感情。例如在“叶含嫣”的“相思”一场中,当她思念剧中恋人花云而患病时,眼神暗然无光,但当她在幻觉中发现花云的影子在面前出现时,眼睛顿时放出明亮耀人的光采。而且她掌握了技巧,并不像有些人那样脱离人物性格地乱用,甚至卖弄,而是服从于表现人物需要的。

    “叶含嫣”中最动人的是“梳妆”一场。戏一开始,在鼓乐为主的音乐声中,叶含嫣在镜前擦粉整容,不时向门外探望,焦急地期待着花云的到来。舞台上好像在黎明之前,表面上很宁静,但一阵喜乐声起,人物顿时陷入惊喜、兴奋、仓惶、欢乐以至于不知所措的境地。她戴花,由于仓惶,竟刺痛了头皮,赌气将花扔在桌上,但突然意识到花仍须戴,立即捡起花来又戴。她此时甚至埋怨花轿来的太了,而自己还没有打扮好。当她怀里不安的心情出房探望花轿有没有到后,她才稍松了一口气,急忙回来。对镜继续理妆。这时她发现衣裳未换,忙去更换衣裙,挑了一件又一件,顾不得折叠,顺手仍在一旁,好容易挑中了一条裙子匆忙地系上,一看穿反了,换过来,再穿上去。连衣袖就穿空了两次……终于穿戴整齐了。但,她还不放心,把镜子急忙调换到另一个角度,她在镜前照前照后,左顾右盼,连自己也为镜中显出的美丽形像所陶醉,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当看此情些景,她内心中激荡着所所自持的千头万绪,已非语言和一般的动作能表达,因此,舞蹈动作也就越益成为必要了。她运用传统戏曲中特有的舞步,特别是具有民族风格的扇舞,结合着辫子的摆弄,把人物心理和舞台气氛都渲染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人物好像变幻成美丽的蝴蝶,满台飞舞;又好像变成成千万朵鲜花,五彩缤纷,使观众目不睱接。节奏明朗、流畅,表演细节真实、生动、动作高度概括和准确、优美、情绪饱满、充沛,这一切构成了强大的艺术力量,叶含嫣这一人物美丽、纯真、初尝爱情而激动的少女形像,深印在人们心上。我们认为如此精湛的表演艺术应列入祖国传统表演艺术的总宝库中,应该教之后人,传之后代,使它继续发扬和提高。

    为了探索一下陈素贞在角色创造上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拜访了她几次,虽然感到时间不充分,但也涉及了不少表演艺术上的问题,值得重视。

    在“梳妆”这场戏中,她这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她付出了巨大劳动的结果。这里有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过程。看过这出戏过去演出的人,也许会记得,这出戏一开始就是管乐伴奏,没有戴花扎头,出门碰头,以及扇舞等动作与舞蹈,衣裳也是丫环给穿的。还有洗脸等表现力不强,不优美的动作。可想而知,今天的演出有很大的改进。陈素贞二十多年来,从其他剧种杰出演员那里,学习与吸取了水袖的技巧,从“辛安驿”与“打樱桃”等剧中吸取了碰头等细节表演,从不断的舞台实践中,由即兴动作创造了花针扎头等细致技法,以及系裙、穿衣等优美的舞蹈身段。通过扬弃,吸取和创造 ,把这些宝贵的东西毫无痕迹地揉合在一起,变为自己的有生命的东西。以水袖及扇舞为便,多少寒暑中她坚持了基本动作练习。在早晨,或是傍晚,在庭院或是排演场上,一颌旧“披”和她结了下解缘,为了水袖动作练习,她把臂膀、手腕、指节累得又酸又痛,而在茶余饭后,廊下桌前,甚至 在病休休养中也舍不得矩形一对扇子在手中舞弄,另人以扇取凉,而她却以扇取热。按照陈素贞自己的话来说:“我没有专门练过这门功夫,在日常生活中练这门功夫,成了为我的习惯与乐趣。”

    经过勤学苦练,准确的程式化的舞蹈动作,成为下意识的活动,可以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在戏曲艺术表演上有其特定的重要意义。但在人物表演上是否能够达到高度的成就,除了必备的动作外,仍决定于对角色的理解。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全面和系统地阐明这个问题,还果进一步研究,现在只提出两个具体问题来谈一下。

