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08-03-18 16:16)
标签:

美食

    菜品创新是每个饭店大厨必须做足的功课,如何创新也是让每个大厨伤透脑筋的事情。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说是北京一大厨花了数千元买了一捆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烹饪杂志,他要从过去传统菜肴中温故知新地创造新菜。
    世间总有轮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菜品也一样,比如过去认为费工费时,被斥之为顽固不化的燕鲍翅传统加工方式,如今成了高档酒店倍加推崇的秘方绝活。也有的是过去限于原料简陋而无法登峰造极的菜品,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压店大菜。
    干炸鱼块,就是这样的一道菜。
    干炸鱼块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菜品,简单得让每个不会做鱼的人都能轻松为之。然而就是这道家庭普及率极高的菜品,竟能成为一些经营农家菜饭店的特色之一。
这道菜极其实惠,既装面子又省钱,还好吃,堪比过去许昌人家的大骨头和霸王肘。服务员用一尺二的大盘子把刚出锅的干炸鱼块端上桌,堆得满满的,摞得高高的,炸得黄黄的,一股焦香的孜然味儿立即钻进每个人的鼻孔。鱼块炸得大,直接下手掰着吃更爽,掰开炸酥的面糊,一股热气“腾”地冒出来,洁白鲜嫩的鱼肉露了出来
(2008-01-30 16:41)
标签:

百姓美食

祭灶民俗

美食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二十三,祭灶官。”从明天起,春节的大幕便徐徐拉开了。
    在许昌,认干亲戚的比较多,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干儿、干闺女拜见干爹干娘的日子,除了带上过年礼品之外,干儿们还必须带上一只大红公鸡,让干爹晚上祭灶时使用。
    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要骑着大红马呢,这只红公鸡便是灶王爷的坐骑。不过红公鸡的“魂儿”跟着灶王爷上天了,这“肉身”就成了家里人的美餐。
    想起了红公鸡就想起了久违的熬炒鸡———这道非常实惠的美味。
    一道佳肴的问世大多和原材料的发现紧密相关,熬炒鸡这道菜也是这样出笼的。
    “熬炒”比之“炖煮”的烹饪方式,用时较短,适用于比较鲜嫩的肉食。柴鸡的肉较瓷实,于是,在肉鸡还没有大规模饲养之前,饭店拎着从乡下收过来的柴鸡,做个“炸八块”,炒个辣子鸡丁,还都能勉强为之,要是整鸡整做,除了烧鸡之外,就是炖全鸡了,在半小时内出锅一道熬炒全鸡,基本上没有可能。因此,现在有些饭店里美其名曰的熬炒柴鸡,最多是规模饲养的三黄鸡,如果
标签:

杂谈

    2007年走得太快,来不及回味完便飘然而逝;2008年来得太早,3天的短假只歇了一天便又要匆匆上路,开始新的一年征程。
    要干好一年的活儿,首先要有个好身体,要想身体好,吃好是关键。于是俺在想,2008年,俺想吃些啥?
    首先最应该保证的就是一顿丰盛的早餐。现如今,吃个早饭也不容易,不是吗?前些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昌街头的小吃店一阵风似的被刮没了。害得一些没有先见之明的老百姓,转了八圈也找不到一个卖胡辣汤的地方,只好买包饼干或者方便面对付一顿。
    俺从不反对这些临时性的突击行为,毕竟达不到标准时,临阵磨枪也是颇有效用的,拿个牌牌回来,许昌宜居城市的美誉度也会再上一个台阶。但是,既然是突击行为,那么有关部门应该已经把症结找得很准,已经知道问题所在。因此,对于关乎千家万户的早餐工程,俺想,突击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大家都能理解,都能忍饥挨饿地等着创优夺牌,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突击,存在的问题毫无改观,那就应该说说有关部门的执行力问题了。
    因此,2008年的头一个愿望便是坐
(2008-01-01 15:57)
标签:

