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粉红丝带

乳腺癌防治

关爱女性

健康

分类: 随笔/杂谈

      十月,有“粉红十月”之称。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粉红丝带”关爱女性,关爱乳房,关爱生命的活动月。中国媒体报导:有中国影视女星正在为防治乳腺癌做各种形式的代言,亦即为在中国推动“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作宣传。十月的澳洲,也处处在为乳腺癌防治知识做宣传活动。适逢近日有一位朋友的母亲被诊断为早期乳腺癌;而另一朋友的姐妹三十多岁就做了乳腺癌摘除术和化疗…一阵恐慌后,与朋友先后去约见医生,亲历了一系列检查,并“趁热”把中英有关乳腺癌知识重温和浏览了一遍。

    乳腺癌的发病,与患者的遗传基因、生活习惯、常用食物、生育状况等紧密相关,不同人种、地域的乳腺癌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区别。据统计:在澳大利亚,每八名妇女就有一位有可能患乳腺癌。即澳洲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率是八分之一,约占13%的比例。有资料显示,乳腺癌在中国的患病率大约是4-7%。澳洲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高峰期为50至55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

标签:

离异

父母

孩子

育儿

分类: 随笔/杂谈

    上篇说到:居高的离婚率,以及家庭重组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诸多的困惑…尤其在澳洲这个多人种的移民国里,真叫人难以分辨:谁是谁的(父母)谁?不少当事人也在为这“谁是谁”的区分及责任,而诉诸法庭呢!更有不少因为父母离异孩子的归属而引发争端、事故!

    多年前,一位名Mike/迈克(化名)的工程师,突然收到有关部门的通知:以后会按月按一定的工资收入百分比扣除他应付其儿子的赡养费。单身、并且没有密切关系女朋友的迈克这下傻了,他不敢相信自己当了爸,更是拒绝付赡养费。后经法庭下令做DNA亲子鉴定后,确定迈克当“爸”的身份无误,且迈克得到对儿子每两周有一天的探视和照料权。从那以后,迈克就常在他当值的天带着儿子上朋友家玩。刚开始时,朋友们看着他尿布片、奶粉、奶瓶、果汁、水瓶、婴儿衣服等大袋小袋的都好笑,还逗他:你一个单身大男人怎会干这些,付了赡养费不就结了。可迈克给儿子换尿布、喂水、喂奶倒是挺熟练的,据说他去专门训练过呢。随着孩子的长大,迈克与他儿子是越来越有父子相。朋友们都说:迈克,你儿子和你像极了,

标签:

澳洲

音乐会

捐助中国

地震灾区

生活记录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上周六晚,先生和我一起去观赏了“爱之声”音乐会。这是一个为中国5.12地震灾区重建募捐的慈善音乐会。       

   “爱之声”慈善音乐会,在州立大学的一间音乐礼堂里举行。能容纳300来人的礼堂里座无虚席,前排和过道上还加了坐。观众以华裔为主,也有西人。音乐会节目包括了:钢琴独奏、独唱、二重唱、合唱、笛子独奏等,大约两小时的节目。虽然音乐会礼堂非常简朴,表演过程也不使用麦克风和扩音器,可艺术家们精美绝伦的琴声、笛声和歌声响彻整个礼堂…尤其是下面这位女士在独唱:“梦中的情人”--选自歌剧《茶花女》,还有“晴朗的一天”--选自歌剧《蝴蝶夫人》时,她那圆润优美的音色、宽阔厚实的音域,以及丰富的表情…赢得了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2008-06-23 21:39)
标签:

离异

父母

孩子

共享监护

育儿

分类: 随笔/杂谈

      孩子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按惯例,为了放松一下,孩子们组织了好几次聚会:在朋友家、到外面快餐和自助餐店。我们做家长的就像个车夫一样,忙着送呀、接呀…也趁此机会与其他家长认识沟通一下。结果发现:对有些孩子的家长真是难以辨认。