    仍以“梳妆”一场为例。如所周知,这场戏中没有一句台词和唱腔,在约半小时的时间内,完全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

    第一、演员是怎样进入角色的呢?具体地说,陈素贞是怎么捕捉叶含嫣这一人物的思想感情,把自己转化到剧中规定情境中的叶含嫣呢?在和陈素贞的谈话中,我们进一步理解到,对一个演员说来,最宝贵的是对于角色难以抑制的爱与憎的感情。开始,陈素贞在她众多泊演出节目中,“叶含嫣”并未引起她的重视,只不过是当作一般节目来演出的。但当她发现观众喜欢叶含嫣这个人物时,她才产生了对于这个人物进一步创造的欲望。渐渐地,她爱上了这个人物。她努力要表现这个人物在爱情上的近于幼稚的纯洁,近于冒失的大胆,少女所特有的机智,……这种创作情感充满着她的内心。在体验人物内心感情方面,我们向她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饰演花云的演员,如赵义庭、赵玉麟、常香玲等同志,她并不存在花云与叶含嫣的关系,那么在舞台上,她是怎么唤起对他们深厚强烈的爱情的呢?这绝不可能只凭形体技术能解决的。谈到这里,陈素贞告诉我们说,这是她在这出戏的表演上的一个秘密,也是她生活中的一个秘密。在爱情上她咀嚼过欢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她十八岁时,像剧中人叶含嫣一样,有爱情上有过热烈的追求和期待,火一般的感情,她至今记忆犹新。这精成了她在“叶含嫣”的表演上一份“资本”。当然,这里也有她对别人的观察和研究。她每次饰演叶含嫣时,就自然地唤起了那经历过的情感,因此,不管是谁饰演花云,在她底活动的却不是他们,而是那个活在她心底的人物形像!不,也不完全是,是那个人与花云的混合体。是她在心灵中通过想像所概括所塑造的那个具体、清晰而鲜明的剧上人花云的形像。她人心底的形像吸取了情感和力量,把它们准确灌注在花云身上,这样,花云的形像越发具体化,在她看来越发完美无缺,于是产生了激荡阒她的爱情的力量……于是在舞台上每一次表演时,她心里充实,就情不自禁地沿着重复过千百次的情感和动作的线,而动作,而舞蹈。

    由此可见,陈素贞的表演所以绚丽和动人,重要的基础是生活,是得于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并且她把体验到的情感不断加工,提升为艺术。

    我们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在“梳妆”一场中,是用什么方法,在瞬息间激起内心活动的呢?比如说,是怎么唤起那时的惊喜,仓惶和兴奋的感情的?她说:这场戏是没有有一句话的,其实,叶含嫣心里的话比在其他有话的戏里还多,假如她心里没有的话,她的内心一定空虚,人们便会立即看出她的行为和动作都是虚假的。

我们好奇地继续问她:此时心里说什么话呢?她说,话很多,随着人物的发展,心里要说的话也在不断变化 和不断出现。但刺激与唤醒演员心里创造活动最有力量的话,越简短,越具体,也有越有效。演员要善于选择最能刺激心理创造的话。当然这句话不能脱离体验的基础。在“梳妆”里,开始,她一面对镜整容,一面焦急地等着花轿,当喜乐一声吹奏,她内里一紧,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他来啦!”这句话观众是听不见的,当然观众也不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是这句话对于她的内心运动,却是一种极大的力量,一下子打在她的内上,顿时,少女的心便激荡起来,花云的形像,花轿的移动,执事吹鼓手们的熙熙攘攘地热闹情景,都历历在目 。她不担看到了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反过来激动着她的心情,惊喜、仓惶、兴奋的感情,也一下子涌上心头,刀子不能抑止地自然地动作起来,并且这一句,始终贯穿地她一连串的表演动作中,它帮助她创造了真实的感觉,如此不间断地反复和相互影响,节奏孔随着越变越快,越剧烈。

    陈素贞又补充说:她心里的说的当然不止这一句话。如在仓惶中,花针刺痛头,她生气地将花扔在地上,心里说:“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跟捣乱!”她摸着痛处,马上又想到“他快来啦!”立刻捡起花来重新插在头上。又如,她打扮整齐后,对镜自顾,觉得自己很美,心里说:“你来啦,看我有多么美呀!”于是她高兴起来,从而自然地进入扇舞的动作。

     应该指出,“叶含嫣”这个剧本在人物的描写以及情节的开展上,是有缺点的。如果剧本能够提供更发的条件,我们相信陈素贞的表演会有更大的成就。

    如前所述,虽然仅是一些片断,但也可以看出一个杰出的演员在角色创造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劳动!

