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油蜂
早上一上班,如同往常,我把窗帘合上一半,以避太阳直晒,同时又不会遮住那株棕竹上的阳光。忽然屋内想起“嗡嗡嗡”的巨响,对,是巨响,不同于蚊子、蜜蜂或别的飞虫。抬头寻找,见窗玻璃上正有一只很大的蜂在飞,翅膀是虚的,是宣纸上的写意,而粗大的肚子上能看见横在金色里的黑色
标签:
刘培国散文刘培国的博山 |
毕玉奇
标签:
刘培国散文 |
一位“手艺人”的启蒙
刘培国
解
距离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发明陶瓷墨水已经过去了5年,舆论界却鲜有提及,一个偶然的机会,这项发明被钢笔画家高承传以写实人物钢笔素描的形式,在陶瓷板上进行了完美地呈现,人们被这一从未见过的陶瓷艺术震惊、震撼。2020年8月14日,我在硅元公司见到了陶瓷墨水的三位关联者——陶瓷墨水发明的肇
砚乎石乎?
遵玉奇先生嘱托写《禹王山居淄砚馆记》,勾起不少记忆,散漪横于胸次,遂记于此。
标签:
文化刘培国的博山刘培国散文 |
公元2019年6月,姚家峪大牌坊匾额楹联竣工落成。宏森嘱咐我说,建议适时写一个禹王山居大牌坊匾额楹联诞生记,聊以备忘。特别是把释义备录文章,也启示大家心向国学。
禹王山,别名饴山、马耳山、原山,绵延数十里,是博山、莱芜、章丘三地的界山。有“颜山八景”之一“禹王积雪”。主峰建有禹王殿,故名。齐长城自山巅蜿蜒而过。姚家峪,由禹王山地质塌陷构成,层峦叠嶂,居高东望,可俯瞰博山全城。这里山地林湖俱全,春日桃花夭夭,秋天漫山红叶,是博山人心目中的殊胜之地。在颜山古城,觅一块清净之所,建设一个国学书院,是大家由来已久的愿望。姚家峪颐养小镇,完全可以胜任这么一个所在,此时,颐养小镇向宏森发出邀请,为姚家峪“五间六柱”大牌坊撰写拟定匾额楹联。宏森亦欣然接受。
沉浸其中,数易其稿,切磋琢磨的繁复过程如在目前。
标签:
博山刘培国的博山刘培国散文刘培国随笔 |
百年“泰云”照相馆
刘培国
标签:
饥民银匠鬼子新盛刘衍升博山文化 |
分类: 文学作品 |
最后的博山银匠(1)
刘培国
1
标签:
鳓鱼白鳞鱼大鱼炖鱼头孙庭铨博山文化 |
分类: 文学作品 |
博山咸大鱼(续完)
5
日前回博山作客,席间说到白鳞鱼吃法,讲究颇多。家喻户晓的煎大鱼卷煎饼自不必说,吃剩的鱼头鱼尾用锅焙(邑人读beng)酥自是美味,在博山却不登大雅之堂,如何点石成金,博山人自有办法,桐蒿炖鱼头、茄子炖鱼头便可两全其美,上了台面。说到一条博山食谚,“一恨鲤鱼不香,二恨大鱼刺多”,我便窃喜,家乡食客“两恨”较之张爱玲的“三恨”,虽说俨似饕餮,却有同样的真实与生动。又说,“穷人不吃肉,富人不吃鱼”。此话一出,却遭到另一朋友的反驳,道,应是“穷人不吃鱼,富人不吃肉”。纷争不分伯仲,两位决定另找时间论辩。我又一次窃喜,想,两人日后未必有赢,但却都不会输。在过去,穷人富人当是都“不吃鱼”的。经“双曝”、“三曝”的咸鱼,其卖价古今都是数倍甚至十数倍于米价,在富人家里,是一整条系了鱼尾悬挂于厨房梁间(将大鱼悬于厨房,还有压库取“年年有余”意),开荤时拿刀切下一溜,用平锅慢油煎透,因为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