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6-10-13 12:16)
标签:

教育

语文

分类: 读书笔记

                  沈从文的墓志铭

                        ---《边城》教案第一讲

      一、墓碑的正面写的是: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是沈从文作品《抽象的抒情》中的一段话,这本书其实我没有读过。但这句话能让我在读他的作品时,更好的靠近他本人。

       沈从文的作品是那么的美,美如其人,美如其情,如花似锦。先是如花似锦的人生,用现代网络语言说:他是民国逆袭的代表。一个小学生成为西南联大教授,一个穷小子娶到富家千金张兆和,一个白丁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共人生岂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考作文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孔子说:“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美国一位活了1 01岁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76岁开始绘 画,80岁举办画展,轰动美国,享誉全球。摩西奶奶说: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一个真正有追术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这三个人说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作文真的很特别,小小一段却容纳了三种多向的材料,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两极指向材料。以往这样的材料作文都是分开,作一二三表述,审题时作归纳概括,取相同点,其实质当成了话题作文去处理,就是围绕着某方面去论说,如“教育”“人才”等。

     特别一: 作文材料明确的提出了:“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如果只作概括,如人生的追求等,却对这个要求避而不作答,至少也该是偏题了吧!

           

标签:

网摘

语文

分类: 读书笔记

王熙凤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真实态度

《红楼笔记》之三百四十四

                风之子原创

 

    这篇文章,是受《王熙凤对鸳鸯的真实态度》启发的。而且,是回头读。

       第二十七回,王熙凤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红玉道:“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这句话,我以为其实隐藏着王熙凤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真实态度。因为,在贾府,谁都知道,有两个玉,贾宝玉和林黛玉。第四十回,贾母兴致勃勃的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从贾探春的住处出来就有一番话:“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这是疼爱的话,但昵称就是“两个玉儿”。所以,王熙凤的“你也玉,我也玉”其实还是有所指的,那就是贾宝玉

标签:

高考

分类: 高考习题

关于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语病

2010全国2卷)

 

     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解析】主宾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不能“让我非常喜欢”;定状语序不当,应该为“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并列不当。人生观包括:事业心、爱国心和爱情观。

        改为:书中的故事对我的人生观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nb

(2015-12-01 15:33)
标签:

高考

古诗

分类: 古诗古文

常见意象解析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

标签:

字音

教育

分类: 采英撷华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A
阿(一)ā
~訇 ~罗汉 ~木林~姨

(2012-06-21 13:30)
标签:

考试与学习

教育

分类: 生活随笔

                        学生和考生的区别

    

教了这么多年的学,从一开始我就纠结这个问题,就是把一群孩子当成考生还是学生.从人本的角度来说

标签:

高考

文言翻译

教育

分类: 古诗古文

 

文言翻译片断练习二(学生版)

1.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