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常识 |
到了一定年纪,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身边注重养生的朋友也越来越多,这本是一件好事。怕就怕,把一些养病的坏习惯,当成了养生的好习惯。
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说:“养生以不伤为本。”
最好的养生秘诀,就在于不伤身。
《人民日报》提醒大家:这10大“好习惯”,正在不知不觉摧毁你的健康,千万要注意了。
水果可吃可不吃
《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饮食应当是以五谷为主,水果为辅,肉类为补益,蔬菜为补充。
水果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制剂也不能替代水果本身的作用。
适量吃水果,不仅能有效预防疾病,还可以降低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血脂高不能吃蛋黄
人们通常认为,高血脂应该不吃一切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蛋黄。
但其实,影响血脂高低的主要原因是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而非胆固醇。
一般情况下,一天吃一个鸡蛋,不必担心会造成血胆固醇上升,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植物油吃多了没关系
植物油中
标签:
文化教育 |
当儿童遭遇非遗
列子,六一,端午;儿童,传统、非遗。5月3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统集市活动在郑州经开区列子小学举行,“‘午’香粽子铺”、“皮影小剧场”、“巧手面塑坊”、“奇妙扎染坊”等各具特色,投壶、木射、毽子等与非遗运动项目相结合的体验活动趣味十足。
列子传说是省级非遗项目,列子小学是河南省非遗传承基地,附近有列子生活过的城圃田故城,列子长眠的地列子墓和后人纪念列子所修祠堂列子祠。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就列子文化来说,圃田故城,列子墓,列子祠,《列子》这本书是列子留下的遗产,列子小学,列子幼儿园,列子研究院,列子书院,列子美术馆,列子传承发展中心等是列子文化传承单位,是列子文化的载体,这是有型的。是物质的文化;列子传说是非物质文化,列子文化周,列子研讨会,列子书国展,列子读书月,列子诗,
标签:
文化军事 |
常胜之道
列子是与老庄并列的道家代表人物,是和孔墨并列的先秦十大豪士。被冯梦龙赞为小说鼻祖,被王蒙誉为“道家的精彩的段子手,具有民间风趣的故事大匠,中华奇思锦绣的编织人”。《列子》中包含寓言故事百余篇,意境与智慧远超西方寓言故事,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列子告诉我们一个大的人生哲学,这是一个自然法则。天下有常胜的道,有不常胜的道。常胜之道叫做柔弱,不常胜之道叫做刚强。这二者显而易见,但人们多不知道这个秘密。用刚与用柔,一般人容易了解,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了解。他说,上古有句话:“依靠刚强,只能战胜不如自己的人;觉的自己高明、好抢在前头冲到前面的人,遇到比他强的人就危险了。反之,一个人如果知道一个道理,依靠柔弱最终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却能战胜超过自己的人。
比如抗日战争中我们成功的运用了游击战,持久战保全了自己,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鬻子说:要想刚强就要用柔来守护,要想强大就要用柔来保护。柔积累起来就是刚,弱积累起来就是强。观察他平时所积累的,就知道他福与祸发展的方向。
老子说:军队逞强好胜就容易灭亡,木头坚强就容易折断。有生命的东西就柔弱,死亡的东西就僵硬,
标签:
教育文化 |
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的原义是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喻指年轻人有培养前途。中国历史上与此相关的典故有两个,一个说的是老子与杨朱,一个说的是太公与张良。
一、首先看张良的故事。
(1)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改名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2]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2)出处:
“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3)故事:有一天,张良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很不高兴,但转
标签:
教育社会 |
5月25日晚,有博主发布人教版数学教材图片,并与以前的教材对比,引发热议。26日上午,多位网友对该话题发表意见,称教材中人物插画的画风、眼神引人不适。更有网友指出,该版教材里的人物插画“眼神奇怪”“毫无美感”。此后,该话题登上热搜。
一石投起千层浪,美丑之辩顿时成为大家热议,审美能力也被大家渲染。
其实,关于美与丑是相对的两个概念,美丑是同生同灭的。《道德经》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这事情是好的,这个人是美丽的,那么,就糟糕了,因为这样不好看的事物就相对立的另外一面就显现出来了。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如果一味地去固化美与丑的标准,就会局限大众的视野,不利于发现每个人不同的美好优点。
对于美丑,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不同地区所流行的审美也大有区别,甚至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都有其审美标准。现代人的审美往往趋向于“瘦”,崇尚“骨感美”。
可是大家知道吗?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宫乐图》中,有十二个宫中女眷,正围着桌案宴饮行乐,其中有围坐的十位贵族
标签:
文化教育 |
觉察力-卓越生命的通行证
_列子之齐的启示
标签:
教育6 |
觉察力到底是什么?如何提高觉察力?
