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贵州的新闻
 

一条毡子可以使用80年?赫章的彝家人用的毡子就是这种。彝家人对它非常珍惜,要到女儿出嫁时,才陪嫁一床毡子。

7月22日,记者来到赫章县结构乡,有幸目睹了毡子这一濒临失传边缘的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结构乡乡长李恒向记者介绍,大寨村罗富乾和李国富两位彝族老人是赶毡制作工艺的“专家”。

今年58岁的罗富乾,从10多岁开始就跟随长辈学习赶毡。40多年来,他的技术日益纯精,而环顾左右,赶毡的“战友”却日见减少。只有他和老朋友李国富乐此不疲,经常背着工具走村串寨,为乡亲们服务。

长期的摸索,罗富乾让毡子有了创新和“技术含量”。早期的毡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色,现在,在罗富乾、李国富的手下,花纹也可以跃然其上。以前,毡子长虫无法避免,如今,他们用花椒水解决了这个难题。

http://www.gog.com.cn/jq/images/j0603/jqlygz06072609.jpg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