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文化图片从室韦到满洲里散文 |
分类: 旅游----绿野印萍踪 |
从室韦到满洲里
我敢说,你还别不相信,倘若你想打听国内哪里去游玩最惬意尽兴,恐怕一百个人里面也不会有几个人,能想起建议你上满洲里和室韦一路去玩玩,因为与那些大名鼎鼎的,所有人提起来都会趋之若鹜的,全国性名胜景点比起来,这两个地儿压根儿就没多少人去过,更别说还是沿着一条非常特殊的边境公路自驾游了。
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有机会就去一趟吧,一个字:值,两个字:真值。
满洲里咱先不说,仅“室韦”这地名,就没几个人听说过,乍一听还以为是党务机关“市委”二字呢!其实满洲里和室韦,都是大兴安岭西北侧,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地区,两个别具一格的中俄边境口岸。满洲里是俄语“满洲里亚”的音译,蒙语叫“霍勒津布拉格”,是“旺盛的泉水”的意思,它还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而室韦是中俄的界河----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一座边陲小镇,这个小镇可非同小可,它不但是蒙古族的祖先---蒙兀室韦的发祥地,还是我国俄罗斯族以及华俄后裔最集中的地方。
http://s8/mw690/001t8nsqzy7q3U5AEyX07&690
我们来自北京的自驾车,一大早从大兴安岭西麓的海拉尔市出发,向北驱车280多公里。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草原的天路忽而笔直,直得你极目所到之处,只能望见一个光点。又不知道何时何处起,绵延的道路忽而却变成了几道弯曲优美的弧线,与舒缓起伏的葱绿的山坡融汇在一起。
http://s2/mw690/001t8nsqzy7q3UajkAN01&690
七月底的呼伦贝尔,绿仍然是主色调,橙黄还只能是陪衬点缀而已。大草原呈现出的绿,从来都是是多层次的,远的,近的,成线的,成片的,统统被大自然涂抹成了浅绿,油绿,暗绿,墨绿,翠绿。更绝妙的是,这诸绿之间的过渡,似乎只有在国画的水墨淡彩技法里,才能不漏痕迹的匀出来。最能装点这些生命之绿的,唯有白色了,散落的蒙古包是淡白色,游动羊群是灰白色,漂浮的云彩是雪白色,成片的白桦林是粉白色,舒展的炊烟是青白色,阳光映耀在路边随处可见湿地水洼里,泛出的是银白色。我敢认定:只有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才能让呼伦贝尔呈现出如此之神韵!
http://s2/mw690/001t8nsqzy7q3Ud3RvP01&690
大约中午时分,室韦在望。入得镇来,最能提醒你这里是中俄边陲小镇的,是街道两旁的各式商店或宾馆的招牌,让我即刻想起了高中时期每周三节俄语课里,再熟悉不过的俄国人名:尤拉,阿廖沙,娜塔莎,谢尔盖,伊万娜,冬妮娅,马克西姆等等,白底红字的中俄文大招牌,格外显眼。我们就住在“尤拉旅馆”,旅馆有浓厚俄罗斯风情,当地人叫它木刻楞房。接待台上就摆放着俄罗斯套娃,正面墙壁挂着东正教的教会画。整座两层十几个套间,可以说除了浴室以外的所有结构和设施,全部采用的是杉木或油松,给人一种大自然的亲近感。小镇上的绝大多数人是华俄后裔,仅从长相上很难分辨,要不是他们都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腔,一时还真分不清。
室韦镇中央的集贸市场,更是一溜烟的俄式建筑,让人恍若置身在彼得堡的大街上。小镇最有趣的地方是尽西头的临河码头,与右岸热闹的室韦镇上,鳞次栉比的进口小商品店里,川流不息的游客相比,对岸那个叫做奥洛契的俄罗斯小村庄,只沉寂的依偎在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的脚下,除能望见几处炊烟,以及沙滩上两只搁浅的老旧木船以外,竟不曾见得一个人影。不知怎的,我此刻却想起了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的村庄。
夜晚的室韦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小镇装扮成节日气氛。空气中弥漫着面包房里飘出“大列巴”的香味,花式奶酪的味道,以及各种口味的俄式烧烤,不由让人垂涎欲滴。服务生双手高举着一扎一扎的,俄罗斯红啤黑啤,在人群中穿梭着。面对此景,我不知道小镇上那些来自对岸的,三三两两身着华美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们,他们会如何思衬?
