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365

文化

“出格”一词,解释通常有两种:一指超出常规,异乎寻常。最早见唐人张籍的诗句“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二是特指旧时应制文字和表章等,遇到尊称则另起一行抬头书写。明人方以智《通雅》载:“写表章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智以为即今之出格尊称题式也。”清人平步青《霞外攟屑》中云:“故遇我国家、我皇上,皆以‘国’字、‘皇’字跳行,出格敬谨书写。”意思是表章中为了表示敬重,凡遇到“国”、“皇”等字,都要另起一行,并顶格(或出格)书写。
 
显然,第一种解释中的“格”是指诗词格律,而第二种解释中的“格”则是指书写应制文字或表章所用纸上的界格。这就与写字或书法挂上钩了。
 
众所周知,在学习书法的临摹阶段,为了把字写得酷似原帖,人们使用界格对每个字及其偏旁部首进行分区定位的方法,就是临书界格。目前常见的临书格,有九宫格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变九宫(格)”,如回宫格、田字格、米字格、十六格等。无论那种格子,都非常有助于初学者掌握所临写之字的整体结构和局部定位。我的问题是,如果把一个字或这个字的某一部分写得过大、过长或过宽,超出原帖的位置,是不是也可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