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貲堇
貲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62
  • 关注人气: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德勤地理

教学

分层教学:它的发展、理论与实施策略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孙德勤

 

一、分层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回顾教育发展历史,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从统一学制到班级授课制基本成型,教育逐渐发展成为“科学教育学”。

标签:

德勤地理

生活

读书

今年教师节,和往年一样,教育局下发了一本书,是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姚跃林先生的《安静做真实的教育》。


就教育书籍来说,书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教育研究类的,主要为阐述自己的研究、发现,发表自己的教育理论见解。比如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崔永漷先生的《有效教学》,郭思乐先生的《教育走向生本》。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理论性的书籍。它们主要是在辨析、论证、系统阐述。
第二类是表达作者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是本来已有的,作者通过撰文来表达赞同或反对什么。我们可以称为实践性的书籍。因为一般这样的书,其中的文章大都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其对某些观点的认同或反对。
第三类是教育教学日记类的书籍,即把日记中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整理成书。此类书能见世事真相、作者真性情。比如丰子恺先生的《教师日记》,刘百川先生的《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
 
无疑,姚跃林先生的书属于第二类。
 
我一向对书的名字很关注,因为对于作者来说,书名一定是他长期思考或反复斟酌的东西,是最能表达他全书意蕴的核心字眼——尤其是对第二类教育书籍来说。因为他们没有

标签:

德勤地理

教学

做题

小高考

坡有多种,比如向阳坡,背阴坡,山有坡。就北半球中纬度来说,山之南为阳坡,山之北为阴坡。河谷也有坡,河之南为阴坡,河之北为阳坡。

    坡的名称是以该地理事物为中心,山南边的坡,就为南坡,河南侧的坡,也为南坡。

    但,坡向就不一样了。在自然地理学中,坡向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而所谓法线,即始终垂直于某平面的虚线;曲面上某一点的法线指的是经过这一点并且与该点切平面垂直的那条直线(即向量)。简单地讲,坡向即地表斜面的指向或朝向;是坡所面对的方向。自然地理学中坡向以度为单位按逆时针(一说顺时针)方向进行测量,角度范围介于 度(正北,一说正东http://www.myexception.cn/program/1166800.html)到 360 度(仍是正北,循环一周)之间。这个较为复杂,但从中可以看出,坡向是坡面客观的朝向,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没有关系。

标签:

转载

二、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行为目标的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Tyler,1934)教授最先提出。泰勒(1950)认为最有用的目标陈述形式就是行为目标即用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陈述某一特殊的学习结果。在泰勒的影响

标签:

德勤地理

教学

为什么把太阳光看成是平行光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孙德勤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把太阳光看成是平行光。那么,太阳光是不是平行光?太阳光为什么可以被看成是平行光?有没有其他的平行光?

一、太阳光是不是平行光?

在宇宙中,太阳光不是平行光。作为一个发光的火球,太阳光向西面八方辅散,而平行光应来自一个平面的发光。所以,太阳光不是平行光。以日食为例。如果太阳光是平行光,那么日食时的光线见图1所示。而实际的日食情形是图2所示。


二、太阳光为何可以看成平行光?

可以做这样两种解释:

1.太阳半径约为696300千米,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日地距离远远大于太阳的半径,日面对人眼的张角大小约为31′58″,差不多相当于一枚5分的硬币(直径2.4cm)放在离眼睛2.6m远处见到的情况。如果是

标签:

德勤地理

教学

在近期出现的《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总览》,一说是课标修订组发布的,其中地理部分曾见人传言是人教社韦志镕抑或丁尧清提出的。笔者孤陋寡闻,难以查到源头,最初看到这个文本是发自署名为柳栖士的新浪博客在2016年3月23日发布的。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4934350102wec1.html。不过,在百度文库中确可查有署名丁尧清博士对此四要素的逐个说明。

文本中,关于地理学科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以下四大要素:

地理学科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构成,对此有以下几个疑惑。本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不

标签:

德勤地理

试题

杂谈

今天开始,学生进入高考自由复习阶段,我也抽空开始整理了一下做过的模拟试题。

地理试题的编写,个人是不太敢尝试的,一则是感觉自身能力还达不到,因为地理试题的编写,从情境、图文资料、设问到参考答案,每一项都是顶顶细心、需要大脑容量才能做好的事情;二则我觉得,考试作为一个目前最为重要的评价手段,考查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当然是能力,所以说是能力立意、兼顾知识。当然, 考查的另一个目的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是全部),所以,从课程标准对教师实施的要求来看,地理试题还要着眼于“正确的地理观”、“探究活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或者也就是我所认为的“地理思维”:在一定地理学思想下指导,运用地理学知识、技术和方法,解释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素养。而这些,扪心自问,我的水平和认识还不高。三则,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很少能做到跳出教材,从“庐山”之外来宏观评价中学地理知识和自身教学,并从中寻找切入点进行考察。

而最为重要的,我想,尝试命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是未尝不可的,但试题一定要图文清晰,要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有利

标签:

德勤地理

教学

杂谈

前面的话:
这个时间,本该到教研组总结的时候。这时贴出工作计划,却可以更好地回顾本学期所做的事情,是否按照计划来,是否有相关的成果。来一个对照,应该是有意思的。

标签:

德勤地理

课程

校本课程的认识及开发策略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孙德勤

 

一、基本概念

要比较全面的认识校本课程,我觉得首先要从相关概念入手。这里涉及的主要地点一个概念是“课程”。什么是课程?在2009年我做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时候,曾专门收集过对这个概念的解释,结构让我有些失望:关于课程的解释太多了,以至于有教育专家把课程视为“一个用得最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术语。” [1]让人觉得课程“具有一种神秘的味道” (奥利瓦 Peter F.Oliva)。利瓦对课程本质探究中所呈现出来的五花八门的课程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解释也有13种之多。利威主编的《课程国际百科全书》也对不同的课程定义进行了总结,列举了9中较具代表性的课程解释。另外,根据美国学者鲁尔的统计,课程这种术语至少有119中定义。这种现象着实让我有些沮丧:看来教育真的不是一门科学——或者说不

标签:

德勤地理

高考

从一道高考题谈冷锋过境对风的影响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15631) 孙德勤

2013北京卷上有这么一道题,具体如下:

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

6.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http://s1/mw690/4d5f08cage19fa18704b0&690

我们主要来看第7题。试卷给出的答案为A,有老师做了如下解析:本题主要考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