                                                     一九五六年于兰州

 



标签:

文化

艺术

京剧

白蛇传

李炳淑

陆柏平

方小亚

    《白蛇传》为我们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故事见明代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明清传奇及近代的戏曲、曲艺均有些剧目、曲目。

    《游湖》一折说的是:美丽的蛇仙白素贞与小青喜欢人间春色,幻化成美女至西湖游赏。许仙扫墓归来,与白素贞相遇,白素贞被其吸引,产生爱慕之意。于是小青作法,顿时大雨倾盆。许仙见白素贞姐妹柳荫下避雨,心中不忍,借伞又亲送姐妹到钱塘。小青又从中撮合,白素贞与许仙结为新人。

    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傅超武,主演:李炳淑饰白素贞、陆柏平饰许仙、方小亚饰小青。

另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gtc9.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e7oh.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cfi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auf.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j0p.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odj.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wfz.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8tq.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7sz.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71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i8q.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938.html 

标签:

文化

艺术

豫剧

朝阳沟

国庆六十周年

魏云

王善朴

高洁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豫剧《朝阳沟》由著名戏剧家杨兰春创作于1958年,当年采用边创作、边排演的方式,临上台才写定最后的唱词,前后仅用了7天时间就搬上舞台。然而,这并不影响它的质量。该剧从诞生至今50年间,已演出3000余场,广受欢迎。成为现代豫剧的经典剧目,是豫剧现代戏成熟的标志,在中国现代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主要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城市女知青银环与农村同学拴保相爱,他们立志扎根农村,用知识支援农村建设。银环不顾母亲的反对,来到拴保家乡朝阳沟,受到拴保一家和乡亲们的真挚欢迎。虽然有母亲前来哭闹,她毅然在老支书的帮助下留了下来参加农业劳动。然而,当初期的热情在艰苦的劳动中渐渐消散,加上农村生活的单调、对体力劳动的轻视、自己的不适应、拴保的不理解,银环产生了动摇。在老支书和拴保一家和朝阳沟乡亲的帮助下,银环重新坚定了献身农业的决心。在她的影响下,母亲也决定从城里搬到农村来,安家落户参加生产。
    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为戏曲艺术片,导演:曾末之,主演: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栓保、高洁饰栓保娘、马琳饰二婶、杨华瑞饰银环妈

标签:

文化

艺术

川剧

乔太守

乱点鸳鸯谱

晓舫

罗玉中

刘成基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根据明冯梦龙《今古奇观》中同名小说改编。评剧等均有演出,2006年还被搬上了芬兰舞台。川剧《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创作于1960年,编剧:吴伯祺、周静。

