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4-01-18 17:27)

神秘西藏之旅

 

坐上火车去拉萨

  712日,由黄山坐大巴去南京,乘坐上海始发的

(2024-01-18 17:26)

西藏纪行

(一)

雪域探秘上高原,

天路飞龙若等闲。

巍巍昆仑神仙居,

可可西里江河源。

雅鲁藏布浪奔腾,

南迦

卜算子.贺黄千高速开通

(2022-12-22 08:52)
迎新对联
绿竹有节,寒梅气正,落红化春泥,桃李满园证初心;
赤子无暇,少年志高,昂首步蟾宫,风华正茂弄新潮。
欢歌笑语庆元旦,师生同乐,情暖歙州,爱满天下;
心语星愿祝新春,德才双修,志在四海,心向远方。
树人教育根本
安全管理核心

“双减”路上百花艳

曾几何时,一句莫名其妙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引发学科教育大内卷。多少孩子打上幼儿园起,便被铆定在“幼儿园大学”的赛道上,开始了“两点一线”式的超长程马拉松。然而,这种“起跑即冲刺”的远程奔袭,是他们稚嫩的身心所能承受的吗?不,这不是教育,这是功利主义的商业营销。人的教育不能简化成学科教育,培养人才也不

(2019-04-07 21:31)
标签:

文化

旅游

健康

情感

体育

旌歙古道穿越纪实(文字)
    4月6日,搭车至旌德白地之高甲村,预备徒步穿越旌歙古道。
    旌歙古道两头连着旌德歙县,中间一段的两边则分别是绩溪和太平,相当于一条路串连着四个县。以前,歙县稻米产量不足,歙县人都要到旌德挑米,走的就是这条古道。小时候听父亲说过旌德挑米的辛酸,今日便实地感知一下。
    走过写着“旌歙古道”的城门楼,古道便一直沿着溪流曲折而上。古道皆为石板路,差不多有两米宽。沿途有许多凉亭和施茶行善的庵堂遗址。这里的凉亭形制很奇特,都是石头垒墙,上面不盖瓦,而是用凿成拱形的石条砌成拱券,形似门洞。所以,就有了五里洞、靠壁洞、旺子洞、天星洞等称谓。
    天星洞是古道的最高点,也是旌德与绩溪的界岭。过了天星洞,古道变得平缓,一直盘绕在山脊两侧,时而在西侧,穿过低低的垭口,又到了山脊的东侧。走一段,又会转到西侧。当然,大部分都在山脊东侧。这一段古道损毁比较严重,但因为都是平缓的横山路,走着非常舒服
标签:

杂谈

爱 玩,会 做,敢 问

——刍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课改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且是一门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价值目标等诸多方面,都与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课程能不能正常开设、教学内容能不能切实完成的问题,更应该重视的是“如何真正实现课程目标”的问题。

    事实上,我们的实践活动课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陪学生玩”的层面。我们仅仅以学生“玩得高兴”为目的,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兴趣的培养,而始终没有把能力的目标摆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我们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直接体验”,忽视学生的“探究”与“尝试”,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课外兴趣活动。这显然是不符合课程开设的宗旨的。

    结合课程纲要和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形象地定位为“爱玩,会做,敢问”这样三个渐进的层次。

   

标签:

简易方程

四则运算

等式

方程

加数

杂谈

 “ 简 易 方 程 ”教 学 中 的 思 考

浅议“等式的性质”之教学的必要性

    现行五年级教材是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今年是新教材使用的第二年,本人则是第一次使用这一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了一些问题而感到困惑。笔者发现,在“简易方程”这一章中,现行教材与原教材的最大区别是,在解方程的原理方面,原教材采用的是“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而新教材采用的是“等式的性质”。而我觉得这一改动值得商榷。

    虽然,新教材这样的一种改动,可以实现本章内容与更高学段的方程教学互相接轨,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然而,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相对学生而言,缺乏相应的过渡,学生比较难于接受。因为与原来教材中采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相比,原先所采用的方法与学生在低段学习中所遇到的“填未知数”的题目的解决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而

标签:

感悟随笔

        用方程解题的优势在哪里?

    用方程解题是第九册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并不愿意用列方程的方法去解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学生受到以前所学的算术方法解题的思路干扰太大,跳不出算术方法解题的思路,因此不能很快的列出简明的方程来,所以就觉得用方程解题不如用算术方法解题方便。例如:“小明买了5支铅笔,付出10元,找回4元。求每支铅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面对这样一个题目,学生往往会列出这样的方程:(10 - 4)÷5 = X或(10 - 4)÷X = 5。其实,前一个方程完全还是算术解法,后一个方程也采用了算术解法里才有的逆运算的思路,显然是不合适或不简便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学生还是停留在利用算术解法的思路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程度上,并依靠这种分析来列方程的话,是怎么也不能够体现出用方程解题的优势来的!而学生既能体会不到用方程解题的优势,而用方程解题又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还要先把未知数设为X,显然比较烦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