从室韦向西南方向的满洲里折返,大约有360多公里。女儿为我们选择了一条,沿着额尔古纳河走向的边防公路。这条公路上的车辆非常稀少,有几段还是砂石路,关键是没有收费站,但风景更贴近原始,路上每隔几十公里就设有边防哨卡,当地人叫做1卡,2卡,大约有9个卡所吧。边防巡逻的士兵都很和蔼,我们被告知,景色尽可以随便拍,只是不允许拍士兵本人。
http://s15/mw690/001t8nsqzy7q3UmOoF0de&690
蜿蜒曲折的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正源,无以数尽的河湾富养了辽阔的湿地。一望无边的芦苇荡以及成片的蒲草,水葱,可以看到成群的各类水禽或掠或翔,时集是散。右岸这边不时能见到养蜂人搭建的窝棚。蒙古族特有的连成串的勒勒车,在远处的白桦林中时隐时现。我摇下车窗,凭秋风吹进车里,吹散了一路的风尘与疲倦,好尽情领略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及额尔古纳河两岸的怡丽风光。不由哼唱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
http://s14/mw690/001t8nsqzy7q3UqRDulad&690
满洲里是我们这次内蒙十三天自驾游的折返之地,它地方并不大,却是中俄蒙的三国交界处。来满洲里必须要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满洲里国门地区,最大的进口小商品保税中心,及周围的大卖场夜市,再就是中外文明的满洲里俄罗斯卢布里西餐厅。第一处可以用光怪陆离目不暇接来概括,大部分是来自俄罗斯,也有通过转口贸易来自欧洲各国的小商品。我估计,喜欢采购的女同胞们,到此以后准会不由自主的买买买,往外掏钱的动作,成为了“惯性运动”,回到宾馆,摆满一床子还意犹未尽。
http://s4/mw690/001t8nsqzy7q3UsWMRJ73&690
标签:
旅游文化娱乐盘锦红海滩钓蟹记 |
分类: 散文----形散神不散 |
盘锦红海滩地处渤海湾的最北端,也是中国海岸线的最北端,它处在一百二十万亩的辽河三角洲湿地内。红海滩的红色是因为这里的盐碱土质,特别适应于一种叫做碱蓬草的植物生长。一年一生的碱蓬草以每年几十米的速度,向大海里延伸,每年新的滩涂不断出现,旧的滩涂就被红色的碱蓬草覆盖。九月份是它最为火红的时候,它无须人撒种耕种,在盐与碱的卤渍里年年岁岁,生生死死,在时光荏苒中酿造出了天地一色的生命的火红。
生命的火红还应该属于这里的几十万亩芦荡,几十种海鸟,属于这里无尽的稻田中和漫延的滩涂上,那成千万上亿只螃蟹。我们到达的时候正赶上退潮,随着海水的退去,碱蓬草根部的滩涂也逐渐裸露出来,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穴,大的和鸡蛋差不多,小一点儿的竟有指甲盖那么大。每一个洞穴里都藏有一只螃蟹,它们怕的倒不是人,而是退潮后那些成群结队飞来,享受海鲜大餐的各种海鸟。
从蜿蜒曲折的木质观光廊桥上,俯下身仔细察看,可以清楚看到这些小精灵,它们先都只是胆怯又机警的露出两只小眼睛,耐心的等待着。等待着的也许是大自然赏赐给它们的美味,也许它们成为了大自然食物链上端的海鸟们的美味。