杂谈

    前不久和几个厨界朋友吃饭,恰遇一粤菜大师级人物,专程来许昌点拨几家著名酒店菜品。高手过招,都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方面切磋。我只是有听的耳福,吃的口福。
    席间,大师指着他新创的,刚刚在广州、上海、郑州攻城略地横扫食界的十道菜问道:“这几个菜做得还合您的口味?”
    吃得连敬酒都忘了的我,连声道谢:“真的太好吃了。”
    不过,忘了敬酒的我却没有忘了写稿的主业,于是试着问了一个极端低级的问题:“能不能讲讲广东的皮蛋瘦肉粥?”
    皮蛋瘦肉粥是粤菜中仅次于白粥之外,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汤粥,但作为百姓美食,它确有居家生活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什么想起皮蛋瘦肉粥,主要是缘于十多年前的一部电影———《父子老爷车》,这部由陈强、陈佩斯父子合演的喜剧。影片中,陈佩斯到了广州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去喝一碗皮蛋瘦肉粥。因为他爹在大军南下时,到过广州,曾经喝过一碗皮蛋瘦肉粥,一直念念不忘,讲起来馋得陈佩斯垂涎三尺,于是从准备去广州的那天开始,能喝一碗皮蛋瘦肉粥,
(2008-01-01 15:55)
标签:

杂谈

    到饭店吃饭,一提面点,不是素锅贴便是葱油饼,或者是汉堡包夹牛肉片、烙馍卷孜然羊肉等,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吃得人们倒了胃口。偶尔看到个别饭店有咸食、焦馍、菜合等面点,便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直想夸老板会经营,真得给面点师傅上调两级工资呢。
    将红、白萝卜擦成细丝,撒上盐、胡椒粉略腌一下,然后勾上面糊,拌均匀后挑成团儿,入油锅炸得漂起来,翻上几滚儿,捞出即成。这,便是咸食,一种乡下人家偶尔改善生活的小吃。
    这个食品该写成“咸食”,还是“闲食”,答案无从查找,各个饭店大都写成前者,而我却倾向于后者是正确的。
    这个从乡下灶台走上酒店餐桌的食品,既能当菜又能当面点,还可以像麻叶一样提前上桌奉送给客人,以解等菜之急。因此,这也可以算成酒店里的一个休闲小食品,称之为“闲食”,恰当不过。
    过去在乡下,炸咸食并不是时时可以做的。它不像烙烙馍或者摊菜馍那样,当成一天的主食来操持。这咸食多是菜,面很少,炸着费油,吃着不当饥。因此,炸咸食是需要瞅时候的。
   
(2008-01-01 15:53)
标签:

杂谈

    “萝卜赛梨!”每次母亲拿一块脆生生的萝卜佐饭之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冒出这句话。
    梨有梨的滋味,萝卜有萝卜的滋味。一个是蔬菜,一个是水果,两者相比,是否有点儿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较之价钱,梨当然要比萝卜贵得多。于是,自小家贫没钱买水果吃的人们,便从地里拔个大萝卜,洗洗后,找准青头切成块儿,扔进嘴里“咔咔”大嚼,然后发狠地说一句:“萝卜赛梨!”
    过去说这话,的确是自欺欺人。萝卜再水灵,比起大鸭梨来,绝对不是一个级别。把西红柿、黄瓜、萝卜甚至茄子当水果、当饭吃,实是经济困顿的无奈之举。然而现在,梨和萝卜到底哪个更受欢迎,却也不得而知了。
    好喝酒的人大都很真诚与随和,酒酣处讲究的是投缘,并不在乎那些细枝末节。于是,萝卜块儿和黄瓜段儿便是酒摊儿上最受欢迎的下酒菜。
    点了一桌子鸡鸭鱼肉,客人再要一盘生萝卜块儿,会做生意的老板们大都不再收钱,毕竟吃完饭还主动送一盘水果呢,几块生萝卜还能影响生意赔赚吗?于是客人舒心,老板顺气,几块萝卜让大家印象
(2008-01-01 15:50)
标签:

杂谈

    虽说是喝杯闲酒,但闲酒大多不“闲”,推杯换盏之际,往往隐藏着许多醉翁之意。能把闲酒喝出境界的是交际高手,然而喝闲酒最高水平的,当属曹孟德。
    那一日,曹操心血来潮,想和寄居许都的刘备“吹吹牛”,于是差人把正在种菜的刘备请到了青梅亭。
    曹操说:“看这梅子青青,煮酒正熟,咱俩喝杯闲酒吧。”二人坐到青梅亭上,一盘青梅,一樽煮酒,这闲酒便喝开了。刘备心事重重,在园子里种菜是他的韬晦之计,唯恐曹操发现他的野心,这闲酒喝得是战战兢兢。而曹操请刘备喝酒本来就是想敲打敲打他,于是看到天际间的风云变幻,以龙喻人,说起了世间英雄。直说得刘备吓得筷子都掉到了地上,正好天边雷声大作,刘备也就以闻雷失箸,仓皇地遮掩过去了。
    曹操席间的这番英雄评点,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子曾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与推杯换盏之际评点天下英雄之归属,确有相似之处,青梅煮酒论英雄也就成了喝闲酒的至高境界。
    既是闲酒,便没有太多的讲究,不必非得八大盘子八大碗流水般上席,就像曹操与刘备

