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泥絮阁管淑珍
泥絮阁管淑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76
  • 关注人气:17,3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女刺客

津塔文丛

抗日战争

日租界

天津卫

分类: 泥絮阁小说
女性的时代悲剧 只想做普通女人的女刺客

2016年02月22日 08:16
来源:城市快报

标签:

红楼梦

戏曲

小悟红楼之二

分类: 泥絮阁读书札记

    《红楼梦》有多处描写贾府看戏的场景,细读其文字,可以发现这些戏剧关目与全书情节及人物性格都有密切关系。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凤姐点了两出《还魂》、《弹词》,台上正唱着《双官诰》,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秦可卿正病着,病得不轻,“双官诰”是得不到了,贞节也似乎谈不上。

    特意看了一下秦腔《双官诰》。曲调悠远,演技也精湛,真是有味道。浓重的陕西口音更有民俗色彩。不过剧情夸张一点,为教育女人作贞节烈女,编出这样故事,不知是何等才思。三个老婆都如花似玉,丈夫出门了,在外差点病死,中间还有个插曲,老二与情人私会,被老仆人发现了,老二却赖在老三身上,由此三个老婆的品德便泾渭分明了。后来误传丈夫已死,前两个老婆都带着财产改嫁,三老婆死守,后来,得到丈夫和儿子的双份封诰。戏曲界后来出现的《三娘教子》,也由此而来。

   《还魂》是《牡丹亭》的

(2010-04-26 19:45)
标签:

松本清张

杂谈

分类: 戏剧、音乐及电影

   

    阅读或观看松本清张,都可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学日语。我看的是日语原声的电影,对着字幕,能够复习一些日语对话。我现在不知我仍然在复习日语还有什么意义,但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它已经难以去除了。当然,这或许就是一个借口。松本清张有魅力,在文字中,也在他的经历中。他是四十多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的,此前他一直在各处谋生,受尽艰辛,因此,他的作品很有深度。他活到八十多岁,在他的后半生,他成为文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ZHE1SIGG.gif

   《手指》是根据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小说《水之肌》改编的,

标签:

萧红

生死场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马伯乐

杂谈

分类: 泥絮阁读书札记

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一书中称赞唐代诗人李贺时这样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我觉得若将这句话移至萧红身上,也很恰切。巧合的是,萧红也是才高命短之人杰,与李贺的命运一样,都是一曲凄婉的哀歌。

    还是得倾听萧红诉说。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个短片《丽人行·萧红》,将萧红的坎坷身世谈论得令观众声泪俱下,观后不由得扼腕长叹。于是,又投入了对萧红的痴迷之中,如果萧红健在,那么,我或许会这样说:“叨在同性,请您

(2009-12-27 10:20)
标签:

三毛

师陀

何典

燕卜逊

周作人

世说新说

晏殊

第二性

杂谈

分类: 自叙传

年底只好乱翻书

    年底,应该做扫除,一边做书橱的卫生,一边乱翻书。

    三毛《送你一匹马》,其中有一篇陈怡真《衣带渐宽终不悔》,写三毛为教一节课看十五本书,改二百篇作文,仍然热情洋溢,因为进入大学可以有一张图书证(三毛说,那四十万卷藏书是属于我的了),因为当年大学的一位老师让三毛免试进入大学旁听,因为,她对年轻人期望甚高,真是性情中人呀。“荷西使她感觉人生很有意义,现在教学这件事又能让她觉得深具意义。因为,这背后有一种价值和热情在支持她。”

    乱翻书就是凭着一时的兴趣和激情,看几页,放下,抓着抹布擦书架,然后,又翻开一本,师陀的《马兰》。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中京派作家中一位,他的另一名字是“芦焚”。他总是以乡下人自居,说:“我是从乡下来的人,说来可怜,除却一点泥土气息,带到身边的真亦可谓空空如也。”师陀的《马兰》是花城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当时标价七

(2009-08-10 15:43)
标签:

强人绝技

李金鏊

冯五爷

贺道台

刘道元活出殡

好嘴杨巴

分类: 泥絮阁读书札记

    天津是一座奇特的城市,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也出现过无数出色惊人的人才,记录清末民初天津卫辉煌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是由1985年出版的《市井人物》中的九篇小说与2000年创作的九篇小说合录一起的。从《市井人物》到《俗世奇人》,不仅增加了小说集的篇目,而且书名也做了有意思的改动。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井”,而是强调一个“俗”字,人物也不是普通人物,强调了一个“奇”字。这一“俗”一“奇”恰如其分地揭示了天津的历史境遇和天津人的集体性格。法国年鉴史学派认为,每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都有一个最辉煌灿烂的历史阶段,而天津的最有津味儿的历史阶段就是民国初年,于是,冯骥才通过一系列津门传奇人物的塑造,书写了津门奇人的一部传记。

    《俗世奇人》是借鉴了唐传奇写法的笔记体小说,用传奇手法来写津门轶事,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汉代文论家王充反对当时流行的文采华丽的辞赋,曾说:“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也。是故才能之士,好谈

(2009-06-06 07:22)
标签:

杂谈

分类: 自叙传

                                   你不是端盘子的

    我生活最困顿的时候,我做过一个月的餐厅服务员。那是一条老街上的小饭店,只有几个服务员,有男也有女。店虽小,生意却很火爆,人多时几个服务员根本照顾不过来。我先是学会“摆台”,即将餐具摆成最有格式和美感的样子。然后,开始传菜。这所旧楼的楼梯很窄仄,空身走上去我都怕摔跤,何况老板娘让我用木托盘端上去好几盘菜,我真如同走钢丝一般,当我顺利将这托盘菜端上去送上客人的桌子时,舒心地笑了,心想:我可真能干,也算是文武全才了,文可以写旧体诗,武可以端盘子。我一抬头,那个中年男人目光炯炯地望着我,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很诧异:“我是端盘子的服务员呀。”他沉吟地说:“我走南闯北见过许多人,我这一点判断不会错,你绝对不是端盘子的。”我忙问:“我出了什么错吗?”他微微地笑一笑:“你一进门,走路

标签:

杂谈

分类: 泥絮阁读书札记

简析《大回》

                                  

    《大回》这篇小说是冯骥才先生的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写于2000年5月。值得注意的是,《俗世奇人》中的九篇小说与1995年发表的《世俗人物》中的九篇小说在体裁、内容上十分相似,因此,后来,收录在一起。然而,细读起来,《俗世奇人》中的作品在思想深度和文化视角上与《世俗人物》却存在着一些差异。因篇幅所限,本篇文字不以《俗世奇人》与《世俗人物》的对比为写作主旨,因此,略过此问题不谈,只想从这个线索引申开去,谈一谈《大回》的写作背景。

    在写作《大回》及《俗世奇人》的其它篇目的2000年里,冯先生忙得焦头烂额,从冯先生这一年的文字记录中可以看出他的心境颇不宁静。2000年年初,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