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过得不幸福,但热衷于帮助别人,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病理性利他。
病理性理他的心理过程是这样的,因为我无力面对和改善自己的不幸,就下意识的把不幸中的别人投射为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而后自己有一种替代性的被滋养的感觉。由此可见,病理性理他有其积极的一面。爱他人其实是对自己失落的爱的一种补偿,人人皆能如此,世界岂不美哉。问题就在于它的病理性,也就是说这种爱不正常。
从汶川地震开始,全国性的灾难狂热症就爆发了。这次雅安地震达到了高潮,乃至国务院必须命令通告,没事儿别去灾区添乱。有人会说,这怎么是添乱呢?大家明明在献爱心吗?那么我告诉你,爱的表达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凡是热衷于灾难救赎的人,我敢说百分之百是个人生活中缺少爱的人。这里有一个界定,如果国家真的无力救援,如果需要你奉献自己,另当别论。问题在于不是这样。
病理性理他者分两类:一类是个人生活不幸福而无力改变,故而投射为救助更不幸的人;一种是为自己不那么道德的生活罗织道德支撑——我再傻逼但我地震时献过爱心。对第一种人理性的回答该是,每一个人的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叫科尔伯格,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力。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将人的道德认知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他使用的方法是设计两难的案例,要被研究对象回答是与否并阐述理由。其中他使用最多的一个两难案例就是著名的“汉斯偷药”的故事:汉斯没钱买药,药店老板不答应降价。为了救病重的妻子,汉斯偷了药。他的问题是,汉斯该不该这样做,做与不做的理由是什么?依据大量问卷答案的统计归纳,他对三个认知阶段的特征做出了如下总结。
前习俗水平下,孩子对道德或无预判力,只是被动接受行为的结果;抑或对道德的理解依据功利主义原则,满足我愿望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换言之,这个阶段人的道德水平就是记吃不记打。科尔伯格认为,这是十岁之内儿童对道德的认知程度。我在想一个问题,中国成年人中有多少人仍旧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不挨办什么都敢干,外加唯利是图。
习俗水平的特征是对权威的崇拜,模仿讨好长者和权威,以获得认同。进而由抽象的社会规则替代具体的权威。科尔伯格将之比喻为
最近喜欢上了荣格的《心理类型分类》。
荣格以人与环境互动模式的不同,将人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大类。这是基本的粗分。其间,还细分为情感、思维、直觉和感觉,四个分属。这样就是八类人格。现在国际最流行的职业心理测评MBTI,就是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十六种人格。
什么是外倾型人呢?就是认知世界时,以外在客观事物为核心。这种人容易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但这种和谐有个限度,那就是止于迷失自我。因为外倾型人很容易忽略内在的自我。
内倾型人呢?就是认知世界时,以内在的自我感受为核心,倾向于将内在的感觉和观念投射到外部环境中去。这种人呢,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观念与现实的冲突。
这种分类其实对我们认识生活和认识别人,有很大的意义。
人世的诸多纷扰,根源在于难以体会和理解别人。不是不想,是的确很难。按照荣格的解释,在外倾型人眼里,内倾人不是独裁者就是神经病。尤其今天的文化,注重实证,轻视体验和感悟,这使得外倾型思维成了社会的主流标
这俩人都是演艺圈的,都是台湾人。突然觉得他们之间在很多地方对比鲜明。
这俩人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性感。小陈不用说了,战绩斐然,那么多出色女孩子愿意跟他一起在床上创作,不是偶然的;小家伙也卖力气,光着膀子又照顾模特又摆弄照相机,挺不容易的。李玟也很性感,前挺后撅的,唱歌时动不动还爱摸自己,但她不脱。
看了陈冠希的一些艳照,说实话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点事儿,大伙其实都干过,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只不过,人家孩子拍下来了,留个念想儿。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其实更多的观者心理太特别了。真拿平常心看,算不得什么。
看李玟的MTV总像看A片的序幕。但最后总没下文。人,就这心理,越没下文越想看。所以,李玟的性感比陈冠希高了一个层次。套用一句广泛流传的广告语,“还得看疗效”。所以,李玟这些年撩拨起来的激情和性幻想,小陈真的难望项背。
前两年,有一国际化妆品牌请李玟做代言人,结果遭到众多顾客的抗议。这些顾客大多是富翁的太太。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