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岳飞真迹书法收藏杂谈 |
分类: 闲文 |
浏览网易,看到了一则“收藏家120万买下疑似岳飞手迹《前出师表》”的新闻。原文链接:
http://news.163.com/09/0217/02/52AR2CUM00011229.html
本人没有见过这位收藏家手中的藏品,但从记者的诸多描述来看,这件藏品为伪作的可能性很大,理由如下:
1.记者称:全套藏品分四屏,每屏规格135×37厘米,条屏棉麻纸质地,很是斑驳,显暗灰色。内容为诸葛亮《前出师表》的内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记者注意到,在藏品首屏“臣本布衣”草书右侧,两枚方印依稀可见,一枚“明昌御览”,一枚“内府之宝”,均为篆体;在四屏文尾,留有“岳飞”署名及“绍兴戊午秋月望前”等字样,并盖“岳飞”印章,但已模糊不清。
其中,“明昌御览”为金章宗使用的印章字样,但“内府之宝”的印章金章宗没有,南宋内府也不记得有,多是“内府图书”、“内府珍玩”。如果是后代内府收藏,中间没有别的鉴赏家的印章?岳飞为南宋大将,金亡于南宋之前,这幅字又是怎样落入金章宗的手中呢?
2
标签:
美国电影文化漫谈杂谈 |
分类: 采风 |
B级片是美国电影文化中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美国电影运营过程中一个奇特的产物。
我们知道,早期美国电影,片方的收入十分依赖于票房。当时影院放映的模式是“打包模式”,一张票包含一套片子:一部主打影片,一部十几分钟的卡通片,一部新闻片再加上一部电影预告片。这种打包模式叫做bottom of the bill。由于当时摄影技术的限制,卡通片在表现形式上常常比主打影片更为灵活多变,情节也更加有趣,常常比主打影片更能吸引观众。这种打包放映的模式促成了美国卡通电影的繁荣,迪斯尼公司的崛起便来源于此。
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由于社会经济迅速衰退,影院的观众也迅速减少。卡通片逐渐吸引不了观众的兴趣,新闻片也由于“no news is
good
news”的原因逐渐失去了观众,为了保证票房,片方推出了一种新的打包模式,将新闻片和卡通片砍掉,代之以一部时间短于主打影片的低成本电影。这种打包模式被称为
dou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