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从哲学的角度看人工智能
智者说
分类: 哲学 |
研究康德好,何必慕公知——致邓晓芒
智者说
晨起看到微信上的一篇文章:《专访哲学家邓晓芒:中国人没有超越动物性之上的观念》。一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很扎眼。人之区别于动物,在于其精神的高贵,如果没有超越动物之上的观念,自然便是与猪狗无异了。这句话没有老百姓那句“你就是个畜生”那样直白,意思却是一样的,不过是被所谓的“文人”“文化”了。原以为文章的标题是采访者加工剪裁,故作惊人之语,却不料看下去,此语恰恰又是邓先生的原话。令我不解的是,邓先生是不是这种与猪狗无异的中国人呢?
邓先生果然超脱得很。开口“中国人”如何,闭口“西方人”如何。这让我想到一个很
分类: 中外思想家点评 |
分类: 中外思想家点评 |
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后加入瑞士籍)
分类: 中外思想家点评 |
分类: 中外思想家点评 |
霍布斯
托马斯·霍布斯(1588年4月5
分类: 中外思想家点评 |
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1646—1716年),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其父弗里德希·莱布尼茨是莱比锡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其母凯瑟琳娜·施马克出身于教授家庭,虔信路德新教。良好的家庭环境使莱布尼茨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莱布尼茨的父亲在他年仅六岁时便去世了,给他留下了丰富的藏书,知书达理的母亲把心思用在了儿子的幼年教育上。
分类: 中外思想家点评 |
笛卡尔
历史是这样造就笛卡尔(1596——1650)的:
分类: 哲学 |
人类认识的五层境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到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宋朝晏殊的《鹊踏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宋朝柳咏的《蝶恋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种境界是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