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鸿辰86
鸿辰8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4
  • 关注人气:10,8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0-07-06 20:52)
标签:

方舟子

唐骏

造假

成功学

真假

杂谈

分类: 随感

这次,方舟子把打假的对象对准了著名成功人士唐骏。据说唐在其出的一本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里有造假的地方,比如学位、论文、专利等等。说来唐骏大小也是个名人,出本书当然无可厚非。名利双收,有何不可?但现在的我慵懒的很,对成功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自然也与此书无缘。所以,对于唐是否造假就不好辨别了,姑且不论。引起我兴趣的反而是很多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

 

不可否认,唐骏是有经商能力的,前微软中国与盛大的总裁嘛。他好像也这么认为,不然不会出书说自己成功。经商的能力和学历高低有关系吗?想到唐骏曾经的老板比尔盖茨,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言自明了。可是,学历的真假和能力的高低又有什么关系呢?好像有点绕,不少人就在这儿绕糊涂了。

所以,有的人就以为学历的真假无所谓,只要有能力。网易评论顶的最高的就是:

 

“我认为现在的社会文凭等假不假都无所谓,最主要的是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学历只是一张凭证,对于

(2010-06-16 21:51)
标签:

端午

文化遗产

底气

韩国

文化

分类: 随感

端午节,按我们中国人说,是用来纪念诗人屈原的。当然,这还有别的说法,比如伍子胥、曹娥,总之,是由历史传统形成的一个节日。我们的邻居,就是韩国,头几年居然把这一天申请成了自己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申请下来了。消息传来,着实让众多国人惊诧,继而愤慨,以为如不赶快申请别的什么老祖宗的遗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

 

韩国人很有意思,中国人更有意思,好奇之下,我看了看申遗的过程。其实,申请所谓的传统文化遗产,要以国家为单位提出。我就奇怪了,怎么没听说有那个基督教国家把圣诞节也申遗了。或者本拉登、内贾德什么的怎么也不把开斋节、古尔邦节也申遗。难道他们没有中国人的担心吗?咱们中国人现在也过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最好赶紧提出申请,免得别人抢了先。

 

其实,所谓的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不管是文化遗,还是物质遗,甚至是梦遗,不过都是些失去了源头的冷冰冰的东西,死了的,有什么好争的呢?好像得不到联合国的一纸遗产证明书,我们的节日就过的没有了底气。怎么说也有几千年的文化了,一代代的

(2010-06-08 07:43)
标签:

高考

教育

感恩

贞洁

主席台

中国

杂谈

分类: 思考
 又是高考,又是一天的雨。

 

  记得头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重庆一中学毕业典礼上,学生们真情流露,向主席台上的老师们行跪拜礼,借以感谢三年来老师的辛勤培养。校方说,这是对进行感恩教育的结果。

 

  对此,有人贬斥为中国教育的耻辱,但也有的人认为是尊师重教的传统回归。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其实,对于这样的争论,我没什么兴趣。我只是好奇,那些下跪的学生们是心里怎么想的,是何感受?

 

  姑且认为,他们是真的感恩吧。在九百多万人的共同“奋斗”的考场,或战场上,老师们的辛勤培养确实功不可没。为了学生能有个好成绩,进而有个好前途,老师们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了。每天晚上和每个周末,他们都尽量多安排时间,多吸纳学生,给他们补课。当然,补课要收一点点的费用,但这也实在不能报老师的恩德于万一。所以,我们就跪下来,用这种最古老最尊贵的礼节向老师们表达心中的感激。报道接着说,学生们感恩的一跪让老师们很激动。我很羡慕老师们的幸福,既能多赚钱,买房买车XX,又能尝到上千人

标签:

公务员

考试

试卷

法宝

杂谈

分类: 随感

热火朝天的公务员报名过去了,135万人摩拳擦掌,准备着不久后的那场考试。

 

说到考试,几乎所有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已经被考试折磨的体无完肤,精疲力竭的我们。大到中考、高考、考研、各种考证,小到每学期,每月、每星期、甚至高三时候每天一张的变态试卷。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有歌词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经历了这么多风雨,彩虹在哪儿呢?