标签:

杂谈

    年年岁岁菜相似,岁岁年年菜不同。就像市区的饭店开了关关了开一样,年年的菜品也都是撤了上上了撤。时尚流行总无定式,流行便为时尚,畅销便是精品。
    社会在进步,美食也在不断创新,然而,在知新的情况下,温故仍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尤其是对美食,这个饱享口福的美差。
    细细想来,还真有许多美食让人无法忘怀,如同一首经典老歌一样,听着它,思想便柔柔地进入怀旧的港湾。
怀旧菜之一:红焖羊肉
    就像菜名一样,红焖羊肉一夜之间红遍许昌城,然后便“闷”起来,“闷”得让好这一口的美食人士十分郁闷。
    红焖羊肉很适合许昌人的胃口,大块吃肉,麻辣鲜香,吃完肉以后,再煮些青菜,下几坯儿烩面,有肉有菜,汤汤水水,好吃不贵,甚得大众人士之欢心。然而这么好的一个菜品,不知为何,不声不响地消失了。有业内人士分析,啤酒鸭等便宜且雷同的菜品推出,加上羊肉的不断涨价,让红焖羊肉日落西山。是耶?非耶?
怀旧菜之二:歌乐山辣子鸡
    这个菜刚

标签:

杂谈

    平民人家的早餐都是那么的随意和单调,如同这城市的冬季色调一样,清冷冷的灰白,泛不起一丝亮色。
    冬天被窝的依赖程度应该是最高级别的,尤其那些还没有通暖气的人家,宁愿饿着肚子,也要享受片刻被窝的温暖。晚起三慌。于是,大多没有学生的人家,早餐便选择在上班的路上解决。
    细细数来,许昌的早餐大多就那么几种搭配:较传统、且最广谱的是胡辣汤配油条、油馍、水煎包;小米稀饭配包子、菜馍等。包子、油馍、丸子汤虽是经典,但遍寻许昌城,除了西关还有家儿做得像模像样外,这一传统庙会名吃,基本上在早餐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稍微高档些的早餐便是羊肉汤了。早上羊汤,赛似神汤。但凡好喝酒、好吃肉的男人无不乐此不疲。骑个摩托打个的,跑上几里地,寻一家老店喝一碗羊肉汤的大有人在。有人说,没这碗汤,一肚子宿酒咋也压不下去,借句广告词来说,“就是铁打的胃也受不了呀!”
    除这些早餐之外,许昌的另一个最具特色的便是热干面了。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美食,但如今,这个外地的早餐,在许昌扎实地生根发芽
(2007-07-03 16:39)
    昆曲界有句行话: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夜奔》和《思凡》分别是武生和旦角最难演的戏,都是大段的戏只有主角一个人在台上,唱做功夫非常繁重,对演员压台的功力也很有要求。而且,它们都有珠玉在前——一个是杨小楼的拿手戏,一个是梅兰芳早年的常演剧目。
    那么,厨界人士最难“搞掂”的是啥菜呢?说出来你别不信,那就是鱼香肉丝。
    人称“马大帅”的金港酒店厨师长马奎,有着数年在北京国宾馆掌勺的经历,参肚鲍翅是他的拿手好戏,猴头燕窝更是小菜一碟。但当问及他会不会炒鱼香肉丝时,他说:“是家酒店都有鱼香肉丝,是个厨师都会炒鱼香肉丝,但那种会只能说是会个皮毛。至于能不能炒出浓郁的鱼香味来,就只能看造化了。”
    看一个川菜大厨的手艺,一道鱼香肉丝足矣。
    在常人眼里稀松平常的鱼香肉丝,竟有如此神奇?我们先从鱼香肉丝的来历说起。
    鱼香味的菜肴是近几十年才有的,首创者为民国初年的四川厨师。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收录了1328种川味菜肴,却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