作者:小舟
来源:了不起的郑立寒(zheng-li-han)
关于觉察力,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将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
通俗点来说,就是对我们的行为,想法/念头,情绪保持觉知,通过与外在人的碰撞,更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及互动模式。
01
觉察的宽度
当一个人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的时候,就能产生比较理性的认识,就能克服习性的驱使,不再习惯性的进行感性反应,而是能反省自己,修正自己,超越自己,也就是进行理性反应或悟性反应。
觉察的宽度:注意那些我们平常避开、逃避、不愿意看到的。
学习觉察首先要看我们是不是觉察到所有的宽广面,有没有将自己的觉察扩散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我们在这个单元里谈到每一个觉察,都包括洞察与觉醒。
觉察像是一个探照灯,你照到哪里,它就会在那个地方觉察到更多的东西。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觉察是有选择的,我们经常选择去觉察自己想要觉察的东西,这样的方式也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称之为“强化”。
当然在那种觉察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痛苦,但是没有
标签:
文化教育 |
列子是如何成长的?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人生就是一个成长的历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可循序渐进,不会一蹴而就。
杨澜说过:“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但平衡是短暂的,可能转瞬即逝,不断被打破,只有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东西是难以把握的,甚至是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可能有人会妨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我国古代圣贤列子就是成长的典范,看看《列子》这本书,他师壶丘,学老商,德行好、能御风;从伯昏练胆能,跟关尹射术成。字里行间透漏着大量的效法黄帝,周穆王,商汤,孔子,杨朱等诸位先贤的信息,其之所以能与老子,孔子并列为先秦十大豪士,这与他不断成长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来通过一则故事,学习列子是如何成长的。
郑国有个神巫,名叫季咸,善知人的生死存亡祸福寿夭,所预卜人活到何年何月何日,非常的灵验。郑国人见到他,都赶紧逃避,害怕他透漏生死信息。列子见了后,却醉心不已,马上回去报告给老师壶子,说:“
标签:
文化社会 |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存之道
最近俄乌冲突,中立国不在中立,拜登访亚等等事情发生的很多,于是,生存之道大家就会考虑的多些,大国大国之间,小国与大国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同事之间如何生存看着是一个很严重的话题,实际上在我看来也就是利害关系如何处理?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如何自己和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列子《施氏和孟氏》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鲁国有一家人姓施,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那个孩子,用他的学术求职于齐国,齐国国君用了他,让他当王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求职于楚国国君,楚王非常的欣赏他,让他到当了军中当差,贵为的执法官。他们成了人生赢家,俸禄很高,家庭富裕,亲人有面,感觉很好很荣耀。
姓施的邻居有一家姓孟的,他跟施氏一样也有两个儿子,他们修学方向一样,不同的是他们却因贫穷而困窘。于是孟氏很羡慕,就去找施氏求经验。施氏两个儿子就将儿子的情况实际情况告诉了孟氏。
于是,孟家就让那个学礼儿子去了秦国,想让孩子所学贡献给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应该重视的就是练兵和粮草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_吕梁观水帮孩子练就一生的好本事
今年,我所在的郑州经开区列子文化办公室承办“河南省临书大展”,看到很多的县里的年轻人在投稿,他们中写的好的,多来自河南有名的书法之乡。我很好奇,他们就告诉我说,从小看大人在写,学校也有专业的老师教,大家都在学,每年政府都组织比赛什么的,,有比赛就参加。
今天是5月17日,还在“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第十三条规定的获得周,为每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作为为人师,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负起责任,营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帮助孩子练就一生有用的一技之长。
列子黄帝篇里面有一篇《吕梁观水》的故事讲的更透彻,我分享给大家:
有一天,孔子带着众弟子在吕梁山游玩,看见有一瀑布,高几十丈,溅出水花遭遇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在这里游。忽然,他们发现一个男人扑通一声跳到了水里,大家都以为遇到了因痛苦而想自杀的人。于是孔子就叫弟子们顺着水流去救他。谁知过了几百步,那个人又水里冒出来上岸了,披着头发唱着歌,悠然自得的在塘埂下漫步。孔子追上他就问:“吕梁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