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想来大约是维系人情往来的成本,就已经把许多人过滤掉了吧。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今天和朋友聊起一些事,一再劝对方不要生气,推及自身的时候觉得有点好玩,以前我是一贯要出气,要痛快的,一口毒牙咬碎了对方都不解恨,今天劝她的那些话,劝了自己好些年,居然也听进去了。
微妙的地方是,我性格始终未改,依旧偏激狭隘,而我偏不认为这就意味着我只能躲在下水道里,以别人的地板当天空。
既然我偏激,就绝不违心地放过,既然我狭隘,就自从狭隘的偏见后找原因,很多事想清楚了就不会再被情绪消耗。
从前,我和别人说话,别人同我说话,说人,说事,说龃龉,说欣赏,多的是纠缠反复,少的是明朗豁达,多的一腔委屈痴心错付,少的是棋逢对手自负盈亏,我想,这是为什么呢?
从前,我们谈及朋友,谈起撕成雪片的老相识,总喜欢用一个词,仁至义尽,他用罢了我再用,我说完了他再哭一场,是啊,人人都是受害者,连正面交锋都落得含冤带恨,我想,这是为什么呢?
又有人说,何至于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才翻脸,为什么早些不防微杜渐,我就想,是哦,为什么我早没看出来我们之间的问题呢?当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怎么会简单地想,
标签:
杂谈 |
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描写文革时期的小说,因为我对食物的热爱,那时候消化功能也很好,陡然找到这么多饥饿的同好,觉得特别亲切。
我记得路遥是怎么描写五花肉里的肥膘的,肥美和滋润简直勾魂摄魄,还有汪曾祺,举重若轻地写着人,写着吃喝,写着吃喝这件事本身。
黄油烙饼刚起锅的时候,应该用手撕开,层层叠叠的铺垫和着又润又香的奶味,黄澄澄的焦酥的底子,口感柔韧。
而看陆犯焉识,我没有食欲,全程像塞了一肚子草,翻来覆去的倒腾,胃里沉甸甸的,又有点饿过劲的反酸。
而这个时候,我也已经吃东西不太消化了。
在三观正这个词出现之前,我已经“三观正”了很久,一方面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做很多事都挺方便的,另一方面是你会发现前者是至少还能讲点道理的族群。
最腻味的是那种,一说全懂,但揣着明白装糊涂,还胡搅蛮缠的类型。
哦,不就是碧水的空军团么,难怪这么眼熟。
我跟丫丫提过几次这事,中心思想就一个,跟这种人,多一句话都嫌多,他何止是不想讲道理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我有很多时候需要理智,它是克制是上进是疏离是保护,是勒住喉咙的绳索,让我安全地隐没在人群中,但偶尔我不要它。它绑缚它的,我仍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有我想要赤诚相待的灵魂。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