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心理生理机制
    新巴甫洛夫神经类型说(New-Pavlov  Nerve   Pattern theory)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I.巴甫洛夫在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研究中,提出了神经系统类型学说,并认为神经系统类型和气质是同一的东西。巴甫洛夫逝世以后,前苏联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继续对神经系统类型学说进行研究。作为当时苏联神经系统类型研究三个中心之一的莫斯科小组,在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领导下进行的神经系统类型和气质的研究,被称为捷普洛夫--涅贝利岑学派或新巴甫洛夫类型学。
    捷普洛夫-涅贝利岑学派在巴甫洛夫神经系统类型学说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从主要是动物而扩展到人类。该学派在研究方法上也表现出对巴甫洛夫学说的发展:第一,以对资料的数理统计分析代替专题性描述。捷普洛夫等主要的研究不是描述神经系统的特性,而是利用数学统计的分析方法来测定该特性各个变量间的相互依赖性;第二,以实验室实验代替病史法。捷普洛夫等对神经系统类型重要的研究,是通过实验室的研究而不是通过回忆和观察进行的;第三,以'不随意'指标代替'随意'指标。捷普洛夫等对神经系统的特性规定了多
分类: 心理学知识
个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它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是通过言语、副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实现的。  根据F.但斯和C.拉森(1979)的观点,人际沟通有3种功能,即①连接功能:在一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起一种连接作用;②精神功能:通过人际沟通,人们能参照他人的想法而更好地作决策,更有效地思考;③调节功能:人际沟通可以协调人们之间的行为。
  由于沟通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所以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常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解释人际沟通的全过程。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将人际沟通过程与 C.E.申农和 W.维弗1949年提出的通信过程模型进行简单的类比。他们把信源比作发信者的脑,转换器比作发信者的口齿,信道比作传播声波的空气,噪声源比作干扰人际沟通中信息传递的各种因素,接受器比作耳朵,信宿比作听者的脑。通信模式的引入对研究人际沟通影响很大,但是人们后来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向传递的假设。人与机器不同,在人际信息交流中,发信者和收信者都是积极活动的主体,他们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中。收信者对发信者发出的信息会给予反应,这种反应作为一种信息又反过来作用于发信者
分类: 心理学知识
    遇到挫折后表现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挫折如不超过个体的容忍力,则是一种磨炼。它引导个体的认识产生创造性的变迁,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人们以更好的方法满足需要。然而挫折过久、过强、超过了个体的忍受力,个体不能正确对待,则可引起适应不良,情绪紊乱,发生疾病或行为的偏离。
    挫折后的反应是各种各样的,人群中常见的挫折后反应如下:
    一、攻击
    攻击有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形式。直接攻击就是个体在受到挫折后,愤怒的情绪直接导向造成挫折的人或物,表现为对人讥讽、漫骂,或拳脚相加及损坏物体等形式。通常,对自己的容貌、才能、权力等各方面充满自信的人,或具备某种实力者,以及年幼无知缺乏理智或生活经验的人,较易产生直接攻击行为。而转向攻击一般在三种情况下发生。一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悲观失望,于是受挫后产生自责,把攻击转向自己;二是由于觉察到不可能或不应该对引起挫折的对象直接攻击,而把挫折的情绪发泄到次要的、甚至无关的人或物上去;三是由于挫折来源不很明显,或为日常生活中许多小挫折的积累,也可能为个体内在
(2006-09-29 15:17)
分类: 心理学知识
    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在于判断评估刺激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从而产生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在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 Singer,1962)的一个实验中探讨了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对情绪的作用。他们给被试注射一种药物,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称为'SuProxin'的复合维生素,目的是测定这种新药对视力的影响。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和食盐水。注射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发抖、脸发热等情绪生理反应。
    被试分为三组:正确告知组、错误告知组和无告知组,分别给以不同的指示语。对于正确告知组,即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会出现心跳加快、手发抖、脸发热等反应。对于错误告知组,有意错误地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可能无感觉、会发麻、发痒、头痛等。对无告知组,主试什么也没有告诉他们。注射食盐水的所有被试都列为无告知组。然后,人为地安排了两种实验情境:一种是'欣快'的环境,一种是'愤怨'的环境。所谓欣决环境,是由主试的助手(这个助手是受过训练的,他和被试一起,被试以为他也接受同样的注射,在同样的情况下参加实验)同被试一起唱歌、玩耍和跳舞
分类: 心理学知识
   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心理学发展史中的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它研究的对象是能够耳闻目睹的行为。行为主义强调人的行为主要在于后天的训练与培养,因此,这一理论重点研究人的犯罪行为是如何形成的,确切说,犯罪是如何学来的。
    一、条件性回避反应与犯罪行为
    埃森克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在1964年提出,人的良心、道德感必须从小培养,以至形成条件反射。这样他在今后遇到诱惑对象时,就会自发地产生不安、恐惧而回避。相反,如果从小没有形成这种条件反射,就很容易犯罪。这一观点强调环境因素,强调早期的道德行为训练。
    二、不同接触与犯罪行为的学习
    萨特兰在1949年提出他的观点,认为人的犯罪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由于与一定的人或群体交往学来的。这种'学习'不是指课堂上的学习,而是指生活中的学习。从学习内容看,社会学习包括生活态度、观念、外世(事)方式等;学习的程度则取决于不同的接触:与人或群众接触的频率(次数)、持续的时间(长短)、程度(深浅)、顺序(先后)的不同而不同。用一句中国古话来理
分类: 心理学知识
   (一)塑造—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如何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例如,训练鸽子或老鼠的头抬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当其头朝着实验所需的方向抬起来时才强化,下一次要求再多一点,直到全部达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这时,新的行为就塑造成了。
  在课堂教学中,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假设我们想让学生写一段含有一个主题句和一句总结的英文段落,那么,这一任务包括许多部分:能识别并能写出主题句、佐证材料和总括句;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能正确使用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语法;能正确拼写。如果教师在一节课里教所有这些技能,要求学生写出一段文字,并且根据他们的内容、语法、标点和拼写而评分,那么大多数学生将会失败,学生从练习中将学不到什么。
    反之,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教这些技能,逐步塑造出最终的技能。学生可以先学如何写主题句,然后写佐证材料,然后写总括句,在此之前可能专门谈论过如何选题立意。然后,对段落和
分类: 心理学知识
构念的形成与人格发展--凯利的个人构念的认知理论观点:
    凯利(Kelly,G.A)曾就读于多所大学的不同专业,最后主修心理学,获博士学位。他在临床咨询工作中发现,当患者对自己和对自己的看法有所改变时,病情便会发生改变,有所进步。他在咨询中还发现,有的老师讨论有关学生的问题,但实际上有问题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是老师对问题的看法或观点有问题。凯利认为人们看问题的方式影响着人格,于是提出了他的人格理论--个人构念(construct)理论,强调认知活动对人格的影响。根据他的理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他的构念系统,所谓构念,就是个人用来解释世界的方式。一个构念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和看法。
    构念系统一旦被创立后,人就受到它们的限制。例如,有的人对世间事物得出不可动摇的信念,其行动完全服从于这些信念。这种人的生活完全由信念和惯例支配,他们的生活狭窄、死板。有的人则不同,他们根据灵活的原则生活,他们的经验是开放的,这样的人生活多样化。一个人是狭隘还是灵活地生活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正如有人积极地看待事物,有人则消极地看待事物。要了解一个人,也就是去了解他解释世界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