观光廊桥的另一边是成片绿油油的水稻田,这里便是著名的盘锦大米的原产地。听当地人讲,这里的大米其所以出了名的筋道清香,主要是因为这里地处辽河三角洲湿地,土质非常肥沃。再就是用来浇灌它的,是这里特有的辽河淡水与渤海海水的混合水质。天地海三位一体,造就了盘锦的文明,造就了红海滩,也造就出了生命的不息。
与红海滩一路之隔的稻田里,也生长着数不清的小螃蟹。稻田蟹与海水蟹的不同主要在于,海水蟹的鳌比稻田蟹的鳌大很多。别以为这么多的蟹,想钓起它们来可真的不容易,又不能下到滩涂上去抓,那样会把自己陷进去的。小外孙就因为不知道钓蟹从何下手正发愁呢。我还是从廊桥观光亭里,买冷饮的小姑娘那里,偷学来了钓蟹的绝技。
我俯下身,先从亭子后边的稻田边上,拔下一根较长的稻子,在上边选出一条较宽厚的叶片,叶片的末梢绑上一小块火腿肠。用手持着这根长长的稻子,轻轻探入稻田的水中,不一会儿,螃蟹闻到肉香味,钳住了就不松口,这时你只须慢慢的提出水面,放置在岸上,用手指一逮一个,准极了。不大功夫,就钓住了二十几只。小外孙也身手不凡,亲手钓起了好几只。等我们换地方再到滩涂那边的曲径廊桥上,去钓海螃蟹时,就比较费事了。这些小家伙的蟹鳌比较大,劲儿也大,一咬上钓饵就拼命先往自己的洞穴里拉。不过,螃蟹的劲儿再大也大不过人的耐心。我帮着小外孙又钓到了不少海蟹。每钓到一只海蟹,走过的游人们都会啧啧赞许,或投来惊喜的目光。女儿也早就为如何把钓来的螃蟹带回去,为了让它们尽量能多陪伴孩子一段时间,她想出了一个简便有效的好办法。只见她选来一只空的透明饮料瓶,去掉盖子,从锥度的一多半处剪开,然后翻过来倒扣在瓶子上,小口朝里,大口朝外,并倒入少量海水。这样有水又有透空气,螃蟹进得去,出不来。我没想到的是,这几十只钓来的小螃蟹,生命力竟然还挺顽强的,直到我们从盘锦回到家的前一天还活着。
让我释然的是,回到北京后,小外孙自己竟若无其事的安慰起我来:咱们钓小螃蟹的乐趣,本来就在于钓这个过程,并不在于要养,更不在于想吃!
标签:
情感职场三说杂谈 |
分类: 感悟----云心淡出岫 |
职场三说(下属篇)
彼有德我须敬,彼有义我须重;
彼有才我须尊,彼有志我须亲;
彼有术我须促,彼有专我须助;
彼有功我须赏,彼有过我须讲;
彼有怨我须闻,彼有恨我须仁;
彼有悟我须幸,彼有惑我须醒;
彼有难我须帮,彼有求我须商;
彼有疾我须探,彼有长我须赞;
彼有错我须导,彼有成我须保;
彼有骄我须省,彼有怠我须惩;
标签:
观吴冠中画后作休闲 |
分类: 诗词----法古不拟古 |
隔院闻犬吠,
连舍漫炊烟。
流不尽柳絮桃花水,
依旧恋青山。
应答吴侬语,
相约濯衣衫。
道不完茶桑蚕麻事,
橹影到客船。
标签:
文化观吴冠中先生画后作(之十)情感 |
分类: 诗词----法古不拟古 |
依旧桃花点点韵,
归来叩皂门。
宅门半掩反作客,
惑问新主人:
儿时影壁今何在?
庭院曲径深。
最恋雕窗太湖石,
今夕向谁寻?
世人置业竟须享,
无及荫子孙。
从来后辈当自立,
创业最承恩。
标签:
文化观吴冠中先生画后作(之七) |
分类: 诗词----法古不拟古 |
http://s16/middle/504425aexb58375cf094f&690 观吴冠中先生画后作(之七)
孤翁孤影孤舟,
烟雨深处,
江风蓑衣沽酒暖,
歇橹舒眉头。
想必芦荻浅浅,
白鹭汀洲。
画外墨竹三两枝,
雾里水天悠悠。
无噪音之乱耳,
有天籁之洗心。
试问笠翁:
情系钓钩?
情系鱼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