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我和教育

还没有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

(2012-11-22 07: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开卷掩卷
予岂好辩哉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有趣就在这里了。人人都说孟子好辩,他辩解说是不得已而已,接着又是滔滔一番论说——从天下之治,到天下之乱,从尧舜禹的圣人之道,到杨、墨的无君无父,从周公到孔子,恣肆汪洋几百言,越说越激动,最后还不忘强调:“予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那一刻,你恨不得哄哄这个有趣的人:叟岂好辩哉?乃能辩也,善辩也,雄辩也!
 
公都子被孟季子问住,只好求助孟子。
事情是这样的:孟季子问公都子说:“为什么说义是生自内心的呢?”公都子说:“义是表达我的敬意,所以说是生自内心的。孟季子问:“有个同乡人比你大哥大一岁,那么先尊敬谁?”公都子说:“尊敬大哥。”孟季子又问:“如果在一起喝酒,先给谁斟酒?”公都子说:“先给那个同乡人斟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和教育
大家在说一个真实的笑话。关于《普罗米修斯》,这是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
老师说:“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什么?”
学生说:“普罗米修斯,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们现在还吃生冷的东西,度过漆黑的漫漫长夜,挨过寒冷的冰天雪地……”
老师说:“普罗米修斯会怎么说?”
学生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之所以说这个情节属于笑话,是它极具笑话的特质。一个人笑着说:“我就奇怪了,火是怎么来的?真的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吗?这样是误导啊。”
这只是个神话故事,神话故事不能当作普通故事来教。把神话当成神话教,让学生把神话当成神话读,用现实的道德解读神话常常感到无能为力,因为里面有一个巨大的鸿沟需要跨越:从现实到文学。
 
我常常困惑人们在穿越现实和文学时的集体无意识,他们那么随意地出入两个空间
标签:

杂谈

分类: 开卷掩卷
冲着一个书名借了一本书,然后让它在书桌上睡了半个月的觉。不知道什么时间,才有心情读它。
这本书就叫《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顾明远著。我几乎没有翻开过,只是看到封面的时候,心里猜测一下它的内容,然后想象一下它可能的枯燥无味。
昨天去导读几本书,到一个学校。其中有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大概是效果还好,听的老师的情绪感染了我,顺口就谈了不少前苏联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作为导读的帽子,以便凸显这本书。回家来偶尔想起,倒吸了一口冷气。别是信口开河,哪里说得没了边。这样一想,赶紧翻《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没想到第九章就是《苏联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迅速浏览一遍,心踏实了,跟我说的大致一样。顿时对这本书产生了好感,从头到尾地看了起来。
今天又看了一会儿就看完了,基本没有陌生的内容,但还是收获不少。掩卷回顾,脉络清晰,跟着作者把以前读书所得好好理了一遍。
枯燥只是相对而言,我读得津津有味。
(2012-06-24 09: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开卷掩卷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09/Img246914276.jpg读一本书,回过头来看,最终剩下的,却只是给你极新鲜感觉的一些话语。那一定也是你熟悉的内容,只因为他读出了新意。比如余秋雨的《寻觅中华》,他从“猜测黄帝”开始,一点点拂去历史的积尘,一步步地走过历朝历代,神会各路人物,我看到他颤栗地抚摸祖先的皱褶,深情地亲吻精神的花朵,郁闷地注视着眼前的大地,表情何其凝重,脚步何其沉重。终于,中华文化的根脉和藤蔓在他笔下渐渐清晰。
中华,中华,空间上,那是一个太过宏大的视野,时间上,那是一个太过漫长的历程,所以尽管跟着他亦步亦趋,都显得有些吃力。实际上是他的叹息太多,越走近了,越是感到不堪重负,听他说话不仅耗费心力,也是耗费体力的。他那么侃侃而谈远古的文化,走到眼前却近乎缄口,也或者他想说,只是没有可说的资源,也或者他不想说,只想深深地叹一口气。
标签:

杂谈

分类: 开卷掩卷

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母育学校》、《物理学概论》、《泛智先声》等。

《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在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则的荣誉是属于夸美纽斯的。关于这本书,他开宗明义,说“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重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chì)、和平与宁静。”

关于《大教学论》,有几个重要的观点应该引起关注。

观点一  “人” 要靠教育去形成

1.对人给予了全新的定义

其一,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2012-02-29 15: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开卷掩卷
1
前几年到绍兴,当地主人引领着走了城里的鲁迅故居,郊外的王羲之故居。
我独自游了沈园。只为一个爱情故事。
沈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园子,忘了那里面有些什么景致,隐约记得那时池里的莲还在零星开放,清楚记得醒目的两阙《钗头凤》,陆游和唐婉,他们的叹息饱蘸了墨,写在沈园的粉壁上。
那么大的字,忽然让我觉得不适起来,它们最初是一颗心写给另一颗心看的,一个彻骨地悔,“错错错”,放手是错离散是错顺从是错软弱是错!“莫莫莫”,伤心莫提痛苦莫提无奈莫提悔恨莫提!一个透心的哀,“难难难”,不说相思难,不忆相欢难,不怨世情难!到底意难平;“瞒瞒瞒”,如何能不露声色?如何不彻夜辗转?如何拭干泪痕?唯咽泪装欢。
当泪涌双眸,唐
标签:

杂谈

分类: 开卷掩卷

http://t3.baidu.com/it/u=4069247916,2796296496&fm=0&gp=0.jpg孟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生于邹(今山东省邹县)。他授业于孔丘的孙子思的门人,一生崇拜孔丘,以学习孔丘为志愿。子思孟轲之学,后世称为思孟学派

关于教育的思想

1.问之道,就在于找回已经散失的善良的本心,就在于保存和发扬那种天赋与人的善性。“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2.部因素对人的教育的影响。

标签:

杂谈

分类: 开卷掩卷

儿童

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儿童有

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

一百个念头

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

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

一百个世界,去发明

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

(这一百十一百个一百的一百)

但被偷走了九十九种。

学校和文明,

使他的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儿童:

不需用头脑去做,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和教育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其表达效果”,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教科书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的提示语,在这方面有很明确的导引。有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的提示语,如三下《荷花》中 “‘冒’字用得真好”,三下《争吵》中“这里的‘挨’字用得真好”;有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提示语,如三上《赵州桥》中“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呢?”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体会词句“好在哪”是常见的做法,但是我发现,“好在哪”是这样一个没有想象和空间的词语,它常常让老师的教学,走到纯粹的词句推敲当中去,常常把学生的回答,变成一个标签式的词语。以至于这一目标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下面的教学案例,可见一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