     就如一位有着中国人姓氏的孩子,送去聚会时是一位白人男性--孩子称“爸”,接时是一位亚洲人脸孔的女性--孩子叫“妈”;另一次聚会时,这位孩子又称另一位亚裔女氏为“妈”…更有一位男孩,像是印度后裔,却有着会一点客家话的马来西亚中国人父亲,一位白人母亲…放学时,因为母亲延迟下班而常常请我接的一位孩子,刚开始只知他有着一对印尼华裔父母,后来又多出一位中东人的母亲和一位白人父亲…单这四位父母来我家接孩子就够难辨认的了,常常还会来个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祖父母类的,而每次接送孩子的人会是白人、亚洲人、中东人、黑人…说话腔调也会是五花八门--带着各国口音。谁是谁的谁?真让人难以分辨!以至于我先生常常在来人接走孩子前,总习惯又叫上我帮“确认”一下

标签:

杂谈、母亲节

女性

育儿

分类: 随笔/杂谈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今年是五月十一日)是母亲节。在这节日临近之时,朋友、家人和孩子又开始张罗:怎么过节?该给母亲们什么样的礼物?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呢? 

   昨天驾车途中,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短讯:某电台频道要给一位有九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赠送一套母亲节礼物。

标签:

情感

分类: 随笔/杂谈
 

      X和Y曾是一对恩爱夫妻。可是X女士最近与朋友说:她正在办离婚手续中。朋友们都感叹道:十多二十年的感情怎么说没就没了,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X女士和她丈夫Y先生是大学同学。从恋爱、结婚、出国读研、读博到双双有了稳定高薪的技术工作,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一对恩爱夫妻。尤其在对待妻子因考研、读博、工作一再推迟生育,以至后来面临高龄不孕时,作为独子的Y先生表现了最大的体贴、理解和支持,当时他那句:“领养个孩子也一样的”至今还让妻子心暖。也许是老天为XY夫妻的爱所感动,也许是有赖于现代科学的帮助,终于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天使来到了这个小家。满以为这个家从此会更完美、更充满爱。可好日子过去不到几年,问题就渐渐显露了。先是Y先生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精神不振,并常常请假做居家男人,籍名要带孩子。后来因为信奉了基督教而获重生。那一阵,朋友在一起时,Y先

标签:

生活记录

澳洲

教育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三月二十八(周五)晚上,我们的孩子又被其学校选拔去参加“有趣的数学竞赛”或称“趣味数学竞赛”。这是洲里数学协会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数学竞赛之一(详情请参阅相关博文--连接附后)。孩子是连续多年在学校初赛中胜出,并被挑选代表学校参加这个竞赛。

    

    今年,孩子所在赛区设在一间私立学校的餐厅里,有三十二个队报名,但只有三十个队参赛。相比去年的四十四个参赛队,今年的场面显得小了点。但参赛的学生还是那么兴趣盎然地答题。A400-300.jpg

    

标签:

育儿

家庭

亲情

分类: 随笔/杂谈
 

      2008年2月13日上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联邦议会上发表演讲:代表政府首次正式向 (The Stolen Generation)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被偷走一代” (又称被盗走被窃失窃的一代) 及其家人、社会、社区团体致以深切的道歉       

     澳大利亚“被偷走一代”指的是:在1910至1970年间(有说更早就开始的),澳政府强行把占约百分之至百分之三十的土著居民的孩子从他们的家庭带走(总数在5至10万之间。澳总理演讲说是“up to fifty thousand”),交与白人教会、福利机构和白人家庭养育,并限制和禁止与其家人及文化传统的联系。也就是推行“白人”、“欧化”的同化政策。因此,

(2008-02-15 17:36)
标签:

老公

老婆

情人节

原创

分类: 随笔/杂谈
                      2150122-c.jpg

      西方的情人节到了。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公近年也“入乡随俗”学了点“浪漫”。

   情人节这天,老公利用午餐时间先去买了礼物,又提前下班去花店买玫瑰花。本想买一束的,可当时店里仅售包装好的单枝玫瑰。老公对店员说:“请给我两枝玫瑰。”店员瞪大眼睛问:“两枝吗?”老公答:“没错!”店员心里

标签:

育儿

特殊教育

智障康复

分类: 孩子成长点滴
 

      去年十月,我有幸随朋友访问了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儿童)智障康复部。短暂的走马观花,却给了我从未有过的经历和感受…

    这是康复中心大楼外面的排匾:1.JPG 

        从下面这个智障康复部课程表上,可以看到各班学、玩、吃、睡等详细课目安排:1.JPG      

    &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