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教育

暑假作业

语文

分类: 斑竹任务

三年级(3)班暑假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这个学期又结束了,我们告别了紧张的复习和期末考试,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暑假。这漫长的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文摘
首页>>通知与公示
关于公布2014年瑞安市中小学(学前)教育管理论文评比结果的通知
标签:

二年级(3)班暑假作

作业设计

看图写话

教育

分类: 斑竹任务

&&&小学二年级(3)班暑假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生活,大家都有了丰富的收获,而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暑假。同学们告别二年级的同时,也即将成为三年级的学生了。如何让自己的暑假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呢?

标签:

遇到坏人

怎么办

安全教育

校园

分类: 斑竹任务

安全教育课教学设计

——遇到坏人如何保护自己

标签:

二年级

阅读教学

工作总结

教育

分类: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儿童阅读工作总结

 

标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试卷分析

教育

分类: 二年级上册

                            二(3)班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及学生答题分析:

    本次试卷共有十二道大题,总分为100分。分为抄写词语、根据拼音写汉字、区别同音字、给正确读音打钩、我会查字典、近义词、加标点、照样子写句子、古诗和课文段落填空,给句子排排队、根据短文回答问题、看图写话。我班的平均分为91.86分,班中有7人90分以下(包括了班中每次考试、作业都为0分的刘书玉)如果不计算在内,则有3人低于90分,3人低于80分,班级平均分为94分。

第一题,抄写词语,分值5分,主要考查学生的书写情况。全班居然有1位出现错字现象。

第二题,根据拼音写词语,分值16分。有5位同学做错,出错最多的是“族”,“教室”。有3位同学写成了 “组”,而写成“教师”的多达13人,期中有33人因为这个而得99分。

第三题,区别同音字,分值9分。这是一道难题,

标签:

校园

分类: 斑竹任务

    再过10个小时,我的学生就要参加他们的毕业考试了,确切的说是我的第一届毕业生。所以,我很担心,也很用心,就因为是第一届从一年级开始带起的学生,整整有5年半的时间和这群孩子在一起。

    原本以为是一代不如一代,一批学生不如一批学生了,也许我们老师有时也太主观了。现在回想起下午的那节语文课,总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犹如做梦一般。这群可爱的孩子,这群坏坏的孩子,让老师哭酸了鼻子,破了相。面对你们的不断抽泣,让老师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很幸福,真的!在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离别”,什么叫“毕业”,什么叫“六年师生,难舍难分”.....孩子们,谢谢你们。是你们陪老师走过了教师生涯的第一个六年,是你们带给老师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咸,是你们陪老师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也许毕业后,过不了多久我们不再见彼此,也不再想念彼此,但是你们带给老师的欢乐、悲伤却永远将成为老师心中的美好记忆,因为你们是老师的第一届学生。老师依然记得,当老师刚毕业进入新华小学时,当时教室里那60多位黑压压的一年级学生,让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但意外的事也跟着发生了,很多本地生家长

标签:

新华一枝秀

主题队会

评课

分类: 斑竹任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塘下教育学区和主办小学罗凤二小给我们在座各位辅导员创造了这样好的一个学习机会,为我们呈现了4节精彩的中队活动课,使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3、4年前的我认为主题队会只有那些学生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班级才能召开的,但今天却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只要有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开出让人满意的中队会,今天的几位老师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然这也离开不这几位辅导员和学生的辛勤汗水,你们辛苦了。下面我就六(3)中队的《遵守交规,珍惜生命》主题队会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主题鲜明,以小见大

    本次主题队会主题明确,有现实意义,以小见大,朴实无华,贴近队员的日常生活。在交通工具日益发达的今天,面对每天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和有关交通事故数据的剧增,给我们的队员上这样的主题队会是势在必行的。它以一个小主题反映一个大问题,深扣“遵守交规珍惜生命”创设教学情境,引导队员初步认识一些交通安全知识,懂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

标签:

新华一枝秀

随笔/感悟

教育

分类: 话说语文

     翻开小学语文试卷,你便会轻易地找到“解释词语”这一项考题。而每次看到时,总会发现“解释词语”这四个字前,频频出现“联系上下文”。这就是在启发学生,要通过“联系上下文”这一方法来理解词语,给学生指出了学习方法。这本无可厚非,因为理解词语,就是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而词不离句,这也是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的典型经验。当然,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词语的意思。   

    由此思考下去,我们该如何去评判学生所完成的这一考题呢?在以往的评判中,教师仍然是翻开了《现代汉语词典》,把词条后的解释作为了一把尺子,一一地去衡量学生的答案。与之相同,则画对钩;有点偏差,意思接近,则扣掉一半;相差甚远,则将一分不得。显然这种评价标准与试题的要求,相距甚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