 

记得初中听过的一句顺口溜: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可以说,它不只是老师的法宝,而是整个社会的法宝了。而分数呢?也成了每个人的命根。

 

在我看来,考试就是个工具,美其名曰选拔人才。有句大家都熟悉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说一个人身价多少,是非常贵的,好

(2009-10-16 08:21)
标签:

随感

散文

围墙

石栏

海和

咸味

薄雾

杂谈

分类: 随感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兰州的天,依然有些雾蒙蒙的。很冷了,一切都在走向冬天。
坐在书座前,默默的,在想些什么呢?我不知道思绪的开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结束头脑的拥乱。天马行空,或胡思乱想,过去的感伤,未来的迷茫,都汇集到了此时,此时我对现在似乎的无奈来了。

宿舍的同学或在看电影,或在玩游戏,我提起笔,想写点什么东西,但是,一张口,便无语。党校的秋天是红黄绿交错的美丽,静静的,各种颜色天衣无缝的结合起来,给你一个完美秋天的记忆。但是,我的世界里的红黄绿却支离破碎在灵魂里,虽然一切都是那么整齐。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从朋友到学习,再到爱情,撕扯的痛苦一刻也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从我到你,到他,到每一个人,空虚溢出了我的心,弥漫在周围,世界是空虚的了 ,空虚的实在,就像眼前的秋天。

记得几年前,在青岛的海边,也是个夜晚,娜和我一起扶着海边的石栏,望着远处暮色中的海和天。她转过脸来问我,“你现在在想什么?”,突然的一句话,我不知所措。在想你啊,我随口回答。她笑了笑,“我始终不知道你这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你总是喜欢沉默。”

(2009-10-12 12:07)
标签:

人生

思考

十字架

生命

慈悲

信仰

个人

分类: 随感

记得以前看过一则古希腊的故事:

 

七贤之一的梭伦死了儿子,他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旁边的人看着不忍心,就劝他说:“人死不能复生,你也不要太悲伤了。”

 

梭伦流着泪说,“正是因为他不能复生了,所以我才为他痛哭!

 

人死不能复生,很熟悉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死,自然规律,似乎是难以抗拒。对于这不可抗拒,人似乎也只有认命。接受这个现实,停止悲痛,或如庄子一样,为死者鼓盆而歌。

 

但是,人虽然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之中,却又不是自然。人对自己的肯定,不正在于他知道自己只活这一次,没有人可以代替他这独一无二的存在。当我们向无情的自然靠拢时,我又是什么呢?我只是化作了一捧尘土,一缕青烟。这样的虚无否定了我此生的价值,也否定我作为我的思考着的这个人。

 

所以,佛家讲要破执着,破我执。但是,我却并不同意。

 

 

标签:

诺贝尔奖

精神

国人汗颜

民族自豪感

中国

文化

分类: 思考

每年到了颁发诺贝尔奖的时候,新闻媒体就会热闹一阵子,社会各界也跟着讨论一番,主要就是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拿奖?为什么现在中国人还拿不到奖?献言献策,慷慨激昂。要是能有个华裔华人拿奖,那也足以让国人兴奋一下,阿Q一番。(当然,高行健拿的文学奖国内没什么动静。 )好像小孩子拿了三好学生,没有了很郁闷,有了就很高兴,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

 

这让人很好奇。诺贝尔奖我早就知道,但对各类的奖项没什么兴趣,所以也不关心。可是每年总是这么闹腾一番,也把我喜欢刨根问底的毛病勾引了出来。于是我就查了查。

 

诺贝尔的生平大概不用怎么介绍了,网上都有,我对他的遗嘱以及他的思想更感兴趣。在这里就转两句他的名言和他的一段遗嘱: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标签:

十一假期

风景

旅游

随想

心境

杂谈

分类: 随感

又一个十一假期就要过去了,又一个黄金周。


很多人选择回家,很多人选择旅游,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宿舍或者家里,宅了起来。幸亏还有网上,不至于太闷,幸亏还有书读,不至于太无聊。当然,我也是个懒人,还可以睡觉。

 

别人都爱出去玩,假期之前就听同学在计划着去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名胜风景。在兰州这边,敦煌、青海湖据说是一定要去的,“不去趟敦煌,等以后毕业了,你甘肃就白来了。”朋友如此说。我也心向往之。

 

但想来也怪。不知为什么,离得近了,有机会了,又反而没了兴致?

 

我想,风景的美,是要靠人的心灵去触摸的。既然不想去,却又凑热闹地去了,好像有什么好东西吃不到似的,那一定会破坏了风景。假期人流如潮,熙熙攘攘,风景也都不堪了吧,何必去呢?一如人们争相目睹的佳人,镁光灯闪处,又会有多少真的美丽留在世间呢?

 

和自然之美的约会,不要匆匆的像个集市。

 

所以,索性哪儿也不去,如果真的有了兴致,再去不迟。

 

自然和人心的呢喃中,美流淌而出。人声鼎沸处,谁还听得到彼此的声音呢?

(2009-10-05 19:40)
标签:

思想

火焰

沼泽地

刺刀

杂谈

分类: 随感

床头架上斜堆着的书!

一排排,

武装到牙齿的士兵。

有一种恶心,

翻滚,

脑袋很疼。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可爱的高尔基,

难道他没看到,

图书馆也是一片沼泽地,

布满死亡的陷阱,

和让人迷狂的沼气。

 

我面前的书啊,

真想笑,

拿起你们的武器!

我向它,发出号令。

把你的刺刀,带血的,

捅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