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计划类

高一语文《必修34》教学计划   

 

分类: 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学科:

授课人:

 

分类: 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教师用) 

学校:

班级:

学科:

授课人:

授课内容

第一课时

预习案

预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雨霖铃》 、《望海潮》填词背景。3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预习内容

1、阅读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标签:

杂谈

分类: 赏析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感遇(其二)》赏析

 

陈子昂(公元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举进士。武后时,初任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两次离开朝廷,从军边塞。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提出正确建议却不被采纳,还受到降职处分。由于抱负无法实现,他三十八岁便以父年迈为由辞官还家,后被射洪县令陷害,冤死狱中,年四十二年。在文学上,陈子昂是一位诗歌革新者。他反对齐梁诗文,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其诗刚健质朴、内容丰富。有《陈子昂集》。

陈子昂《感遇》诗共三十八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这首诗原列第二首,是一首托物寓意之作。诗中通过描写兰若,隐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报国无门、理

标签:

杂谈

分类: 赏析

 渐    丰子恺  理解

作者简介。  丰子恺,名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生于 1898 年。他总是用明白如话的文字,将对象描摹得细腻生动,颇具神韵,在婉曲的叙述中又夹以议论,因而于素朴与隽永中含有哲理的意味。丰子恺是夏丐尊的学生,他的写作“是在夏先生的指导和鼓励之下学起来的” (丰子恺《悼丐师》)。他们的文字都得力于中国古代的笔记散文,都是那样简洁和老练,然而他们一个是偏重于说理,另一个却偏重于抒情,在艺术风格上既有相似之处,却又有很大的差异。解题 “渐”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渐渐变化以及世间万物的渐渐变化。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植物花开  儿女成长 季节 昼夜 人生阶段 人生境遇 自然社会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也莫如 “渐”。  渐的实质  渐的作用  渐的外在表现:“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主所欺

 四、思考讨论  1、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也莫如‘渐’”中“圆滑”和“微妙”二词?  明确:“圆滑”令我们想到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样由

(2008-05-25 09:12)
标签:

健康

分类: 名句
惜阴珍时
《教育箴言'管理卷》    

    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太阳不会静止不动,清江也不会静止不流。比喻自然界万物皆变,光阴迅速,人生短暂,因此应当更加努力奋进。见于聂夷中诗。]

(2008-05-15 10:14)
标签:

健康

分类: 课文
 

窦娥冤 教案 

课时 3
课型 教读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赏读法讨论法

 第  一  课  
一.教学导入: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如《窦娥冤》:题目:秉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