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以前,新市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
根据目前地方文史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来看,新市历史是从“陆市迁徙”这一年开始,即永嘉三年(公元309
新市人习惯“以劳待逸”
一个地方因其历史发展内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民俗民风,也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观。所谓生活观,是一个人对生存意义的看法,以及所保持的精神态度。笔者在生活中发现,新市人在浙北方圆地域里,有着特殊的生活观“个性”,新市人习惯“以劳待逸”。
“以劳待逸”是“以逸待劳”的反义。就是说,新市人日常注意勤奋、注意节俭、注意积累,以应对自己的病、老,和各类难于预料的风险。这里的“劳”字,就是付出、勤劳、节
新市“西溪”,一个地名的昵称
昵称,即爱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亲近与喜爱。新市有一个“西溪”的河流地名,位于新市西栅,是新市人对“西栅漾溪”的简称,也是人们对这一条河的昵称。从历史角度看,新市“西溪”这一条河流,宛如湿地上长出了唯一的一枝顽强的树,枝条叶蔓终年无比青绿,在岁月沧桑面前,它的生命力强悍,旧的枝叶被无情打落,而新的枝叶依然抽绽,鲜亮的绿照射出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新市历史文化奇迹。
“西溪”这一昵称的创建者,便是明朝的新市人陈霆。陈霆出生于明朝成化年间。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新市“西栅
浙北新市南栅故事——出使日本的画家沈南苹
在清代画史上,有一位出使日本的中国画家,并传授中国画艺达三年之久,载誉而归。这位画家就是浙北新市人沈南苹。沈南苹,名铨,字衡之,号南苹,生于新市南栅南汇街,目前故居依然保存,国内外沈铨画艺研究的机构与人士,常来此拜祭与考察。
十八世纪清代著名史学家沈赤然曾经在一篇《咏新市二十绝句》中谈及到新市最著名的两位艺术家:
杭州有“思澄堂”,新市有“思张堂”!
新市宗教文化的深厚,在于与时俱进地领先发展。新市基督教文化也同样,有着浙北同类乡镇所没有的经历,除了新市走出了两位基督教巨人(一位是国内基督教爱国领袖式人物——中国基督教“三自”协会首届主席俞国桢牧师,一位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基督教国际重要学者赵紫宸先生)以外,新市的基督教历史文化内容也非常丰富与浓厚,所开展的活动也非常繁多,其中“思张堂”教堂建筑的建立,别具一格地与杭州著名基督教教堂“思澄堂”建筑形成呼应,折射出新市历史文化令人惊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