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念清
王念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9
  • 关注人气:3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21-09-23 14:33)
熟悉的海飞味道,老上海的谍战小说。
《小说选刊》九期
(2018-03-18 14:57)
全篇都是两个人的对话。
关于一个群,追求自由性交的群体。
早已经不是十年前写东坝的鲁敏了。
越来越冷,越来越犀利。
鲁敏《绕着仙人掌跳舞》《中华文学选刊》第三期
标签:

转载

 这种可信的调子,就是外祖母讲故事时的那种绝对的自信:即使天塌下来也不改变的平静。

国外某权威机构推选的100部小说,看过50几部,有机会看看另外的那些。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苏童写有一个小说,名字叫《西瓜船》。写的是某一个水乡小镇,水网密布,有很多河道,在河道上面常常停靠着一些进行农业贸易的船,卖瓜、卖鱼什么的,岸上的居民就向船上的农人做一些买卖。这一日,一个卖西瓜的青年,撑了一船西瓜来到这里,就像通常发生的那样,他和来买瓜的一个青年发生了纠纷,两个人都是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就打起来了。岸上的这一位呢,手里拿着家伙,船上的这一位就被他捅死了。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但是这样的故事依然是常见的。然后派出所来处理。死的那个办理后事,活的那个则判刑入狱,激烈的场面过去之后,小镇又回复到平静的日常生活。事情好像慢慢的就这样过去了,如果小说到这儿就结束的话,那么就是非虚构。可苏童接下来开始虚构了。过了若干天以后,这个镇上来了一个女人,一个乡下女人。这个乡下女人是来找她儿子的西瓜船。她找的过程是这样的:她挨家挨户去问询,我儿子的西瓜船在哪里?人们这才想起那死去的青年的西瓜船。在那一场混乱中,西瓜船不知道去了哪里!

(2013-05-12 08:59)

    这样的小说标题是绝对吸引眼球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化,双双伏法,是廉政教育的反面教材,但是成为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对象,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自然会吊起读者的胃口。当然是好看的小说。

    有人依据题材,把小说分成了谍战小说、侦破小说、官场小说、职场小说等,认为这些类型小说等而下之。衡量的标准不应是题材,而应当是文学成色。大多谍战小说故事性强,文学性相对不足。麦家的《暗算》、龙一的《潜伏》、海飞的《捕风者》等,文学成色相对高一些。

    《暗杀刘青山张子善》别具特点,不是以往谍战小说那样剑拔弩张风声鹤唳的感觉,小说充满喜剧元素,风趣幽默,娓娓道来。刘青山的人物形象不是漫画版的,而是活灵活现的,有血有肉的,他的腐败也是有基础、有渐变过程的。虽然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却是当下官场的真实写照。

    以特务为主人公也是这篇作品的特色。刘婉香应该成为一个文学典型形象。农民兼骟猪匠刘婉香因为躲避地主而成为特务,受命暗杀刘张二人,殚心竭虑,很有职业操守。受刘青山等官员腐败影响,刘婉香也学会了腐败。几次暗杀未遂,有种种意外的因

标签:

杂谈

 

     今年作家出版社到现在已经印了26万册,到年底达到30万册应该不难。出版20年后还能够一年印30万册的书,出版社的人说新书都做不到。 《活着》在台湾出版了18年,现在一年仍然可以卖出四五千册,这对于这个2000多万人口的地方来说实属不易,今年他们还要做

标签:

杂谈

    

  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它在国内引起的大面积非议已成为一个文学事件,众多评论家都对之持以否定的态度,甚至认为它是一部粗俗低劣的作品。但它在国外却广获好评,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很多主流媒体上,都以大量版面积极地评介这部小说,甚至不乏“杰作”“长河小说”“史诗性作品”之类的盛誉。在《文艺争鸣》2010年第4期上,法语翻译家许钧教授就撰文指出,中国作家的很多作品被译成法语后,其影响力仍然局限于小众范围,而“《兄弟》在法国的出版将余华从汉学界的小圈子一下推到了主流阅读群面前,在主流媒体掀起了一阵评论热潮,还获得了文学奖项,这无论是对于余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都是不常见的现象”。许钧详尽分析了《兄弟》在法国成功的各种原因,同时也多次引用了法语译者何碧玉的评介:“何碧玉认为余华的作品实现了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结合,它们一方面以极端真实的方式还原了中国的面貌,另一方面又将读者卷入魅惑、恐惧和激情之中,与自身的生存境遇产生共鸣。这也就是为什么余华的作品能够摆脱被当做了解中国的资料来阅读的危险”。在何碧玉看来,在《兄弟》中,余华“所做的

标签:

杂谈

  《闯关东》中的朱开山无疑是成功的。作为闯关东的先驱者,开荒种地,下沟淘金,转战城市,设货栈开酒店,样样成功。他的成功值得研究。
    朱开山的成功,包含了诸多因素,外在的讲有东北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城市化进程,人们追求更优越的生活,等等。没有这样的机遇,空有一身武艺是无法施展的,所说的时势造英雄。
    我们不能忽略内因,也就是他自身的努力。不成功的人往往总是怨天尤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就永远不能成功。朱开山的成功,是有内因的。聪明,胆大,机智,勇敢。这是一般人都具备的。也是基本条件。
    他有独特的。
    一是忍。该忍时则忍,不该忍时也忍,韬光养晦,赢得道义上的声援。当然,该出手时,他毫不犹豫,更不恐惧,击中要害,毕其功于一役。
    二是充分利用人脉关系。小到街坊邻居,大到官府衙门,甚至包括土匪,用老话来说,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作用,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三是用心。
(2007-09-11 16:38)
标签:

艺术赏析

    这是一个故事,学徒小桐和他的裁缝师傅宋师傅,两个男人的故事。说是两个男人其实不太确切,尽管宋师傅三十多岁,小桐才十四五岁,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还是朦朦胧胧,不知道床第事情的快乐,被动地接受师傅的抚摸,以及从身体背后的拥抱。
    这是一篇小说,江苏女作家鲁敏今年我看到的第四个作品,同样令人激动和回味的作品。和那几篇一样,故事还是在一个叫东坝的小镇上。宋师傅是个白净修长精致文雅的单身男人,没有媳妇,只和老母亲生活。他的手艺或者说艺术灵感遭女人喜欢,裁剪的衣服让每个女人欣慰,每个女人都顺从他的指挥,温顺地配合他的丈量,听凭他的手指从自己身上任何一个部位轻轻滑过。这是任何一个女人都想占有的男人。英姿就是她们其中的一个,男人长年出海很久才回来一次,喜欢夜里听壁角的却听不到任何想听到的令人激动的声音。英姿爱上了宋师傅,在一个夜里来到宋师傅的家。
    一般的写手就应该是另一个故事,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可是,在女作家鲁敏的笔下,宋师傅拒绝了她,英姿失望地离开后,却又压抑不住自己的兴奋和冲动,钻到徒弟的被窝,抱住了徒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