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6 13:23)
记得年初在博文中提到,今年大米就要入托了,博客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多彩。这一天,来的很快。在奥运依然如火如茶地进行时,我们家的小大米也悄然地走进了幼儿园,开始为期八天的适应性生活。当然这八天,我们是可以陪伴左右的,而等到九月一日,这一切就要由大米小朋友独自开始面对了。
信心满满地背上小书包,走出家门。
高瞻远瞩地看了看小区的乐园,再见了,我要上学啦!

由于米爸一早去了单位,我们竟然在第一天上学就迟到了5分钟,很没有面子。这是幼儿园的欢迎图。
进入2008年,奥运的气息明显浓起来,单位也经常召开奥运安保会议,制订各种预案。麦当劳的儿童套餐几乎都是福娃系列的礼品,福娃杯垫、福娃水杯、福娃玩偶,大米也因此认识了“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大米并不知道这五个娃娃组成了“北京欢迎您”的意思,可名字倒是记得很清楚,也能看出他们各自代表的小动物,看来小朋友还是很喜欢小福娃形象的。
迎合奥运氛围,给大米穿上了运动装。
扬州行汇报。连续两周带着大米下乡,这次还住了一晚,大米的心完全玩野了,生活规律也被打乱,在他的心思里除了玩耍,其他一切,包括吃饭、睡觉全部都是可有可无,为此,今天回来好好收拾了他一顿。用照片记录快乐。
最是羡慕农家小院,孩子有足够宽敞的地方玩耍。
我一直以为大米是个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孩子,就拿吃饭这么简单的事儿来说吧!和大米一般大的孩子有的已经会用筷子夹菜了,最起码使勺子也很像样了,可大米不行,把米粒洒的一天一地不说,到嘴的粮食也没几颗。就算给他吃片饼干吧,他也很少能老老实实一小口一小口地咬下来吞进肚里,而是一股脑儿塞进嘴里,咽不下去再吐出来。可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其一,某晚,我端着奶奶精心准备的菜肴喂大米,青菜叶子已经被奶奶仔细地剁碎了,尽管我们都认为吃剁碎的东西对培养大米的咀嚼能力没什么好处,可奶奶总是希望大米能多吃点营养。可这样碎的东西到了大米的嘴里还是被他嚼了嚼之后作恶心状吐了出来,让我很是郁闷。那天菜肴都偏素,大米的食欲明显不行,于是我到大人的饭桌上给大米找点好吃的。当天桌上唯一的荤菜是干切牛肉,全家一致认为大米肯定吃不动。大米听到了我们的对话,急得从椅子里站起来,高声叫道“我要吃牛肉,我要吃牛肉!”吃就吃吧,我找了一块塞进他嘴里,然后等着接他吐出来的牛肉渣滓。只见大米小嘴嚼巴嚼巴咕咚咽下去了,于是我找了块更大的牛肉给他,又
每个傍晚,披着夕阳到家,总是很期待地到花园里去找大米,就像是去幼儿园接孩子。一路上,也总有热心人给我报信,“大米在荡秋千呢”,“大米在三期玩呢”,谢过他们,一路小跑找过去。今天,特地带了相机,记录一下大米的日常生活状态。
金色的夕阳洒在大米红扑扑的小脸蛋上,让人觉得温暖。
背景一片郁郁葱葱,是那么朝气蓬勃。
养育孩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起带大米,有两大难事不得不说。
其一,剪指(趾)甲恐惧症;其二,理发恐惧症。这两大顽症均遗传自其亲爱的爸爸。关于米爸的症状暂且不表,只是可怜了奶奶,养育两代人,都碰到同样的大麻烦。好在这回奶奶有了同病相怜的战友“米妈”,于是凡事也就退避三舍,留待我硬着头皮,迎难而上,攻艰克难。
先说说这第一大症状。婴儿时期当然都是在睡梦中悄悄袭击他的小指甲,说来也怪,大米的手指甲倒还好对付,只是这脚趾甲上似乎有神经相连,脱袜子,捏脚都毫无反应,只剪刀一挨上去小脚就立刻条件反射地往回缩,若执意动剪子,能哇哇哇地从熟睡状态哭到清醒。开始以为是睡的不沉所致,可我硬着撑着直打仗的眼皮,11点、1点、3点、5点通通试过来,结果竟然完全一致,看来只能是认为大米神经纤维发育得比较异常。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先易后难,个个击破。于是从手指甲开始努力,先是边看电线宝宝边剪指甲,大米抖抖抖嗦嗦地伸出了一只小手,视线从电视上完全转移到指头上,时不时还回缩一下,一次最多给剪三个手指甲。慢慢的,胆子越来越大了,盯一会手指瞥一眼电视。再
