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几本文学类的名著。其实我的读书历史里,大多数的文学类名著是中学和大学时代读的,后来读书基本是史哲类的学术性著作。也看一些通俗小说和近年来的网络小说,这类的‘轻阅读’属于娱乐,放松心情而已,不算读书。读书应该是沉重的,所以常常会去回避它。
从某种程度上,读文学作品比读学术性作品更沉重。读史哲类的书尽管难免会有艰涩感,
看到《经济学人》上一篇关于中国在非洲投资的文章。
中国的企业在近年里在非洲大批投资建厂,建设道路,基础设施,
帮助了贫穷和技术的非洲国家的基本建设。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对掠夺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污染,而且也加剧了当地的商业腐败,非道德的经济行为。
文章更提到许多建设工程粗制烂造,建设的公共设施,道路,时有刚启用不久就有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被停用的情况。
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也从起初的欢迎尊重,逐渐转变为怀疑和敌视。
虽然不能说西方的评论完全客观,但是从中国企业在本土的经济行为,道德操守来看,真实性十之八九。因为西方国家体制的严格,竞争的规范,中国可以输出廉价的产品和原料,在当地发展实业,投资基本还是屡战屡败。非洲国家体制比中国更不健全,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稀缺,的确是当前对外投资输出的最佳选择。但是曾经中国抨击西方殖民主义,现在中国却被那些非洲国家称为‘新的殖民者’。几百年前当西方开始大批对外扩张,实施殖民主义的时候,一方面有掠夺和侵略,另一方面的确有以不少的传教士为代表的文明的输出和教化。虽然在西方对殖民地的文化西化问题上向来颇多争议,但是那些人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