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世界观构成
一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渊源春秋时代,春秋末期,郑国的子产称述子产的言行云:“天礼,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把“天之经”与“地之义”统一起来。孟子提出“知性则知天”之说(《孟了·尽心上》)将人性的本源归本于天。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观点,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成语(《正蒙·乾称》)。宋代以来,理学都讲“天人合一”,而各家立论各不相同,张载肯定“性”与“天道”的统一,程颢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程颐、朱熹则肯定了天地与人道只是一人道,“道未始有天人之别”。(同上书卷二士二)此道的内容即是仁义礼智。陆九渊则断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文集·杂说》)虽然所讲不同,但也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观点,这主要是:人是天地所生成的,人是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人为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