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二单元教学反思第4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多种算法。
380+550=930
怎么计算?
生1:38+55=93
生2:300+500=800
生3:笔算。
让孩子们独立计算,并说算法,效果较好。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第5课时反思:
1、帮助学生理解估算策略和方法。
例4的解决方法:
生1:221+239≈400(人)
200+200=400
400<441
坐得下。
生2:221+239≈460(人)
220+240=460
460>441
坐不下。
生3:221+239≈450(人)
220+230=450
450>441
坐不下。
师:为什么答案不一样?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合理?
生:第3种最合理。第1种估成整百数,与准确数相差太大,不能确定坐不坐得下。而第3种两个数估小了,都比441大,肯定坐不下。让学生充分感悟并逐渐化为估算能力。
2、注重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生1:200+200=400(人)
标签:
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二单元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
1、
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有关知识,孩子们相当感兴趣,同时感受到身边蕴含着数学问题,体会100以内加、减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不同的算法本身并不存在优劣,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算理,找到合适自己的、合理而简单的计算方法。
35+34=69
先算35+30=65
再算65+4=69
34+35=69
先算30+30=60
再算5+4=9
再算60+9=69
39+44=83
先算39+40=79
再算79+4=83
39+44=83
先算30+40=70
再算9+4=13
再算70+13=83
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二课时
1、鼓励学生探索,交流算法。
65-54=11
生1:60-50=10
5-4=1
10+1=11
生2:65-50=15
15-4=11
65-48=17
生:65-40=25
25-8=17
通过两天的学习,孩子们感受先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加个位上的数,这种方法普遍适用,
标签: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整体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
标签:
解决问题(乘法与加法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第 四 单元 10 课《 解决问题(乘法与加法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设计(第 32 课时)
一、
|
共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情境解决乘法和加法应用题。 2、分析区别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 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大学生参加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题型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教学重难点 |
1、使学生学会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 2、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 |
标签:
用三角尺拼角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第三 单元 4 课《用三角尺拼角》教学设计(第
一、
|
共 |
教学目标 |
1. 2. 3. |
教学重难点 |
1. 2. |
标签:
图形与数变化规律一年级下册电子教案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第七 单元 《
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
共 |
教学目标 |
1.初步认识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数字递减(递增)的排列规律。 2.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感受规律的美 |
教学重难点 |
认识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数字递减(递增)的排列规律。 |
教学建议(含教学手 段运用教学用具等) |
|
标签:
能穿几串用数学一年级下册电子教案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
共 |
教学目标 |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能穿几串”的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能穿几串”的知识。 教学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型。 |
教学建议(含教学手 |
标签: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电子教案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六单元4课《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练习 》教学设计(第 4课时)
一、教学内容整体把握
学习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写数,进一步熟悉数的组成。 2、进一步熟练地口算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
学习重难点 |
1、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写数,进一步熟悉数的组成。 2、熟练地口算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重点:学生能计算十、十几加几相应的减法。 |
标签: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六单元3课《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设计(第 3课时)
一、教学内容整体把握
学习目标 |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通过计算,发现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想象能力。 3.让学生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学习重难点 |
标签:
11-20各数的写法电子教案教育 |
分类: 教育手记 |
六单元2课《11~20各数的写法》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整体把握
学习目标 |
1、 2、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
学习重难点 |
重点:理解数位的概念 难点:正确的写出11~20各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