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好奇又认真地读完了《傅山的世界》,对作者白谦慎老师心生敬意。
本书的英文版是根据他96年在耶鲁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的。因此你会看到大量详实的例证来说明问题,而不是作者主观的臆断。但是文章并不晦涩,有趣且论述清晰。虽然我小时候学了书法很多年,但是对书法史了解并不多,对书法艺术的审美也没什么思考,品味更谈不上了。虽然这是一本透过傅山的经历讲十七世纪中国书法嬗变的书,却能让人对整个书法史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也让人理解了这过程中变化背后的原因。
这本书我以后也一定会常常翻阅的,因为有大量珍贵的数据资料,相信每次看侧重点不一样,又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书旨在通过对明末清初的学者、书法家傅山的研究,对促成17世纪书法品位转变的诸多因素,作一历史分析。由于傅山的书法作品同时呈现出两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因而成为我们观察中国书法在17世纪嬗变的最佳窗口。
当晚明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之际,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雅与俗的界线变得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