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乾坤容我静
乾坤容我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89
  • 关注人气: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经典阅

古典诗词语言鉴赏类试题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新课标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

(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

(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采用的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的日渐流行(如新课标卷、北京卷、上海卷等)。

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

【设问方式】
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读苏轼《定风波》有感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的日子,都是对于生命的辜负。”

苏轼的人生恰是“诗意人生”的典范。“一蓑烟雨任平生。”虽然一路上命运多舛,屡遭贬斥,但总能不忘初心,从容而行,乐观旷达,顺随自然,洒脱不羁。既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现实,那么,无论人生的天空有怎样的凄风苦雨,我们都理应坚守诗意的初心。所谓“心中有晴雨也晴,心中无晴晴亦雨”;所谓失意而不失诗意!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中语文教案、资料

古今语言的演变(古今言殊、古今异义)

——(词语篇)

一、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如: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

“江”“河”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当今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二、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如:

1.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金”原泛指一切金属,今专指黄金。

2.“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3.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丈夫”,指成年男子。

4.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勾践灭吴》)

“丈夫”此指男孩。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经典阅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

高考现代新诗鉴赏试题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多以古代诗歌为主,而现代新诗鉴赏试题则较少涉及。现代新诗鉴赏试题首次出现在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此后接连再现于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2001年北京春季高考、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和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试卷中。再后来就无缘高考了。

高考中学语文教材中现代新诗数量也较少。除了初中选入 几首现代新诗之外,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5)为例,只在必修1第一单元开设了现代新诗的阅读鉴赏,入选的只有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但可以肯定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明确要求“阅读鉴赏中文文学作品”,文学鉴赏也向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曾经繁荣兴盛、独领风骚,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独辟蹊径、增色无限的现代新诗,总不该永远被冷落甚至缺位退场,无论是在语文教材中还是在高考语文试卷中。

所以有必要对1999年至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新诗鉴赏试题进行一番回顾和梳理,并精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原文

      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绿色的软绵绵的喜欢吊在杨树枝上的毛毛虫,爱在菜园中飞来飞去的有着漂亮外壳的花大姐,以及在树缝中养尊处优的肥美的白色虫子,都曾带给我许多的乐趣。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小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里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

比较阅读壶井荣《蒲公英》与冰心《通讯十七》

蒲公英

(日本)壶井荣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村子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噗”地一声把茸毛吹去。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

    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使劲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四下里飞散开,不见了。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孩子们找寻成了茸毛的蒲公英,争先恐后地赛跑着。我回忆到自己跟着小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给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吹个茸毛瞧瞧。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箱,噗!”

    小儿子高兴了,从院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茸毛像鸡虱一般飞舞着地散在狭小的院子里,有的越过篱笆飞往邻院。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踩响,还是一回又一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

    我爱它这忍耐的坚强和朴素的纯美,曾经移植了

标签:

房产

分类: 现代诗歌、散文、小说鉴赏

蓑 

张炜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n

标签:

佛学

分类: 现代诗歌、散文、小说鉴赏
  

永远的蝴蝶

(台湾)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教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标签:

情感

分类: 高中语文教案、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辞、谦辞

一、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敬辞“令”: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令嗣、哲嗣、公子):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也作“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