标签:
育儿
读书
小玻系列翻翻书
不一样的卡梅拉
杂谈
|
|
给小朋友讲故事很累,他常常会措手不及地提出个话题让你讲故事,而且非常执着地让你一定要讲,哪怕是你根本不了解,连废话也编不出的玩意儿。比如最近大米小朋友很想到“遥远的澳大利亚”去,要求多听一点关于KOALA的故事,并且很认真地告诉大家等妈妈付了钱就可以坐飞机去了,听起来这好像是个很容易实现的梦想,禁不住让我联想到小猪麦兜到马尔代夫旅游的动画。
给大米讲故事也是丝毫糊弄不得的,除非你经常换话题,否则同样的内容你要说成不同的版本,他可是一针见血地给你指出来,甚至不留情面地让你拿本书再来讲。对于最喜欢信口开河的我,大米已经取消我口述故事的资格,“妈妈拿本书讲故事”。
家里的几本故事书大米几乎都能背出来了,每到超市我都先到儿童书籍那儿溜个弯,给大米带点精神食粮,可书的层次实在不高,连大米都没兴趣听。
后来看到人家妈妈的博客介绍自己孩子的阅读小结,让我一阵面红耳赤,原来孩子的书籍是这么丰富,原来除了“小红帽”这样
遗传真是非常玄妙的东西。大米小朋友长相像爸爸,性格像妈妈,痴迷机械像爸爸,说话啰嗦像妈妈。而对于爸爸妈妈共同的特点“馋”,大米小朋友的遗传相似度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甚至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每每爷爷奶奶向我描述大米在外面“嘴馋”的“劣迹”时,我唯有略带同情、略带怜惜、略带伤感地看着他,谁让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呢?
大米小朋友嘴馋的典型表现:在外面玩时候,只要看见小朋友在吃东西,或是有阿姨奶奶分发食品,大米小朋友总是乐颠颠地挨过去,东西到手,就鼓起小嘴、眯着小眼,得意洋洋地边吃边转圈;若吃不到嘴(如棒棒糖之类不好分的,或我们不允许吃的垃圾食品),就眼巴巴地盯着小朋友,嘴巴还跟着一瘪一瘪的,让奶奶尴尬万状。
大米小朋友嘴馋的经典事迹:从梅花山归来,去停车场取车,正值午饭时间,看车的师傅在吃盒饭。大米完全不理会我的警告,执意跑过去,问叔叔在吃什么。叔叔也真是热情,挑了一块盐水鸭请这个小馋猫分享。我赶紧拒绝,谁知这师傅态度还真坚决,伸着手就不后撤,而大米也像得了声援,大嚷着要吃,两难之下我只好
大米渐渐大了,开始抽出一些周末大米午睡的时间感受难得的“二人世界”。逛街、看电影、喝咖啡,或是随便走走,这给有孩子后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带来了生机和快乐。每次出行都像是逃课的学生,紧张、新鲜、刺激,因为难得,因为时光的短暂,才更加期盼和向往。
当这个周末出得了门,漫无目的地驾车行驶时,突然想起了刚到手的南图借书证。去图书馆吗?有点犹豫,又有点渴望。总是在充满商业气息的商城、街道游走,当满脑子都被各种物质的东西诱惑充塞的时候,突然很想念那一抹淡淡的书香气息,想念那曾经的校园时光。
去吧!不是说南图开辟了儿童阅览室吗?不是常羡慕国外的孩子可以在阅览室里席地而坐,尽情
奶奶从老房子翻出了米爸小时候爱不释手的玩具,喏,就是照片上这个丑家伙!兴冲冲地拿来给宝贝孙子玩。大米小朋友接过来看了一眼,转了两圈,不以为然地置之一边,大概心里还暗自嘀咕了一句“什么呀?丑死了!”倒是后来,看见米爸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拿着陀螺把玩了半天,不知有没有想起了童年的时光。
我小时候也只有可怜的一两个布娃娃,早已残破的不知去向。抽屉里还保存着两本贴花,这还是小学的时候从可怜的零花钱里省出来的。翁美玲、刘嘉玲、米雪,这是我那个年代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