  故事说的是:大宋景祐年间。秀才孙润在庙会中不慎将词稿失落,被少女刘慧娘拾得,二人因此相识,互相爱慕。与此同时,秀才裴政也和徐文姑一见钟情。两对情人为了表示情意,互赠信物,不想因庙会中人多杂乱,又各有父母伴随,竞在慌乱中将信物递错,孙润的白扇递给了徐文姑,徐文姑的罗帕被孙润接去;刘慧娘的罗帕给了裴政,裴政的白扇到了刘慧娘手中。因此,孙润竟以为自己所爱之人叫徐文姑,徐文姑也以为自己所爱之人叫孙润,刘慧娘则以为自己所爱的是裴政,裴政也以为自己爱的是刘慧娘。正好在此之前,由于父母包办,孙润与徐文姑,裴政与刘慧娘都已订了婚约,互相正在催娶、催嫁中。当他们听到了所订之人,均以为就是自己的意中人,不禁暗喜。孙润有姐名珠姨,早已与刘慧娘之兄刘璞订下婚约。刘家因为刘璞久病不愈,决定要将珠姨接过门来拜堂冲喜,事先言明原轿去,原轿回,不在刘家停留。迎亲之日,珠姨因不满父母包办,又怕刘璞一病不起,故装病不肯上轿。在无可奈何之时,因孙润长得与姐姐相像,便决定由孙润男扮女装,代姐出嫁。拜堂之时,刘家又因刘璞病重不能起床,只得由刘慧娘以女扮男,代兄行礼。礼毕,刘家忽变前言,坚留孙润入宿洞房,并要刘慧娘前往陪伴。在洞房中,彼此发现了对方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于是,假夫妻成了真夫妻。事情被泄露了出来。由此,引起了一连串的争吵:刘家骂孙家“卖假货”;裴家骂刘家“纵女行奸”;徐家则闹着要和孙家退婚……事情越吵越大,不得解决,只好互相扭到公堂打官司,请乔太守断案。由于案情牵扯太广,本身又错综复杂,把乔太守弄得昏头涨脑,想按父母包办之婚姻原配原断,又受到追求婚姻自主之青年人的反对;想按青年人的意愿来断,又受到维护封建礼教父母们的反对。在左右为难之中,他干脆来了一个乱点,结果正好将刘慧娘配给孙润、徐文姑配给裴政。正是“今朝乱点鸳鸯谱,千年万载传佳话”。

  1962年峨嵋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张波,主演:晓舫饰刘慧娘、罗玉中饰孙润、刘成基饰乔太守、静环饰乳娘、戴雪如饰谈氏、司徒慧聪饰刘秉义

标签:

文化

艺术

傩戏

孟姜女

鲍美玉

程冰

    《孟姜女》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几乎所有剧种都演过《孟姜女》,其中黄梅戏《孟姜女》于1986年演拍摄为彩色戏曲艺术片。

    故事说的是:先秦,万杞良被抓去修筑长城。孟姜女三年等夫不见回,千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看到的却是万杞良的一堆白骨。孟姜女在长城边哭诉,竟然哭倒了长城无数。

    主演:鲍美玉、程冰

 

    傩戏,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约在元明时由古代傩仪发展而成。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感谢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栏目录制了如此珍贵的傩戏片断,虽然短短数分钟,但足以弥珍。

另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c1uk.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8iw.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azn.html

标签:

文化

艺术

舞剧

沂蒙颂

红云岗

红嫂

程伯佳

张肃

八一

庆祝“八一”建军节

    根据战争时期发生在沂蒙山区真实故事改编,1973年中国舞剧团创作并演出。此后,在全国掀出移植改编的热潮,有的剧种更名为《红嫂》,京剧据此改编的《红云岗》曾被拍摄为彩色戏曲艺术片。

    该剧讲述了:1947年,山东沂蒙山区。英嫂发现受伤而昏迷垂危的解放军排长方铁军,她毅然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方铁军,并冒死与搜捕的敌人展开周旋,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颂歌。

    197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歌舞团创作演出。主演:程伯佳饰英嫂、张肃饰方铁军、韩大明饰鲁英、曹志光饰赖金福、李建青饰皮德贵 

(2009-03-07 21:58)
标签:

文化

艺术

昆曲

义妖记

雷峰塔

断桥

梅葆玖

蔡正仁

 

    《白蛇传》是我国流行的民间传说在舞台上最盛演的一出,《断桥》选自《雷峰塔》传奇,又名《义妖记》。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该剧被收录于《梅兰芳舞台艺术生活》影片中,由李炳淑、张火丁主演《白蛇传》分别被拍为舞台艺术片,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扬剧舞台艺术片《上金山》。

    《断桥》说的是:白素贞金山战败逃至杭州西湖时腹痛难行,幸青儿追寻而至,两人在断桥亭暂歇。此时法海因白、许情缘未了,将许仙送至断桥与白素贞相会。青儿恨许仙负情,欲杀之。白素贞爱夫心切,力为其解说,又亲责许仙薄幸,许仙再三赔罪,夫妇重修于好。

    主演:梅葆玖饰白素贞、蔡正仁饰许仙。

另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auf.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j0p.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odj.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wfz.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8tq.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7sz.html

标签:

文化

艺术

舞剧

宝莲灯

劈山救母

二堂舍子

赵青

傅兆先

    《宝莲灯》又名《劈山救母》,是一出美丽的神话故事,各剧种均有演出,较常演其中《二堂舍子》一析。民族舞剧《宝莲灯》由中央实验歌剧院舞剧团于1957年首演,剧中充分的利用了舞蹈各种手段并汲取了戏曲元素,如长袖舞、水袖舞、剑舞、拂尘舞等。演出以来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对民族舞蹈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示范作作。

    该剧说的是:华山仙女三圣母向往人间幸福生活。青年书生刘彦昌路过圣母庙,与三对母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以“仙凡通婚”触犯天规,捉拿三圣母。三圣母以“宝莲灯”的神力,击败了二郎神。但是二郎神并不甘心,唆使吠天犬盗走了宝莲灯,而趁机捉走了三圣母,把她压在华山底下,永世不得翻身。三圣母产下一子名为“沉香”,被霹雳大仙所救,并教他习武。沉香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武艺,力大无比。用剑劈开华山救出了自己的母亲,一家人终于得以团圆。

    1959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叶朋,舞蹈编导:李仲林、黄伯寿,主演:赵青饰三圣母、傅兆先饰刘彦昌、陈立富饰沉香、孙元路饰二郎神。

另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8lc.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alhd.html

标签:

文化

艺术

评剧

花为媒

成兆才

新凤霞

李忆兰

赵丽蓉

 

恭 贺 新 禧

    《花为媒》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于1919年前后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根据《聊斋志异》中“寄生”改编的一部喜剧作品。为成为成兆才的代表作,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代表作,也是评剧的代表作之一。

    《花为媒》也评剧传统骨子老戏之一,此剧和《王少安赶船》一起演出时有五个多小时,被观众统称《大花为媒》。原剧中王俊卿既爱表姐李月娥,又到花园偷偷相看张五可,最后以一夫二妻大团圆结束。陈怀平、吕子英重新整理《花为媒》,保留了原本的精华部分,增添了一个人物贾俊英,被强拉去代替相亲,最后两对佳偶如愿以偿。这一关键的改变救活了这出优秀的传统戏,也成为戏曲改革与推陈出新的范例。评剧老艺人张润时为李月娥在“洞房”一场写了一段头尾衔接俏皮活波的唱段,令该剧大为增色。新凤霞饰演的张五可,在唱腔和表演方面有革新的发展;赵丽蓉饰演的阮妈,一扫旧传统戏彩旦的“丑”态,俏丽脱俗,塑造了一个风趣的人物形象。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与香港繁华影业公司将该剧摄制为戏曲艺术片,作家吴祖光对唱词做了重新加工,提高了剧本文学性,一经放映,影响远及海外。

    该剧说的是:王俊卿与表姐李月娥偷偷相受。在父亲王少安的寿宴上,俊卿与月娥互赠信物,被李父发现将月娥强拉回家。月娥去后,俊卿思念表姐竟然一病不起。俊卿母爱子心切,欲托媒人阮妈去李家说亲,娶媳“冲喜”。月娥母非常赞成婚事,月娥父却坚决反对,俊卿母只得又托阮妈另说别家之女。张家有女名五可,才貌双全,阮妈前往说亲,五可早闻俊卿之名一说即妥,俊卿却“心不灵、手不巧、身段不苗条”为由拒绝。阮妈自作聪明,以为俊卿见了五可之后一定会允诺婚事,便强拉俊卿的表弟贾俊英张家花园偷相亲。五可因被拒婚,正在着恼,阮妈偷将俊英带入园内被五可发现。五可立刻被风流倜傥的俊英吸引,怒气全消。俊英虽然是个“代相亲”也不禁爱上了貌美的五可,五可相赠红玫瑰互订终身。亲事己成,王家定期迎娶五可。月娥闻知俊卿将娶五可,甚是悲痛。李母疼爱其女,与二大妈合计,乘李父不在家中,冒名嫁女并抢在五可之前与俊卿拜堂成亲。五可花轿到门,却被告之已经拜过堂,恼怒闯入洞房质问。阮妈正在为难,一眼看见俊英,乃将俊英扯入洞房,真相大白,两对有情人各遂心愿。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香港繁华影业公司联合摄制,导演:方荧,主演:新凤霞饰张五可、李忆兰饰李月娥、赵丽蓉饰阮妈、张德福饰王俊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