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就是一种世俗
究竟是小沈阳儿还是小损样儿,本博在这里姑且置之不理。可是对那些言必称阳春,行必为白雪的贤人雅士的奇谈怪论,却不能不置若罔闻,基本上,这一类不食人间烟火或者假装不食人间烟火或者错过了食人间烟火的高士们,往往拥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可悲命运,往往附庸高雅却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的超凡脱俗却实则俗不可耐、虚伪到了骨髓。这一类人,会说赵本山、小沈阳之流不过是反映所谓暂时的浮躁社会的精神文明现状和人民有待发展、大发展的低俗文化质素,这种市井艺术可叹不可喜,可笑不可举,可捧不可扬,总之是不登大雅之堂,难成千古名角,难以流芳百世,关起门来大家自己乐呵乐呵就欧了,可别大张旗鼓的四处宣扬,毕竟有损颜面、有失国体。这些人可能会隐姓埋名而直接的,或抛头露面但间接的去做类似上面观点的表述,他们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心虚、有所顾虑。不过,对于看透这些一派胡言的人,却是不打算委婉的,更不会当缩头乌龟的匿名的去反对这些人的看法!
(
据说这首算是英文诗歌中最难翻译的,就目前一些中国前辈翻译的结果看,效果相当的惨绝人寰,所以本博按奈不住,姑且自娱自乐的也随便翻译一番,况且再差也不过是差中加差罢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老无所依》正是取名于此旷世奇诗。)
Sailing to
Byzantium
I
That is no
country for old men. The
young
In one another's arms, birds
in the trees
--- Those dying generations ---
at their song,
The &
由'今日适越而昔来'谈谈时间
如果惠施还活着,相信对惠施来说,最无奈的莫过于眼睁睁的看着后世将他一生的心血弃之不顾,任其散落,失踪在历史的迷雾中.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天大部分有关他的论述却是从他当年的反对者庄子那里得到的。《庄子·天下》篇说惠施“其书五车”,如果这是指他的著述数量,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不过这里我不就遗憾方面展开,只是就他的“今日适越而昔来”这句话来谈。
历史上许多大家都对这句话做过相应的解释,我想仅就它的争议性和神秘性所得到的成果来说,也比真正的答案更有价值了,当然因为没有更多的直接证据,答案依旧不知,这或者也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特性,神秘莫测的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